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2014-10-20郑玲玲

中国教师 2014年18期
关键词:笔算口算计算能力

郑玲玲

一、缘起:作业检查中发现问题

在一次小学三年级数学调研测试中,一个班级的数学计算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题目:在()里填上“>”“<”或“=”。

320×5(>)1500

3×124(=)124×3

185×4(<)800

0×250(<)0+250

学生在计算时,一般都是在算式下面写上结果然后再比较大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从正确率上讲,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的教学目标来看,这种解题方法将会制约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调查,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调查:厘清小学生的计算现状

经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低,而教师总是把这种情况归因为学生的粗心大意,其实,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如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陷井,感知错误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与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计算时往往会被数字的表面所迷惑,常常忽略了计算法则而进行错误的计算,比如在计算23×34÷23×34时,学生就会被这些数字所迷惑,忘记了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直接得出答案1。

2.注意短暂,记忆不全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在计算时往往会抄错数字和计算符号,有时还会忘记进位与退位。比如有的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是345,誊抄时却会写成354,还有的学生由于计算数据较大,缺乏耐心,导致不认真审题,出现错误。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不能较好地分配注意力而造成的计算错误。

3.思维定式,受到影响

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思维定式,当两个计算题相似时,后面的计算题就会受前面题目的影响而出错,或受一种计算法则影响而产生错误。比如在计算350÷35=10之后再计算280-28,就会有学生得出10,这就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出现的错误。再比如在比较45+12和12+54的大小时,许多学生都会认为左右算式相等,这就是受加法交换律的影响而造成的错误。

4.法则不熟,不懂算理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计算法则,在没有弄清算理的情况下就盲目计算,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计算3.5+5时得出4的结果,这是由于没有掌握小数的计算法则而造成的错误。再比如计算100÷(20+50)时,就会有学生计算成100÷20+100÷50=7,这是由于没有理解简便计算法则而造成的错误。

5.习惯不好,书写马虎

有的学生为了加快计算速度,忽略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有的学生计算之后不验算,有的学生在发现错误后在错误答案上胡乱涂改,还有的学生在书写时把7写成近似的1,把6写成近似的0,这些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表现。

6.口算不强,不愿动笔

笔算的正确性建立口算的基础之上,笔算题可分解成多个口算题目来解答,因此,笔算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算能力。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导致他们在计算中出现差错。

三、对策:优化小学生的计算教学

1.三算融合,优化计算策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估算可以得出答案的大致范围,快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将口算、估算和笔算融合在一起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三种算法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一定的数字敏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时,让学生计算340-180。

师:第一周收集矿泉水瓶180个,第二周收集340个,求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应如何列式?

生:340-180。

师:如何计算这道题目呢?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交流。

生1:我是用估算的方法计算的,大概多收160个。我把340看作是300,把180看作200,300减200等于100,但是第二周矿泉水瓶我少用了40个来减,而第一周又多减了20个,所以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就是60个,再加上前面的100,就是160个了。

生2:我用的是口算方法,用34减18得到16,然后在16后面添上一个0,就得到160。

生3:我也是用口算来计算的,先拿340减去200得140,因为多减了20个,计算结果应加上20,140加上20得16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如下:

师:竖式答案中的16是怎么得来的,竖式计算与口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4:竖式答案中的16是34减18得到的,再在个位上添上一个0,与口算的方法相似。

师:我们如何用竖式来计算?当十位上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生4:把数位对齐,当数位上的数字不够减时,就要向前借1位,这与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思考:本教学案例是退位减的授课内容。教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口算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安排,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口算和估算的运用,而且也能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教学打下基础。当学生思考笔算与口算之间的联系时,就把口算与笔算有效地联系在了一起,引导学生用口算检验笔算,就把三种计算方法融合起来,实现了三算融合的教学目的。

2.掌握算理,确保计算正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知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概念与法则,只有掌握了算理才能正确计算。

例如在计算500+50÷5时,如果学生计算成550÷5=110,说明他没有掌握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再如,计算一个长8米,宽4米,高5米的长方体表面积,如果所列算式是8×4+5×4+8×5=92㎡,则说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因此,牢固掌握算理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学生如果牢固地掌握了算理,就能灵活而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23×5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23×5表示5个23,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算理,23由2个10和3个1组成,可以先算5个20,然后再计算5个3,再将两次的计算结果加起来,就能得出23×5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3.养成习惯,优化计算要求

良好的习惯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做任何事情都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首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许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书写潦草,影响了他人对其计算结果的判断,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数字和符号都要规范、工整。其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对做题而言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反复审题,并加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再次,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验算能检验计算的正确性,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是计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比较渗透,提升计算技能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归纳和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文章开头的那道题目,不需要计算出结果就可以比较大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320×5和1500,因为300乘以5是1500,所以320×5一定大于1500,3×124与124×3是一样的,所以大小相等,0乘以任何数都得0,而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所以0×250一定小于0+250。这一过程就是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积累学生的计算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只有让计算技能与计算思维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文为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d20130068)。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例如在计算500+50÷5时,如果学生计算成550÷5=110,说明他没有掌握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再如,计算一个长8米,宽4米,高5米的长方体表面积,如果所列算式是8×4+5×4+8×5=92㎡,则说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因此,牢固掌握算理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学生如果牢固地掌握了算理,就能灵活而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23×5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23×5表示5个23,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算理,23由2个10和3个1组成,可以先算5个20,然后再计算5个3,再将两次的计算结果加起来,就能得出23×5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3.养成习惯,优化计算要求

良好的习惯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做任何事情都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首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许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书写潦草,影响了他人对其计算结果的判断,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数字和符号都要规范、工整。其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对做题而言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反复审题,并加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再次,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验算能检验计算的正确性,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是计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比较渗透,提升计算技能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归纳和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文章开头的那道题目,不需要计算出结果就可以比较大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320×5和1500,因为300乘以5是1500,所以320×5一定大于1500,3×124与124×3是一样的,所以大小相等,0乘以任何数都得0,而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所以0×250一定小于0+250。这一过程就是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积累学生的计算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只有让计算技能与计算思维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文为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d20130068)。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例如在计算500+50÷5时,如果学生计算成550÷5=110,说明他没有掌握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再如,计算一个长8米,宽4米,高5米的长方体表面积,如果所列算式是8×4+5×4+8×5=92㎡,则说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因此,牢固掌握算理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学生如果牢固地掌握了算理,就能灵活而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23×5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23×5表示5个23,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算理,23由2个10和3个1组成,可以先算5个20,然后再计算5个3,再将两次的计算结果加起来,就能得出23×5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3.养成习惯,优化计算要求

良好的习惯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做任何事情都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首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许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书写潦草,影响了他人对其计算结果的判断,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数字和符号都要规范、工整。其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对做题而言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反复审题,并加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再次,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验算能检验计算的正确性,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是计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比较渗透,提升计算技能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归纳和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文章开头的那道题目,不需要计算出结果就可以比较大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320×5和1500,因为300乘以5是1500,所以320×5一定大于1500,3×124与124×3是一样的,所以大小相等,0乘以任何数都得0,而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所以0×250一定小于0+250。这一过程就是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积累学生的计算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只有让计算技能与计算思维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文为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d20130068)。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猜你喜欢

笔算口算计算能力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怎样笔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