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式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工作
2014-10-20吴联发
摘 要:开放式博物馆专指无周界实体防护措施的博物馆。此类博物馆需要保卫部门创新工作方式,以确保博物馆安全。本文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着重对无周界实体防范措施的博物馆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开放式博物馆;安全管理;博物馆安全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和开展相关教育、服务的单位与场所,是国家必须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等级评定,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对相应评定等级的安全措施做出详细的规定。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因特殊的功能定位,博物馆的安全显得尤其重要,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保卫部门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文物、人员、观众等人身财产安全。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于200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西湖北畔、清源山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设之初,泉州市委市政府考虑将博物馆广场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决定博物馆红线范围内不设立实体围墙。一个无周界实体防护措施的开放式博物馆就此建成开馆。博物馆占地154.2亩,为单体建筑,除建筑物占地,其余用地有广场、停车场、绿化、景观场地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除了拥有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外,还肩负着对台宣传、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使命。因此,做好开放式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非凡,关系重大。
跟封闭式博物馆相比较,开放式博物馆存在比较特殊的安全风险:1、无周界实体防护措施,博物馆建筑物及相关技防设施容易暴露在公共视野中,方便不法分子踩点、熟悉环境,逃避报警技术探测等,导致入侵延迟时间相对较少。2、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又是独体建筑,混在游客中的不法分子,借走错路之名,窥探建筑物内其他功能格局,如库区位置等,又或是借参观之名,隐匿在博物馆不显眼的地方,待闭馆后行盗窃之事。3、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作为公共文化广场,每天到广场休闲的人数较多,人员随机性大,且无固定活动时间,威胁到博物馆的夜间安全。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周界、库区、展厅、办公区、通道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为博物馆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构筑“小周界”实体防护措施
周界实体防护措施是对非法入侵者的盗窃、抢劫行为,通过在周界设置实体障碍,以延迟入侵者的侵犯行为的安全措施,并通过报警、探测手段,向博物馆监控中心提供入侵位置,以便做好应对工作,是博物馆安全保障的第一道屏障。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无周界实体防护措施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充分利用绿化带、隔离栏杆、警示标语、加固出入口等物防手段和红外对射、视频联动等技防手段,构筑“小周界”实体防护措施。1、利用建筑物四周的绿化带,形成隔离带,并在绿化带间隙处(用于车辆及行人进出)设置隔离栏杆,以此形成小禁区。2、设置警示标志,指明禁区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出,防止行人误闯误报,减少红外对射及视频移动探测的报警次数,提高报警质量。3、建筑物通往外围的各主要出入口在原有门禁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加装金属格栅卷帘门和甲级防盗安全门,外围窗户加装不锈钢格栅防盗网,形成技防和物防的有效结合。4、在绿化带以内建筑物墙体以外合适区域,设置红外对射报警系统和视频移动探测系统,并联动监控摄像机,实现禁区双重技防保障。
2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在非展厅区域活动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无实体周界且博物馆展厅免费开放,常有外来人员在博物馆内非展厅区域活动。为防止不法分子混在参观人群中,到非展厅区域制造安全事故,博物馆对外来人员进行分类,并明确各类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博物馆外来人员的类别,主要有四类:来馆参观的游客、工作洽谈的访客、维修人员、布\撤展人员。针对游客在非展厅区域活动的,通过日常巡逻检查及视频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并立即进行路线指引,引导游客进入展览区域;针对访客,实行谁接待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针对维修人员实行办事单登记制度,保卫部门根据办事单事项,要求进馆维修人员提供个人详细信息,明确维修时限,经相关部室核实无误后发放维修临时通行证;针对布\撤展人员实行“一展览一登记”制度,保卫部门根据展览事项呈批件,要求布\撤展人员提供个人详细信息,明确布展时间及撤展时间,经相关部室核实无误后发放展览临时通行证。若展期较长,则布展和撤展分开登记,以免造成临时通行证丢失,形成安全隐患。保卫部门做好相关临时通行证的管理,及时回收过期通行证,同时不定期对登记的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核查。
3 做好免费开放后的清场工作
博物馆每天的开馆时间短,闭馆时间长。在白天开放期间,中国闽台缘博博物馆聘请专门的展厅安全秩序管理员,以做好展厅参观秩序维持、保证观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看管好展现给观众价值高而易损的珍贵藏品。而当闭馆后,展厅安全秩序管理员下班,保卫人员力量较少,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博物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从近些年来发生的博物馆安全事故分析,博物馆闭馆后主要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盗窃的风险、火灾风险和其他风险。针对博物馆闭馆后存在的风险,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实行展厅安全联检制度,通过每天开、闭馆的联合检查,排查潜在的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日常安全联检工作由保安队、物业工程部、藏品部及展览开放部相关人员共同完成。安全联检主要检查项目:有无滞留观众及可疑物品;展厅内安防消防设备设施的位置、状态情况;展厅内用于展览陈列的投影仪、音响、灯光等各类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展厅内展柜及展柜内的展品的完好情况;其他影响展厅正常运作的其他情况。
4 加强夜间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群众业余生活的丰富化,群众对公共广场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广场也就成为了“香饽饽”,夏季深夜仍有群众在四周散步。不特定的人群,不固定的时间,形成了博物馆的夜间安全隐患。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高度重视博物馆夜间的安全管理,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巡查制度,以确保夜间安全。制定夜间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负责处理夜间突发事件,同时要求值班人员针对监控中心、消控中心、保安值班开展不少于3次的巡查检查,督促监控中心、消控中心和保安队伍的值班。博物馆建筑物四周除了安装全方位的低照度监控摄像头外,还加装夜间灯光照明设施,用以保证“小周界”的监控照明,也用于震慑影响不法分子的作案心理。制定全方位的夜间巡查措施,监控中心通过矩阵控制平台做好视频监控摄像头的轮询检查,馆内保安根据巡更点位安排定期巡查打卡,监控中心实时跟踪巡更情况,博物馆建筑外围除了设定固定的安全岗位外,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的巡逻检查,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确保博物馆的夜间安全。
5 做好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共同创造博物馆的安全环境
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是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体,其中物防是基础,技防是手段,人防是关键。无人防即无安防。只有抓好“人防”关,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安防系统的整体作用。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是保卫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有效保证博物馆的安全有序运行,促进博物馆的安全发展。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从全体员工安全安全教育、保卫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等,加强人防建设,有效把握安防核心,共同创造平安博物馆。人员教育方面,以“警惕安全在、麻痹事故来”为口号,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力量,积极宣传安全意识,从个人及博物馆的角度出发,让员工接受安全思想。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重在宣传安全责任,明确岗位任务,发挥保卫队伍应有的作用。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工作当中难免出现疏忽,粗心大意,从而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针对安全制度建设,保卫部门针对馆内各个不同岗位的特点,包括馆内员工、保安队伍、监控中心人员、物业服务电工等制定相关的措施,让各个岗位在日常工作中凡涉及安全事项做到有据可依。这样,就可以提前把安全事项融入到工作计划中,避免临时补救,有效节约成本并实现安全管理成效的最大化。同时,做好安全工作的考核激励制度,赏罚分明。博物馆的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6 结语
博物馆安全无小事,没有安全保障,没有安全的工作环境,便谈不上发展文博事业。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人防、物防、技防协同发展的一个整体系统。近年来,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博物馆安全保卫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分析风险隐患,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有效方案并经常性地通过不演练,不断加以改进,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博物馆的安全。
参考文献
[1]GB/T 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s]
[2]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s]
[3] 王瑞强. 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J].丝绸之路 2010.22:84-85
[4]俞炳扬. 浅谈博物馆的闭馆清场管理[J].安全技术与管理 2011.10:31-34
作者简介
吴联发(1985-),男,福建南安人,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保卫部),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安全管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