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圆满成功
2014-10-19姚远
2014年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全国性科技核心期刊——《陶瓷》杂志社、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办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大会暨2014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高层论坛(以下简称“建卫瓷行业大会”)在广西桂林隆重召开,同期举办的还有标委会工作会议、质量分析大会和《陶瓷》杂志社40年庆典。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国务院节能减排考核评价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墙材革新与结构技术处主任屈宏乐,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闫开放、常务副院长李转、副院长梁振海、副书记白战英,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苑克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宫卫、徐熙武、尹虹等相关领导,此外还有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个陶瓷产区的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等3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0月22日下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博主持了标委会工作会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起草单位负责人向参会代表介绍了目前正制定的《外墙外保温泡沫陶瓷》国家标准、《霞石正长岩粉(砂)》行业标准以及《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行业三大标准情况,并展开了讨论。
10月22日晚,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苑克兴主持质量分析大会,介绍了建筑卫生陶瓷国家监督抽查的意义在于维护陶瓷行业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促进陶瓷企业加强产品品质管理,同时向全社会提供可靠的陶瓷产品品质信息,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10月23日上午,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闫开放致大会欢迎词,论坛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墙材革新与结构技术处处长屈宏乐作关于《我国建筑节能和新型城镇化进展态势以及建筑卫生陶瓷的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展态势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宫卫作题为《2014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形势介绍》的报告,结合我国建筑卫生陶瓷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产量和出口量,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闫开放作题为《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主题报告,旨在引导陶瓷及上下游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以创造性思维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他在报告中阐述了作为专家学者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解,从“为什么升级”、“从何处入手”、“具体怎么做”等三个方面解读。珠海斗门旭日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英明作题为《建筑陶瓷智能化生产》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介绍了先进的智能化生产工艺在建筑陶瓷生产上的应用,给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发展指明方向。佛山合璟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辉了作题为《陶瓷行业废气深化治理技术》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陶瓷行业废气深化治理新技术,为陶瓷行业废气治理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吴俊良作题为《节能隧道窑及节能高效注浆系统在卫生洁具行业的应用》的主题报告,主要介绍了节能装备在卫生陶瓷生产上的应用,为卫生陶瓷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江苏拜富集团副总经理李万景作题为《高强发色陶瓷墨水色料的研制》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讲述了陶瓷墨水研发的思路和最新成果,并为加快推动陶瓷墨水国产化提供解决途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总经理苑克兴作题为《检测认证与陶瓷新产品开发》的主题报告,介绍检测认证的新服务模式对陶瓷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唐山贺祥集团技术总监王福顺作题为《浅谈卫生陶瓷高压成形技术》的主题报告。由《陶瓷》杂志社社长刘小云代表山东汇龙色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作题为《国产陶瓷墨水的产业化制备技术》的主题报告,详细分析了陶瓷墨水国产化制备技术。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企划部总监张成伟作题为《成长、助推、未来专业平台成就品牌企业》的主题报告,为陶瓷企业品牌营销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普根作题为《浅谈智能马桶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智能坐便器的研发和销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辉煌水暖集团恒实陶瓷总经理崔百臣作题为《卫生陶瓷自动化生产及在线监测线》的主题报告,介绍卫生陶瓷自动化生产装备及自动检测生产线。
屈宏乐
宫卫
闫开放
黄英明
杨伟辉
吴俊良
李万景
苑克兴
王福顺
刘小云
张成伟
林普根
崔百臣
为了促进陶瓷企业之间的交流,大会还举办了“陶瓷砖和卫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论坛由尹虹博士和来自建陶生产、市场营销、上游供应商等8位嘉宾就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黄英明、赵祥来、张旗康、李列林、林普根、戴爱春、崔百臣、杨伟辉展开“唇枪舌战”的热烈研讨。新明珠集团副总裁李列林说:“面对机遇与挑战,一要练好内功,由注重发展数量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二要拓展发展范围,由生产型向产品服务型企业拓展,由单一业态向产业的上下游跨界拓展转型升级。前途是光明的,空间是巨大的,道路是曲折的,机遇与困难并存。对于陶瓷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要做质量的领头人。创建尖端有素质的品牌,开拓市场渠道,确立市场模式,深挖企业文化,用技术支撑企业发展。”同时李总强调企业要稳步发展就必须脚踏实地做好产业升级,实现工业生产向智能生产升级,向绿色生产、循环经济升级。同时,现有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企业要基于本行向行业的上下游伸延业务,走业务交叉,跨界发展道路,融合将是企业的新发展方向! 本次论坛是一次百家争鸣思想碰撞的论坛。大会探讨了宏观调控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对建材的影响,陶瓷企业面临转折点的转型和升级。会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积极发言,纷纷献计献策,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姚远)
国内首片粉煤灰制高档陶瓷地砖成功下线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4个多月的实验,近期,国内首片粉煤灰制高档陶瓷地砖在淄博淄川成功下线。这标志着山东统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功把粉煤灰综合利用制造新型建材产品核心专利技术,运用到了生产中。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在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方面又取得了一次巨大成功。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
为此,合理利用和处理粉煤灰成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要鼓励和支持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据悉,1994年国家发布实施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确立了坚持“以用为主”的指导思想,对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在投资政策、建设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支持。
2013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以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界定了粉煤灰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概念,提出了综合管理的要求和鼓励扶持重点。同时,还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明确鼓励支持政策:
1)鼓励对粉煤灰进行高附加值和大掺量利用;
2)支持发展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相关产品;
3)支持发展技术成熟的大掺量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
4)鼓励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混合材料并在生料中替代黏土进行配料;
5)鼓励利用粉煤灰作商品混凝土掺合料等。
办法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利用粉煤灰企业,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筑路等工程中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粉煤灰及其制品;对粉煤灰大掺量、高附加值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相关部门将给予一定支持;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措施。
据悉,在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方面,现在主要是把粉煤灰运用到混凝土行业;在国外,一些研究将粉煤灰作为一种新的造纸原料。在建筑陶瓷产品方面,国内企业一直在研发利用粉煤灰制造陶瓷砖技术。目前,已经有企业成功地把粉煤灰运用到墙砖瓷片的生产制砖中,而把粉煤灰成功运用到高档地砖的制造,还是首次。
据统一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粉煤灰制造高档瓷砖项目,是统一公司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而成。为此,统一陶瓷引进4项国际发明专利,在经过数次把专利技术运用到生产的实验后,终于攻克了粉煤灰综合利用制造新型建材产品的世界性难题,成功生产出全球首片由粉煤灰制造的高档瓷砖。
粉煤灰运用到制造高档瓷砖的生产中,不仅实现了粉煤灰的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了节约能源、节省成本等作用,还在增强瓷砖韧度、增强瓷砖产品强度和提高瓷砖产品品质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陶瓷砖期待轻薄化蝶变
近年来,节能减排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传统建材的能耗大户,陶瓷行业也加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列中,正进行着一次产品轻薄化的转变。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陶瓷行业要做到节能减排,必须对产品实施“减薄”工程。但也有人士担心,减薄了的产品会不会质量降低,消费者和市场是否能够接受……
受技术、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主流瓷砖仍然是厚瓷砖。但随着固有观念的逐步转变及减薄瓷砖的推广,瓷砖轻薄化的序幕已徐徐开启。
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在很多建材卖场里,目前主流瓷砖产品的厚度基本相同,以常见瓷砖规格来看,墙砖规格为300 mm×300 mm的厚度一般为9 mm,300 mm×450 mm的为10 mm;地砖规格为600 mm×600 mm的厚度一般为10 mm,800 mm×800 mm的为12 mm。某品牌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大部分瓷砖的厚度都相差无几,一般来讲,规格越小的瓷砖相对会越薄,规格大的也就相对越厚,而表面做了雕刻、浮雕等特殊工艺的瓷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厚度必然会比一般瓷砖要厚一些。
对于目前瓷砖轻薄化的趋势,有消费者表示,瓷砖变薄也就是几毫米的事,对节约空间来说效果并不明显,而从经验上看还是厚一些的更结实。
实际上,“看厚度”是很多消费者判断瓷砖优劣的主要方法,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瓷砖越厚越耐用,越厚质量越好,这也使许多企业形成了“厚砖更优质”的销售理念。瓷砖“减薄”后,企业如何扭转消费者的这一既定印象?一些企业表示,瓷砖减薄后,最担心的是消费者认为产品强度和使用寿命会降低,导致减薄产品被市场和消费者排斥。
业内人士指出,瓷砖的薄厚,消费者和市场是决定性因素。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技术和工艺,瓷砖的强度并不需要现在的这种厚度,但消费者和市场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一些企业认为,一款瓷砖是否低碳、生产过程是否节能,这些或许消费者并不太关心。
除了消费观念的影响,价格也是影响瓷砖轻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陶瓷企业表示,一种新产品刚上市,由于涉及到技术革新、设备更新以及产品推广等成本因素,产品价格通常会比一般的产品略高,而消费者短期内又看不到实惠,新产品很难被接受,因此企业并不愿意承担“破冰”任务。此外,部分瓷砖减薄后很多特殊工艺无法完成,会导致瓷砖花色单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推广效果。
减薄后需提升品质
实际上,瓷砖减薄并非简单的将陶瓷砖一剖为二,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提升。比如产品冲压的力度不够,减薄之后的瓷砖很可能在承重、吸水率等方面出现问题,而同样的生产线,在生产薄型瓷砖的时候未必就适用,在推广薄型瓷砖的背后,实际上是企业新建产品线或者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调整,如果消费者没准备好,企业便不会轻易推出新产品。消费意识的转变需要各方面的引导,只有消费者准备好了,有空间、有市场,企业才能投入更大的精力去研发。
据了解,目前国内能够生产陶瓷薄板的企业并不多,而在薄砖产品推广方面目前做得最早的是蒙娜丽莎瓷砖——2008年蒙娜丽莎推出减薄产品“PP板”,厚度为3~6 mm,吸水率在0.5%以下,能够节省50%~60%的生产能源。之后,其陶瓷薄板生产技术不断成熟,产品也在不断丰富。
不断创新是有志企业的坚定追求。在薄型陶瓷产品方面,和成卫浴也早有突破,并在不断进行市场拓展,他们推出的陶瓷薄板产品近年来也进入市场。据介绍,和成卫浴通过与意大利厂商合作研发出大型高温喷绘技术,以360 dpi的清晰度将无机釉料直接喷绘在陶板表面,经过高温烧成后,使其可以呈现天然石材(石材装修效果图)、花岗石、木纹等多种釉色,甚至是更为精致的图案,且永不褪色。此外,和成陶瓷薄板还有“大尺寸”的特点,单片可达到120 cm×240 cm或是更大的面积。
据和成卫浴介绍,陶瓷薄板采用无机矿物高温烧制而成,杜绝了辐射污染。表层采用的光触媒釉面技术,使陶板自身具有氧化并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自洁功能强,抗菌抗污效果显著,可使用于对卫生要求极高的医院内墙面。而厚度仅在4~5 mm的陶瓷薄板,最低重量仅7.5 kg/m2,对于建筑物是一种低碳减负的材料。“大、轻、薄”的特性,让陶瓷薄板不管是用在新建或者改造的各式空间中,均优异于其他的建材。同时,陶板具有的高硬度耐划能力,能保证其不被其他物质轻易划伤。和成卫浴表示,作为装饰材料,陶瓷薄板还可以实现远离粉尘污染、减少建筑垃圾的绿色宁静施工环境。
除了蒙娜丽莎与和成卫浴外,国内一些陶瓷企业也开始在瓷砖“减薄”技术上下功夫,包括马可波罗、东鹏陶瓷、新中源陶瓷等品牌,都已经有薄砖产品进入市场。
做“减薄”瓷砖,无疑对企业的压力更大。瓷砖“减薄”了,质量却不能“薄”,实际上等同于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时,在性价比方面要做到更优,才能赢得消费者。业内专家表示,陶瓷产品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瓷砖减薄必须做好推广与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瓷砖减薄不会降低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知道,选购瓷砖关键是看瓷砖的材质、密度和工艺,并不是越厚质量越好。
目前瓷砖减薄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都能保证,但要想真正做到整个行业的瓷砖减薄,显然单靠某一个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全行业的共同推动。
瓷砖“减重”序幕开启
瓷砖减薄,可节约资源、节省生产和物流成本、节能减排,但由于市场观念没有改变,还有不少的陶瓷企业仍对瓷砖减薄持谨慎观望态度。减薄1 mm是减薄,减薄3 mm也是减薄,到底减薄多少合适,消费者对瓷砖减薄的可接受程度是多少,减薄多少才不影响瓷砖的使用功能……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对瓷砖减薄最关注的热点话题。
业内人士认为,陶瓷行业的节能环保推进,需要多种因素和动力的介入,推广瓷砖减薄正是这样的推动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陶瓷行业作为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的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在行业内不断进行的“洗牌”中,企业只有生产低碳、环保、健康产品,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绿色环保的陶瓷产品要成为主流产品,必须从制定规则入手——200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标准GB/T 23266-2009《陶瓷板》,标准规定了陶瓷板厚度不大于6 mm、上表面面积不小于1.62 m2,为陶瓷行业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标准支持;2013年9月,行业标准JC/T 2195-2013《薄型陶瓷砖》正式实施,标准中对陶瓷砖的厚度要求为不大于5.5 mm。据了解,以厚度为11.3 mm的瓷砖为例,减薄到5.5 mm的瓷砖,每平方米能节省5.677 9 kg标准煤,其中还不包括产品包装与仓储的能耗。从陶瓷板到陶瓷砖,标准的不断制定,为陶瓷产品轻薄化提供了标准支持。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强化和深入,轻量化、薄型化、功能化的新型陶瓷产品将在政策上获得更大的支持。提前占领薄砖市场的企业,无疑将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优势。
毋庸置疑,产品低碳、环保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瓷砖轻薄化是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现在,这个大幕正在徐徐开启。
功能性瓷砖在市场上遭受冷淡待遇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使其对功能性瓷砖具备了一定的了解,如今功能性瓷砖在市场上遭受了冷淡的待遇。尤其是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标志功能性瓷砖的网店店主表示生意很难做,其功能性瓷砖在一个月内的交易量出现零的情况着实不少。不少消费者则表示买瓷砖求安全,而不求所谓的功能,对于商家吹嘘的保健、杀菌、防辐射等功能表示怀疑,所以还不如选购性价比高的瓷砖,而不去选择这些价格昂贵的功能性瓷砖。
功能性瓷砖大部分为吹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瓷砖,其实大部分都是吹嘘而已,所谓防潮、防辐射等功能不过是商家贴上去的标签,但是贴上标签后,给其价格却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一块十几元的普通瓷砖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一块上百元的防辐射、杀菌等多种功能性为一体的瓷砖。
功能性瓷砖的泛滥,最终造成了市场消费者对其信任的缺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因为这不仅影响了销售量,还对陶瓷卫浴行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如今竞争格局变得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如果失去了市场消费者的信任,那么必将对企业的销售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企业必须注重诚信,才能赢取市场信任度。
2014年陶瓷行业销售为何创出“史上最淡季”?
“市场难做”的三种定义
近年来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陶瓷企业,几乎都停止了产能扩张的步伐,然而,对大部分规模型或品牌型的强势企业来说,即使在如此的环境之下,品牌扩张的步伐仍没有停止。
目前强势企业的扩张包括渠道下沉、扩充渠道、精细化运作、产品链完善等手段,这些手段使得这些企业的品牌,即使没有改变品牌定位,其受众消费群体规模也被扩大化了。
对高端品牌来说,完善与丰富渠道、产品链,在外界看来其品牌扩张后的渠道、产品与原有渠道、产品相比规模更大了,定位也相对低了,但对这些企业来说,品牌扩张后的渠道、产品体系从市场的整体格局来看,仍是高端的,品牌的这种调整,只是企业谋求由强到大的转变,并不是降低品牌定位的措施,更不会降低品牌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端品牌,在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之后,都在谋求“由强到大”的转变,该类型品牌的这种调整,必然会抢夺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使得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
所以对中国陶瓷市场而言,企业对于“市场难做”有着三种定义:
1)对强势企业来说,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品牌规模的扩张,使得品牌销售每年都呈增长的势头,企业的利润虽然有所增长,但与以往竞争相对较小的时代相比,产品的单值利润率已呈下降趋势;
2)对销售与往年持平的企业来说,由于品牌运营费用每年都在增长,而销售却只能维持稳定,这就意味着销售没有增长、利润在下降;
3)对品牌与产品均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来说,在市场需求不强、大品牌抢夺市场份额的环境之下,其面临的是销售额、利润率双下降的压力。
供需矛盾激化成市场下行直接原因
2014年陶瓷行业的销售被称为“史上最淡季”,最直接原因就在于行业产量增长过快,终端需求下降,而且在现有的已经下降的消费需求之中,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趋于谨慎与理性,从而导致供需矛盾更加激化。
多年来,中国陶瓷产业的产量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中国GDP与瓷砖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陶瓷行业的销售“淡季”每年都会遇到,但都能克服,而2014年瓷砖市场需求的下降则是“硬性”下降。
对于2014年行业终端销售行情,有人士表示,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保持观望的消费态度,以此保证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场购买瓷砖产品的人少了,经销商销售下滑严重,而对于这种现状的发生,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市场的硬性需求减少,产品购买人群少;供求关系产生矛盾,产品供给大,市场需求少,尤其现在行业不断涌现新品牌,产量不断增加;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由于市场的不景气,很多企业在无奈之下也加入价格战中来,有些甚至降至成本价之下,为的只是减少库存压力,保证资金链稳定,因此,这种无序的市场竞争也让整个陶瓷行业变得更为混乱。
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导致产能持续扩张
对于2014年淡季,某企业高层说道,其实在2012年陶瓷行业就已出现消沉端倪,只是到2014年恶果才得以显现。近年来,国内陶瓷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增长,由于陶瓷企业盲目加大生产投入,造成陶瓷产能远大于市场容纳量,供过于求,导致很多企业都出现爆仓情况,从而,陶瓷企业停产、破产的消息不断传出,对陶瓷市场淡季的影响加剧。
产能过剩的恶果,是使该行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导致发生过度的竞争;产能过剩是由于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投资又造成了资源的无端浪费。从投资陶瓷的企业来看,则是由于一些企业家将鸡蛋放在陶瓷这一个篮子里,其发展趋向可能遭遇崩盘,前功尽弃。
据某企业领导表示,由于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出现,使得销售落后于产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建筑陶瓷销售渠道下沉的速度迅猛,陶瓷市场经过高速扩容之后增长乏力,面临发展瓶颈,在这市场淡季中,也会给企业与员工带来消极的影响。
对于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素质;其次,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产能过剩;再者,通过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最后,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产能。通过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努力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和职工权益,使得经济发展能进一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
更重要的是,陶瓷行业由于受市场经济盲目性影响,近年来呈现持续扩张的局面,但深刻影响陶瓷行业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政府调控与经济政策对房地产消费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市场调控自身。
尤其是2014年以来,陶瓷产量呈现增长势头,但房地产消费却受到抑制,瓷砖消费直接受影响呈现下降势头,这就更加加剧了供需矛盾。
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陶瓷行业又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市场具备的自发性与盲目性,也使得陶瓷行业深受其害,陶瓷行业没有办法完全解除房地产的牵制,两个行业紧密关联。除了房地产的影响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对陶瓷行业影响也很大,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目前都对市场持观望态度,这也就抑制了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更加剧了陶瓷行业市场的恶性循环。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么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通过拓展市场来降低房地产影响,陶瓷企业要想摆脱房地产行业的牵制,只有拓宽销售渠道。比如外销,可以将企业的瓷砖产品销售到欧美、中东等地区,另外还可以把产品销售线拓宽到三四线以下的城市去。
各渠道消费越加理性
陶瓷行业作为低关注度的行业,终端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在没有需求的前提下,认知度是很低的,而当消费者有家庭装修需求之后,往往会先通过朋友、网络等渠道了解瓷砖产品,当对产品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会亲身去到终端卖场,并根据自身需求与经济能力走访了解品牌。
在终端专卖店,消费者往往在没有成交前会被不同市场、不同品牌的终端导购“洗礼”一番,对于瓷砖的认识也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瓷砖的选购将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案与方法,甚至对于瓷砖的认知水平会高于许多品牌的导购人员,此时对于这种客户的成交,就更加考验品牌的综合影响力与当地的口碑了。
目前终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终端的经销商大部分却仍在坚持传统经销模式,这种模式对市场的兼容性较差。
同时,在市场变化中,中小企业与非品牌型企业的价格战,对大中型企业与品牌型企业的价格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后者不得不做出价格调整,即便如此,一部分客户因此流失也是必然,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与非品牌型企业冲击大中型企业与品牌型企业的局面;目前许多标榜高端品牌的企业,也开始纷纷扩张产品链,进行渠道下沉,扩大终端受众面,这在无形中就抢夺了非品牌企业的客户资源,从而形成了品牌型企业冲击非品牌型企业市场份额的局面。
在工程渠道领域,受新一届政府反腐、房地产调控、银行房贷政策等因素影响,工程渠道瓷砖销售下降最为明显;设计师渠道领域,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价格很难上涨,而运营成本则呈现每年递增的局面,这就使得渠道销售,即使维持稳定,经销商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在零售渠道,受地产调控及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有新房购买需求的消费者有的需求受到抑制,有的则在持币观望,这直接影响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瓷砖购买需求;在促销活动中,由于近年来终端市场促销活动呈现高频率、多场次等特征,消费者对此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除非对于装修有着迫切的需求,否则消费者不会对这些活动产生太大的购买欲望。
行业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目前陶瓷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这一特征在市场淡季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不管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
在终端,公司化运作的经销商只是少数,大部分品牌的大部分经销商还没有走上公司化运作的模式,甚至很多经销商连电脑都不能灵活操作,因此对于行业淡季的来临就表现得无所适从。此时,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其90%以上的经销商最希望厂家能够给予大力的指导和帮扶。
有行业人士指出,陶瓷行业的问题,往往是由内到外发展的。终端销售困难,其实根源就在陶瓷企业,对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老板相互之间都存在交集,对于行业的流行趋势,喜欢“赶潮流”,对于改革性的技术、产品、理念往往会持观望的态度。如果某种趋势不能够引领市场,则鲜有企业会跟进,进行市场引导与培育;如果某种趋势能够引领市场,则大部分企业都会跟风,此时后者往往已经失去了市场先机,唯有以低价格来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战略与产品都会出现高度相似的现象,且在该模式下,价格战屡见不鲜。
卫浴“质量门”频发企业或面临诚信危机
近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方网站发布,对上海生产和销售的水嘴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的抽查结果,部分企业产品存在严重问题。近年来,受一系列内外因素影响,卫浴市场上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因为抽检而爆出产品不合格,或者是消费者因为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而发生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卫浴企业诚信发展才是当下提升竞争力的“杀手锏”,这样才能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必须以货真价实的产品来回应消费者。
据了解,在此次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过程中,共抽查了62批次产品,其中不合格达23批次,10批次出现质量问题严重的情况,不合格率高达37.1%。在此之前,广东省质量监督局对沿海地区7个城市78家企业部分卫浴配件进行100批次的抽检,其中不合格33批次,不合格率为33%;同时,广州市工商局公布在广州市流通领域销售的90款水嘴商品的样品抽检情况,不合格率为78.9%;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抽检18家单位经销的51批次卫浴配件产品,经检验3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66.7%。2014年以来,区域性卫浴产品质量抽检力度逐渐加大,然而,屡次抽检高比例的不合格率也为卫浴企业敲响了警钟。除了官方抽检结果显示卫浴配件产品大批量不合格的现象以外,在卫浴市场上,消费者购买到劣质卫浴产品的问题也同样凸显。
近年来,消费者在使用卫浴产品时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影响正常生活的新闻不胜枚举,甚至在使用过程中卫浴产品发生爆炸并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注重卫浴质量问题一直是卫浴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屡次抽检中极高的不合格率,则说明了卫浴企业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仍需努力。劣质产品引发企业发展危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不管是官方的抽检结果,还是消费者购买的卫浴产品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在督促卫浴企业必须正确对待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的广泛销售,不仅会为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同时在日积月累的质量问题事件纠纷中,也会对卫浴产品的品牌形象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卫浴企业诚信应市尤为重要。
在高举“诚信”大旗的现实社会中,卫浴企业诚信建设还需从两方面落实。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诚信制度。按照制度严格地执行,企业产品生产才能在根本上将“诚信”落实到每个环节。在原材料选择、产品加工、流通渠道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好质量关口;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企业诚信培训。诚信培训是以诚信制度为依据,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诚信培训,只有将“诚信”概念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卫浴企业才能在实施诚信体制时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因此,进行诚信建设,以一颗诚信之心面对广大消费者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只有将诚信建设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点部分,卫浴企业才能经受住市场的重重考验,最终谋得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