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现状的文化适应性探析

2014-10-18刘辛丹杨远波

体育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华人移民体育

刘辛丹,杨远波,王 博

1 前言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流动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家。华人是亚裔群体中比例最大的跨越国界生存的群体,“也是非欧洲裔族群中最早移民美国的族群,华人移民美国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根据2010年美国普查局(U.S.Census 2000)的资料,2000-2010年,亚裔人口是所有族裔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其增长速度是美国人口平均增长速度的4倍,在10年间增长了43%[9]。因此,研究华人在海外的体育休闲行为对研究体育在文化适应中的角色和完善体育休闲理论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理论价值。

美国华人初到移民国家,由于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将会度过一段具有心理孤独感和与社会隔离的阶段,在新的国家重新适应环境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是迫切而重要的事情。北美地区先后有多种理论及其相关政策探讨族群的社会适应模式、族群关系等问题。

Seat[12]研究表明,新移民在海外会遇到个体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问题,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社会身份和种族身份转换的难题。一般情况下,移民既需要保持本民族的源文化,同时要在新的迁入国家找到归属感[10]。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不需要语言就可以将全球各民族、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美国境内的体育环境是美国移民认识美国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与其他种族人群社交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欧洲的教育文化委员会曾提出:“体育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育工具,对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年轻人群和各种族人群的融合做出贡献”[3]。移民到美国之后,华人体育休闲行为会伴随着文化适应开始逐渐吸纳西方体育休闲文化的元素,华人的体育休闲行为方式及其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移民既利用体育运动保持自身传统文化,同时,移民也会为适应移入国家新的社会环境而改变原有的体育休闲方式。如何让美国华人在移民初期尽快地了解这些变化规律,尽早地适应移民国的体育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本研究试图为之提供真实有效及可借鉴的经验。

1.1 研究背景

中国近代以来,不仅有国内省际和跨地区的流动,跨国界的外移人口数量也逐年激增,与此同时,国际移民向中国移入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研究国际移民群体和华人移民群体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美国华人体育休闲现状及其体育社会文化学探析作为华人移民和国际移民群体研究的一个视角,对研究我国体育文化交流、移民体育行为和国内跨区域移动人口社会行为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移民到达美国之后体育休闲行为的变化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索出对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运动具有启示作用的文化要素,笔者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课题调查研究。在此期间,结合项目研究内容进行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多次亲历美国华人休闲体育活动及观赏体育比赛的过程,深入了解到中国移民在美国体育休闲行为和体育消费的现状,并完成了海外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录入工作。

北卡罗来纳州地处美国东部海岸,州府威克郡(Wake County)在2010-2011年度被评为美国南部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全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地区,全美最健康生活的地区 。同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威克郡被评为“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型社区”的第1名,“最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中排名第一 。这里有美国著名高校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3所学校都是美国大学校际联赛(NCAA)的重要成员。这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形成良好的体育休闲环境和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1.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在美国大部分关于种族、移民和体育休闲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洲裔美国人,关于亚裔人群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研究很少[10]。国内研究美国体育领域的文章多以美国体育产业、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和美国体育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鲜有对移民美国的华人体育休闲行为进行研究。北美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对中国移民体育相关研究仍然有限。

“体育休闲”是一个跨体育学和休闲学的学科概念。体育休闲从修辞上看是体育修饰休闲,属于休闲概念的范畴,其含义是凡事通过带有体育特色的途径实现休闲目的的活动均属于体育休闲,即体育休闲是众多休闲方式的一种。Shamir(1984)[13]曾提出“参加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是两类休闲行为”的观点。由此,体育休闲行为总体分为两大类,其中,观赏体育休闲行为又分为观看电视体育节目和观赏现场体育比赛两种。

文化适应理论(Acculturation)是指,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11]。早期的文化适应研究是由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组织并进行的,并且都是集体层面上的研究,探讨的通常是一个较原始的文化群体,由于与发达文化群体接触而改变其习俗、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特征的过程。心理学家通常更加注重个体这个层面,强调文化适应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影响[18],尤其是最近30年来,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移民数量的激增,民族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都有力地促进了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心理学家的出现以及他们对文化适应研究的关注也共同推动了文化适应研究的前进。

体育文化自古就属于人类古老文明的一部分,无论是西方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还是东方传统体育文化,都是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移民体育休闲活动领域近几十年的研究中,文化适应理论应用于移民体育休闲参与健康方面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最初的文化适应理论是单维度、且单方向的。这一理论认为,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总是位于从完全的源文化到完全的主流文化这样一个连续过程中间的某一点上,且这些个体最终将到达完全的主流文化这一点。也就是说,对于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个体来说,其文化适应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同时,个体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越多,原来民族文化对他的影响就相应越少。这一连续体的中点是一种双文化的状态,个体在文化适应中的某些方面已经被主流文化所同化,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却仍然受源文化的影响。文化适应过程主要有3个部分:文化适应的条件、文化适应的方向和文化适应的结果。

文化适应的条件:指个人或者群体中的因子,即原有特征和特性,如被接纳的社会:特点,源社会特点,移民群体的特点和个体特性。这些特定条件共同构成了社会同化过程的背景。

文化适应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新文化的吸收,二是对本源文化的维护。二元维度理论认为,维持源文化和吸收新的定居地文化是两个在本质上毫无联系的两个方面,并且基于经验,两者表现出较弱的、消极的关系[3]。

文化适应的结果: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内涵即内部的适应,是心理上的结果;外延即社会的、外部的适应,是行为上的结果。个人内部的适应是指情绪上和情感上的文化适应,包括个人的幸福感、心理健康和在新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满足感。外在文化的适应可以在与主流文化和本源文化的协调过程中,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并获得外部环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种外部的适应结果一方面继承于本源文化,另一方面来自主流文化的同化。

韩裔美国学者Suinn-Lew在1987年率先改进ARSMA量表为亚裔自我评价文化适应水平度量表(Asian Self-identity Acculturation Scale)[17]。此外,Song等对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韩裔美国人研究中使用了亚裔自我评价文化适应水平测量的单维度量表SL-ASIA(Suinn-Lew Asian Self-Identity acculturation scale),且根据这些韩裔美国人在此量表上得分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3组:传统型、双文化型和同化型。结果发现,男性的BMI体重指数与文化适应程度正相关[14],这个量表理论也被应用于我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中。

1.3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现状在社会文化学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阐释。美国的体育休闲文化是美国境内民众所接受、认同的一种地域体育文化,在构建方式和管理理念上带有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特点,在体育休闲行为方式上带有显著的美国文化特征。

通过对美国华人的体育休闲行为深入剖析,了解美国华人休闲体育现状、特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体育在华人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和受到的限制,进而促进各类国际体育组织、国际华人机构帮助华人在美国(或世界其他国家)积极参与体育休闲,健康地适应移民生活。此外,体育忠诚度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中、美之间的体育赛事组织和体育产业合作,尤其我国体育产业、休闲产业市场和职业体育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对体育休闲行为与华人移民文化适应性的探析,开拓了体育学理论中文化适应性的应用和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文献资料调研作为调查研究的基础,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及美国大学网络文献检索系统查阅大量与美国少数族裔体育休闲行为相关的文献,搜集西方原版体育研究的著作、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翻译和校注。同时,收集国内体育休闲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The Suinn-Lew Asian Self-Identity Acculturation Scale文化适应性量表、基于多个体育休闲行为研究中采用的7个社会因子模型理论[5-7,10]以及Henderson等[8]文章的调查问卷为理论基础,自编《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问卷》。

2.1 问卷调查

2.1.1 问卷对象

在美国华人社区俱乐部、洛丽中文学校的美国华人家长、亚洲超市和中国华人聚集区4周内随机发放300份《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问卷》中、英文版纸质问卷,最终收回234份,有效问卷为204份。通过G*Power 3.0.10版本的测算,本研究统计测算所需的样本数目为150个样本以上,因此,满足本研究样本数据库的要求。有效问卷中,女性占44.1%,男性占54.9%(拒绝回答为1%),平均年龄为27.7岁;其中,64.8%是单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86.4%,其平均移民时间为4.53年。调查对象中,71.5%是学生身份,26%是在职身份,1%为失业人员;在美国的年平均收入为37457美元,在中国的年平均收入为25960美元。受访者中,98.5%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其他则来自香港或澳门(表1)。

表1 本研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调查对象的移民身份统计数据一览表Table 1 Means and Frequencies of Immigration Demographic Type Items

2.1.2 调查内容

根据Brislin[4]1986年对多种语言问卷的有效度测评研究建议,此次调查问卷内容首先由一名中、英双语的研究人员将英文翻译为中文,然后再由第2名中、英双语的研究人员将中文的版本再次翻译到英文。最后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对照原英文问卷的问题进行有效性测评。

问卷包括人口学的基本问题,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区和目前在美国的身份等。问卷内容的第1部分是询问受试者在美国体育休闲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参与动机,包括体育休闲活动的地点、频率、活动兴趣及活动增加(或减少)的因素。问卷通过对在Wake郡地区相关的体育休闲环境因子(体育休闲设施、场地等)与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测量,测评增加/降低华人在美国体育休闲行为的因素。通过对社会影响因子的判断,测量其参与动机,每个因子用Likert-type量表,由1(强烈反对)到5(十分赞同)进行考量。针对不同问题对7个社会因子(母亲、父亲、朋友、兄弟姐妹、孩子、媒体和网络)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动。问卷的第2部分是华人在美国体育休闲活动的成本和具体行为,包括每周的休闲时间、每周观看电视体育比赛的场次、每周体育休闲活动的时间、购买体育用品的年消费额、以及喜欢观看体育比赛的类型。

2.2 数据分析

根据《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问卷》中的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对体育休闲行为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

2.3 人种志研究

运用人种志研究方法探索美国社会体育文化对美国华人体育行为的影响。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从初始观察北卡罗来纳州的华人休闲体育行为到考察社区、学校休闲体育现状,再扩展到纽约、查尔斯顿、佛罗里达、墨西哥湾等地对美国休闲体育设施及民众体育休闲行为进行考察和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阳光艺术团的华人,在查尔斯顿、佛罗里达、墨西哥湾等地体育休闲运动的美国人等,并用现代数码技术做录音、录像和摄像记录。综合性整体的现场观察、访问,加深了研究者对美国体育休闲设施及管理理念的认识,充分了解到美国民众体育休闲类型及当地体育氛围和休闲体育文化对美国华人的影响,多个调研地点的考察为研究美国华人体育休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华人休闲体育行为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有效保障。

3 结果

3.1 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的现状

3.1.1 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最首要的动机是“娱乐”和“保持身体健康”。受试者对“帮助融入美国文化”表示赞同的有29.8%。

表2 本研究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动机描述性统计一览表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hinese Immigrants’Sport and Recreational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the U.S.

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美国华人体育休闲活动动机中,“与孩子/家人度过快乐时光”的性别差异显著(t=2.362,P<0.05),其余差异不显著。

3.1.2 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场所及活动频率

本调查发现,超过77%的美国华人时常到健身房进行体育休闲活动,大约59%的受试者愿意在家中从事室内体育锻炼,超过48%的受试者选择公园或学校内体育设施进行体育休闲活动(表3)。

3.1.3 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选择的陪伴群体

表4的总体平均数上显示,美国华人选择与“中国或者华裔的美国朋友们”一起参与体育休闲活动,赞同率占80.3%,其次是宁愿选择“个人活动”。在“中国或者华裔的美国朋友们”一起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选项上,性别差异显著(t=2.275,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华人。

3.1.4 美国华人体育忠诚度

问卷调查显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华人移民后所喜爱的体育运动与他们在中国受到体育文化、体育环境影响及其体育休闲活动经历密切相关。在北卡罗来纳州华人中,最受欢迎的球队要数洛杉矶湖人队(16.3%)。北卡罗来纳州华人所喜爱的职业足球联赛俱乐部中,包括8个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和5个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

3.2 影响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社会因素

3.2.1 社会文化因素

影响美国华人观看电视体育比赛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朋友(M=3.92),其次是媒体(电视、广播杂志、报纸)(M=3.69)和网络 (M=3.62)。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美国华人在选择朋友和兄弟姐妹两项没有差异,在其他选项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观看电视体育节目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较大,多为关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的体育活动,女性多是受父母亲和孩子的影响(表6)。

表3 本研究美国华人选择体育休闲活动场所频率一览表Table 3 Frequencies of Chinese Immigrants’Sport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Locations

表4 本研究美国华人选择参与体育休闲活动陪伴群体统计结果一览表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Preferred Accompany Groups for Chinese Immigrants’Sport and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in the U.S.

表5 本研究美国华人体育俱乐部和各类体育项目的体育迷前6名统计一览表Table 5 Chinese Immigrants’Fandom and Identification to a Sport Team in the U.S.(TOP 6)

表6 本研究美国华人观看电视体育节目的社会影响因子的性别差异检验一览表Table 6 Gender Differences of Socialization Agents to Chinese Immigrants'TV Viewership

3.2.2 社会因素

在减少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因素中,总体平均数排在前两位是与社会文化、体育文化相关的“对美国体育项目不熟悉”和“言语障碍”(表7)。

3.3 不同移民年限的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现状

本研究将美国华人移民年限分为6年以上、3~5年、2年、1年(及以下)等4个组别作为自变量,各种体育休闲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主效应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华人在每周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时间和观看电视转播体育节目两项的F检验结果没有呈现显著差异;而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不同移民年限的华人差异显著(表8)。因此,采用LSD法做进一步事后检验得出多重比较(表9)。

表7 本研究影响美国华人体育休闲活动改变的社会因素排序一览表Table 7 Ranking of Socialization Agents to the Change of Chinese Immigrants’Sport and Recreational Behavior

表8 本研究美国华人移民年限与体育消费金额的主效应方差分析一览表Table 8 The Main Effects ANOVA Table of the Years Moving to the U.S.and Chinese Immigrants’Yearly Spending in Sport

表9 本研究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和移民年限的LSD法多重比较检验结果一览表Table 9 LSD of Chinese Immigrants’Sport and Recreational Behavior Pattern and the Years Moving to the U.S.

4 讨论

4.1 中华民族传统观念影响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动机、兴趣和陪伴选择

美国华人选择参与体育休闲活动主要动机有“娱乐”和“保持身体健康”,同体育休闲的本质即“在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时间里,因个人内在驱动而自由选择的带有体育性质的休闲活动,从而获得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提升和满足的一种行为”完全一致。此外,“朋友社交”和“与家人/孩子度过快乐的时光”也被受试者普遍认同。在对北卡罗来纳州阳光艺术团的采访中,舞蹈团的会员表示每周一次的训练是与中国朋友难得相聚的休闲时光,也是在异国他乡感受中国文化气氛的好机会。许多会员自20世纪90年代在艺术团相识至今,彼此已经是十分亲密的朋友。本调查显示,美国华人参加体育休闲的兴趣以“参加体育活动”为首,其次是“观看现场的体育比赛”,“陪孩子们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排在第3位,说明华人内心渴望参加体育休闲和观看体育比赛,在为人父母后,更享受陪孩子一起的体育休闲活动。

表6显示,影响美国华人观看电视体育比赛的主要因素是“朋友”(M=3.92),其次是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媒体 (M=3.69)和网络 (M=3.62)。由于目前第1代移民主要以留学生为主体,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亲人,因此,朋友是生活中和体育休闲活动中的主要陪伴群体。家庭成员中,父亲对于美国华人观看体育比赛的影响要高于母亲,符合中国传统男性在体育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形象。对于华人女性来说,家庭成员对其观看体育节目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媒体和互联网;而对于华人男性来说恰好相反,多媒体与互联网对华人男性观看体育节目的影响要高于家庭成员的影响,说明华人女性体育休闲行为更重视家人和孩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学”思想一脉相承。早在明治维新期间,积极倡导妇女解放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就曾在开“女智”中提到“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1]梁启超提出的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家庭功能影响至今,美国华人根在中国,思想和行为无疑也会受到影响。

华人在选择体育休闲活动的陪伴时,80%以上美国华人选择与“中国或者华裔的美国朋友们”一起参与体育休闲活动,选择与“其他美国族裔的朋友”及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相对较少。美国华人选择“中国或者华裔的美国朋友们”作为陪伴,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其它项目则无性别差异,说明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在选择陪伴群体时,男、女具有一致性特征。华人选择“我的孩子”作为陪伴群体的总体平均值虽然不是最高,但“赞同”或“十分赞同”的比例却高达89.5%。本研究中,受试者未婚人数较多,因此,降低了此项选择的平均值。美国华人虽然移居美国,但选择陪伴还是注重“中国”、“华裔”、“孩子”等关键词,明显表现出中华民族崇尚亲情和家庭的传统文化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在种族发展过程中长期沉淀在人们心理上的文化特质会代代相传。

4.2 文化适应的条件:美国体育社会文化冲击一定程度制约着华人体育休闲内容及场所的选择

体育休闲文化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而不断丰富和拓展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体育文化一样,反映了时代、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同时,与一个地域或民族的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产生互动发展的关系。美国体育休闲文化在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属性必然会是中国华人所不熟悉、不擅长的美国体育文化特征。在美国,少数族裔的体育休闲会因为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社会边缘地位或是种族歧视等社会文化因素而受到制约,美国华人同样也面临相似的困境。这种影响有时引起趋避冲突,即美国华人既想要尝试美国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但又因为运动项目的不熟悉或危险性而存有戒备心理和自我防御机制。美国人更喜欢野外露营、攀岩、登山、划艇、帆船等体育休闲项目,通过运动放松身心,挑战极限,实现自我。而美国华人选择在健身房和家里进行体育休闲的从总体平均数看高于其他选项,而选择户外体育休闲活动的比较少。数据显示,有43.7% 的受试者从不参加露营活动,42.3% 受试者从不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44.4% 受试者从不到户外绿道远足健身。华人较少到户外和大自然中参加体育休闲活动与美国亚裔参与户外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趋于一致。访谈时发现,与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和担心存在潜在危险有关。调查中还发现,男性选择“校园内体育设施”和“工作地方的体育设施”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与以往有关中国女性体育休闲空间的研究一致。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在自己居住小区里参加运动锻炼,一是方便省时,二是省钱,三是为了通过社区锻炼增进邻居之间的情感交流[19]。

表7结果显示,社会文化因素“对美国体育项目的不熟悉”是降低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和“没有足够的钱”是制约美国少数族裔体育休闲参与的两大类因素,但本研究对受试者调查的结果显示,对华人移民群体来说,这两类制约并不明显。目前,新一代美国华人在国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过留学深造途径定居在美国,他们的语言水平应用在体育休闲中应该游刃有余,并且工作后的经济收入也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因此,对“美国体育项目的不熟悉”是最直接限制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主要因素。

4.3 文化适应的双体育文化状态

美国华人移民后所喜爱的体育运动与其在中国的体育休闲活动经历密切相关。在中国受欢迎和被广泛关注的运动项目和体育赛事也常常为美国华人所喜爱,如美职篮联赛和欧洲职业足球联赛。美国华人移民的平均时间是4年多,而华人成为某项体育运动的体育迷时间却是6年半左右,说明大多数华人在移民美国之前,就已经成为某项体育运动(队)的粉丝了,到了移民国家后原有兴趣依然保留。在本研究中,美职篮球迷在各类运动项目及体育比赛中所占比重最大,有54.1%的受访者表示是美职篮球队的球迷;其次是欧洲和中国本土足球联赛俱乐部的球迷有32.6%;5.1%的人表示是美式橄榄球队的球迷。美职篮球迷的数量之多充分体现了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职业篮球体育文化的魅力和体育文化在一定社会文化经济等条件满足后的无国界性。美式橄榄球属于美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华人球迷比例虽然不多,但已呈现增长趋势,可见,美国体育文化和体育环境变迁对华人体育行为的渗透已经显现出来,换言之,华人在移民适应中也在吸纳和积极融入美国的体育文化环境,达到了文化适应过程的中点,即一种双体育文化状态。

4.4 文化适应的结果:华人体育休闲行为在不同移民年限的参与水平体现文化适应性特征

本研究将美国华人移民年限分为6年以上、移民3~5年、2年、1年(及以下)等4个组别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结果表明,每周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时间中,移民6年以上的华人与移民2年有显著差异。数据结果显示,华人在到美国第1年的体育休闲活动时间较频繁,随后第2年达到最高水平,3~5年开始慢慢减少但仍超过刚刚移民的第1年,6年之后继续减少而且低于到美国的第1年。可见,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时间与其在美国的生活周期相关,与文化适应的条件、文化适应的方向和文化适应的结果相契合。刚刚到美国的华人需要通过参与更多的体育休闲活动,认识和结交新朋友,尽快融入美国社会文化,因此,在第1年参与频率迅速增长,第2年达到顶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的生活越来越稳定,朋友和社会环境开始稳定,体育休闲活动相对减少。在美国生活6年以上的华人,基本是有了较为固定的体育休闲活动模式,开始工作或者已经成家立业,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时间会比移民初期少一些。

5 结论

5.1 美国华人的体育休闲行为特点

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特点包括:1)倾向于健身房或者在家里进行室内体育锻炼,较少参加户外和露营活动;2)体育休闲行为水平受移民年限的影响,具有相关性;3)倾向于和同种族群体一起的体育休闲行为或者只做个人单独活动;4)“娱乐”和“保持身体健康”是美国华人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动机。

5.2 文化适应条件: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制约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制约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主要因素。中华民族崇尚亲情、家庭等传统观念对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的动机、兴趣有着直接影响;美国社会文化及体育休闲文化对华人选择体育休闲活动及观赏体育比赛的项目有着重要影响;华人“对美国体育项目不熟悉”是减少在美国体育休闲行为的主要原因。体育休闲兴趣的社会影响因子检验中,性别差异显著。美国女性华人体育休闲兴趣受家庭成员的影响较大,而男性华人更多是受到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多媒体等媒介的影响。

5.3 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水平的文化适应过程(图1)

图1 本研究美国华人体育休闲行为水平的文化适应过程模型示意图Figure 1.Model of Chinese Immigrants’acculturation in the U.S.through Sport and Recreational Behavior

5.4 文化适应的方向:对本源文化的维护和对主流文化的适应

美国华人通过体育休闲活动寻找民族性和同源群体的归属感,依然保持着“离亲不忘情,离土不忘根”的民族情,但并非其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动机。华人体育忠诚度的形成期普遍早于移民行为,较弱忠诚度的体育项目会由于市场供给和体育环境影响逐渐被美国主流体育项目所替代。华人对美式橄榄球、棒球和网球的忠诚度的增长表明,美国华人移民美国之后,受美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开始关注美国传统体育项目。

5.5 华人体育休闲行为水平的单峰模型

美国华人移民体育休闲行为量的分布出现单峰分布的形态,峰值出现在移民的第2年,随后逐年递减,6年以上的华人移民为谷底。

[1]郭良婧.孙中山梁启超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0,48(4):105-109.

[2]李明欢.国际移民的定义与类别-兼论中国移民问题[J].国际移民研究,2009,6(2):1-10.

[3]M AMARA,D AQUILINA,I HENRY.A Review of Policy in the 25European Member States[M].Loughborough,2004:1-3.

[4]R W BRISLIN.The wording and translation of research instruments[A].W J Lonner J W Berry.In Field Methods in Crossculture Research[C].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86:137-164.

[5]T L CHILDERS,A R RAO.The influence of familial and peerbased reference groups on consumer decisions[J].J Consum Res,1992,(19):198-211.

[6]J COTTE,S L WOOD.Families and innovative consumer behavior:A triadic analysis of sibling and parental influence[J].J Consum Res,2004,31:78-86.

[7]M J DOTSON,E M HYATT.Major influence factors in children’s consumer socialization[J].J Consumer Market,2005,22(1):35-42.

[8]K A HENDERSON,M HARROLLE,S RICH,J MORETZ.Women faculty,higher education,and the recreation/leisure field[J].Schole:J Leisure Stu Recreat Edu,2012,26(2):14-27.

[9]E HOEFELL,S RASTOGI,M KIM,et.al.The Asian Population:2010,2010Census Briefs[M].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dministration U.S.CENSUS BUREAU,2010:3-21.

[10]J D JAMES.The rol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socialization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eam loyalty[J].Leisure Sci,2001,(23):233-261.

[11]R REDFIELD,R LINTON,M M HERSKOVITS.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J].Am Anthropolt,1936,38(1):149-152.

[12]R SEAT.Factors Affecting the Settlement and Adaptation Process of Canadian Adolescent Newcomers 16-19Years of Age[M].Toronto:Family Service Association of Toronto,2000.

[13]B SHAMIR,H RUSKIN.Sport participation vs.sport spectatorship:Two modes of leisure behavior[J].J Leisure Res,1984,16(1):9-21.

[14]Y SONG,C HOFSTETTER,M HOVELL,et al.Acculturation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among Californians of Korean descent[J].Prev Med,2004,(39):147-156.

[15]M STODOLSKA,M MARCINKOWSKI,J YI-KOOK.The role of ethnic enclosure in leisure in the economic achievement of Korean immigrants[J].J Leisure Res,2007,39:1-27.

[16]M STODOLSKA,K ALEXANDRIS.The role of recreational sport in the adaptation of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Leisure Res,2004,(36):379-413.

[17]R SUINN,K RICHARD-FIGUEROA,S LEW,et al.The Suinn-Lew Asian Self-Identity Acculturation Scale(SL-ASIA)[J].Edu Psychol Measur,1987,(47):401-407.

[18]C WARD.The Handbook of Culture and Psych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1:411-445.

[19]H XIONG.Urban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Women's Sport since 1980s:Reconstruction,Stratification and Emancipation[M].London:VDM Verlag,2009:12-36.

猜你喜欢

华人移民体育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何为“华人”?
移民火星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内陆移民(外二首)
我们的“体育梦”
Immigration移民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