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尿素辅助蒸汽驱特征研究
2014-10-17牛保伦林伟民邓瑞健杨昌华
牛保伦,林伟民,邓瑞健,张 章,杨昌华
(1.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1;2.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1)
引 言
BQ区块油层埋深为230.0~360.6 m,地层倾角为12°,有效厚度为 6.2~14.4 m,孔隙度为20.6% ~39.1%,渗透率为 0.464 ~7.707 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50.0% ~88.5%,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为54000 mPa·s,为浅薄层超稠油油藏。自1989年投入开发以来,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平均单井吞吐8.1周期,面临地层压力低(平均压力为1.0~1.5 MPa)、地下存水率高的难题,蒸汽吞吐已达到经济极限。但目前采出程度为22%,井间存在大量剩余油,为进一步提高井间动用程度,拟采取气体辅助蒸汽驱方式以提高油藏压力、扩大波及范围。室内研究表明,气体辅助蒸汽驱已成为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有效手段[1-4],但受气源及空气安全性等限制,气体辅助蒸汽驱并未大规模推广,而通过化学剂间接生成气体,可有效解决气源问题,并可通过化学反应控制气体的生成速率,进一步提高蒸汽驱开发效果。
尿素辅助蒸汽驱[5-8]是通过尿素在地层中分解产生CO2和NH3,间接实现气体辅助蒸汽驱油。理论分析其驱油机理为CO2及NH3对稠油溶解乳化降黏作用,同时气体增加蒸汽的波及范围。以BQ区块油藏物性为基础,利用建立的尿素辅助蒸汽驱模型[9],分析了其驱油特征,揭示了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对于尿素辅助蒸汽驱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 油藏开发概况
依据BQ区块油藏参数,建立了4个反九点井网,其中注入井4口,生产井21口,井距为70 m×100 m。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后,网格粗化为45×55×9,步长为10 m。在21 a蒸汽吞吐开发历史拟合基础上,模拟了蒸汽驱与尿素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其中尿素辅助蒸汽驱注入方式为:蒸汽预热段塞、尿素段塞、蒸汽段塞,并依此循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尿素辅助蒸汽驱的开发特征及采收率构成。
2 尿素辅助蒸汽驱油特征
2.1 蒸汽预热阶段
尿素的临界分解温度为150℃,针对尿素辅助蒸汽驱技术,对近井周围油藏加热,可提高尿素的分解程度,同时降低近井周围稠油的堵塞,使后续注入的尿素更均匀推进。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以80 m3/d的注汽速度,注入温度为200℃、井底干度为0.5的蒸汽4 d后,近井周围3~4 m内温度可升至150℃以上,有助于尿素的快速分解。
2.2 尿素注入阶段
模拟了单周期注入30 t尿素(约11200 m3CO2和22400 m3NH3)后,注入井周围黏度的变化情况(表1)。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在注入30 t尿素后,注入井周围30 m以内降黏率达到30%以上。其中注入井周围10 m内CO2在稠油中溶解摩尔分数可达50%以上,稠油降黏率达到85%以上,这对后续蒸汽驱非常有利,可有效降低蒸汽驱的启动压力,同时加快蒸汽的运移速度,有利于扩大蒸汽在油藏深部加热降黏范围,提高蒸汽的热利用率。
表1 尿素注入后注采井间黏度变化
2.3 蒸汽驱阶段
根据油藏内温度差异,将注采井之间划分为5个区域,包括高温蒸汽区、高温水区、低温水区、冷水区和未波及区,如图1所示。结合注采井间油中CO2摩尔分数分布(图2)及温度场(图3、4)情况,对尿素辅助蒸汽驱的5个区域进行了分析:
图1 尿素辅助蒸汽驱过程
(1)高温蒸汽区。此区域位于注入井周围,温度可达200℃以上,同时压力最高。由图1、2可知,此区域存在未饱和CO2的区域,这是由于CO2在稠油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随着蒸汽的注入,已分解产生的CO2逐渐被蒸汽驱替进入油藏深部,注入井周围CO2含量降低。
对比图3、4可知,由于尿素分解气能提高油藏压力,可提高水的蒸汽压,因此相对于蒸汽驱,尿素辅助蒸汽驱注入井周围温度较高,可达到260℃左右。
高温蒸汽区内油藏温度最高,稠油黏度最低,同时受蒸汽及尿素分解气的驱替作用,剩余油最少。
(2)高温水区。注入的蒸汽逐渐转变为热水驱,在注入井略远区域存在一个温度仍较高的高温水区。由图2、4可知,该区域温度略有降低,但CO2含量仍较高,该区域稠油基本处于饱和CO2状态,同时NH3·H2O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该区域稠油流动性较好,剩余油量较少。
图2 尿素辅助蒸汽驱第1周期注采井间稠油中CO2摩尔分数分布
图3 蒸汽驱第1周期不同阶段注采井间温度场
图4 尿素辅助蒸汽驱第1周期不同阶段注采井间温度场
(3)低温水区。随着蒸汽驱的不断前移,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形成温度较低而CO2富集的低温水区。由于温度的降低,热作用降黏率降低,此区域CO2溶解能力高于高温水区,低温水区是CO2溶解降黏的主要区域,同时在该区域尿素辅助蒸汽驱的开发效果明显高于蒸汽驱。
(4)冷水区。该区域水驱温度已经很低,接近于油藏温度。由于CO2流动性强于水,在蒸汽驱前缘以CO2溶解降黏为主,热降黏效果很弱,剩余油较多。
(5)未波及到区域。在蒸汽突破前,生产井底周围温度较低,稠油流动困难。大部分蒸汽驱井网都经过蒸汽吞吐阶段,该区域温度高于油藏原始温度,剩余油也较少。对于一些生产井井底温度过低,稠油黏度高而导致无产液量的井,建议采用蒸汽吞吐引效的方式,即在尿素辅助蒸汽驱的同时,生产井采用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引导蒸汽驱前缘的前移,提高生产井的产量。
3 尿素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构成
为分析CO2、NH3各自对采收率的贡献,在模型中选用直接注入尿素分解后的气体,即CO2与NH3的注入比例为1∶2,等效尿素量为1 t,单周期尿素注入量为30 t;为分析CO2降黏机理与增压机理各自的贡献值,选取了稠油中溶解度较小的N2作为对比。同时考虑现场试验中需要注入预热段塞,注入方式为:预热段塞3~5 d,尿素及 CO2、NH3、N2段塞1 ~2 d,后续蒸汽段塞23 ~26 d,单周期合计30 d,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模拟结果表明,尿素(CO2+NH3)辅助蒸汽驱的采收率提高了7.4%,由于NH3、CO2的辅助作用,蒸汽驱的采收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中蒸汽驱与NH3辅助蒸汽驱最终提高采收率幅度相近,说明NH3对采收率的贡献不大。这是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对油藏无增压作用。
CO2辅助蒸汽驱较蒸汽驱采收率提高了5.62%,因此尿素辅助蒸汽驱中CO2对采收率的贡献大于NH3。其原因为:注入井周围温度较高,降低了CO2在稠油中的溶解度,加速了CO2向深部区域扩散,有利于蒸汽波及范围的扩大;同时,受重力差异的影响,蒸汽对油藏底部加热效果较好,而携带热量的CO2可以加热顶部油藏,进一步扩大蒸汽的纵向波及范围。
N2辅助蒸汽驱以增压机理为主,可提高采收率4.3%,而CO2辅助蒸汽驱具有溶解降黏和增压双重机理,相对于N2辅助蒸汽驱提高了1.32%,但提高幅度不大,说明在难以混相的稠油油藏中,CO2增加油藏压力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表2 目标井组30个周期不同开发方式注采参数
4 结论
(1)尿素辅助蒸汽驱可依据地层温度将注采井间划分为5个区域,包括高温蒸汽区、高温水区、低温水区、冷水区和未波及区,其中CO2在低温水区的降黏增压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途径。
(2)尿素辅助蒸汽驱利用CO2增压和降黏、NH3弱乳化的效果、气体重力差异等作用,实现了扩大蒸汽波及范围、降黏及提高驱替效率的效果,CO2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贡献因素。
(3)尿素辅助蒸汽驱较蒸汽驱采收率可提高7.4%,其中CO2对采收率贡献较大。在非混相状态下,CO2的增压作用对采收率贡献较大。
[1]李兆敏,等.烟道气在超稠油中的溶解特性[J].特种油气藏,2010,17(5):84 -86.
[2]蒲春生,等.高温自生气泡沫室内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7(3):84 -86.
[3]沈德煌,等.深层稠油热水添加N2泡沫段塞驱开采可行性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11(4):104-106.
[4]刁素,等.稠油油藏自生CO2吞吐技术室内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12(6):98 -100.
[5]沈德煌,谢建军,王晓春.尿素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的实验研究及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12(2):85-87.
[6]张守军,郭东红.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吞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9,37(5):101-104.
[7]李秀敏,范宏岩.新型高温化学驱油技术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6):89-93.
[8]殷方好,等.稠油油藏吞吐后转氮气泡沫驱[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114-117.
[9]任韶然,等.稠油油藏尿素辅助蒸汽驱油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2,19(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