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花天

2014-10-17戴健

福建文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瑞云雨花峰山

戴健

从一方老旧的残碑上,信手拈来流淌着浓浓诗意的“雨花天”做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一如在良莠不齐的古董市场上淘得一个大漏,是无意修得的缘份——可遇而不可求。

在空旷无际的北国平原,想一睹青山是一种奢望,而在南国的福建,不想看山也是一种奢望。尤其在闽西北,山脉纵横,气势磅礴;峰峦叠嶂,巍然屹立。一个个山村人家,几乎都是开门青山排闼来,即使在群山环抱的城市,步行不需一刻钟,或青或黛的山影就会向眼帘扑来。常住在这里的人们,对低矮的丘陵很难提起登爬的兴致。纵然是刚到闽西北不久的异乡人,也会对随时都可看到的小山丘不感兴趣的。数量泛滥的山峦,对生于闽北长于闽北的我来说,不可能每山踏遍。我学会了挑剔,只有那种高、奇、秀、丑、险的山名会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怀,才能引起我内心登爬的欲望。如若山中再氤氲着岁月积淀下来的文化气韵,就不仅会令人心旷神怡,还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醉!

一个薄雾漫天的早晨,我乘坐的旅行车在时而匍伏于山麓,时而蜿蜒于山腰,时而穿行于山冈的公路上滞涩行驶。沿途或竹影婆娑,或绿树拥立于道路的两侧,或道路内侧倚山,外侧临深切的峡谷。俯瞰尽管没有草原、戈壁的苍茫,却看得让人心跳又让人有一种满足感。

旅行车驰离了公路,终于爬上邵武市大埠岗镇境内的逼仄、蜿蜒的乡间小路,向道峰进发。或大片,或小片,或似梯子一样的田畴与山峦、农舍在乡间小道的两侧间展现,一派田园风光。稻田里的水稻已收割,只剩下了整齐、稠密的禾蔸,偶尔有一两头水牛在稻田里低头啃食着地面的细嫩的青草,又抬起头咀嚼、品味着;一群群或白或花的鸭子,时而抬头望望天空,时而把扁扁的嘴伸进泥水中,寻觅着沉淀在泥土里美味……尽管有牛和鸭子的点缀,田地间依然浮动着萧瑟感。十月初,我也路过这里,却是风光旖旎、一片丰收的景象——稻田里的稻谷稔熟,黄灿灿的直铺到道峰山脚。明亮似金、如霞,青翠似玉、如潭,恰似金镶玉,美不胜收。远远望去,道峰山的山形与庐山极为相似,都呈椭圆形,当时我就将道峰山的影像印刻在记忆的硬盘里,要去探访它的念想越来越急切,泉水般明晰。突然,一个颠簸把我从回忆中拉回。我望着时隐时现的道峰山,心情越来越急切。

旅行车终于爬上了道峰山逶迤的山路,而且越来越陡,越来越弯。汽车时快时慢,我们一行11人,身体不由自主地时而向左甩,时而向右甩,时而向前倾,时而向后倚。快到道峰山顶,壮实的司机在一段微斜的路面停下,他说:“前面的几个坡更陡,弯更急,车子在这里降降温,大伙也走动走动,休息一下。”我们下了车,只见近处的树木挺立在淡淡的雾气中,绿叶上湿漉漉的,如若没有阵阵的寒风拂来,我还真的以为这里还是夏季的景致。而远处则是白茫茫一片,突然山谷里雾霭涌动——一团团地翻滚,一团团地纠缠,一团团地分离,演绎了一场动人心魄的仙境美景。正在我被眼前的雾霭勾住的时候,背后的丛林里传来了几声鸣叫声,树枝的碰撞声,还有石块滚落山谷的声音,空旷而幽深。我们好奇地猜是什么动物。有人说:“会不会是黑熊?”立刻有人回答:“黑熊都冬眠了,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会不会是花豹?或者是山麂?”……壮实的司机开口了:“大伙别怕,刚才是一群猕猴,应该是我们惊动了它们——能这么近听到猕猴的叫声是一种缘。”

我们上车。汽车峁足了劲向道峰山顶爬去。刚修不久的水泥路的确陡,坐在椅子上都能明显感到身体往后仰;拐弯的确急,犹如圆形针一般;拐弯处的确险,路沿没有安全护柱或护墩,透过车窗就能够看到幽深空荡的山壑,令人心中由然而生“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汽车在道峰山顶的瑞云庵前停下,眼前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右边的瑞云庵朱漆门柱,崭新且具现代建筑的风格;左边是用片石垒成的残墙,渗透着历史的沧桑与古朴。崭新的朱漆门柱注定了它浅薄的建筑文化的底蕴,而那被岁月熏黑的片石上和那穿越了近1300年时光的“瑞云庵”三个字,却凝聚了浓厚的文化琼浆。从《道人峰志》和一块古旧的石碑上,传递出“瑞云庵”和“道人峰”历史的渊源。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江西大旱,建昌郡(现在江西南城)郡守王议之来到当时名为万寿山的山祈雨,果然灵验,于是报奏朝廷,朝廷即敕封万寿山为道人峰,敕建瑞云庵,后人又把道人峰称作道峰山。由于道峰山山高林密路险,建瑞云庵时就就地取材,以片石筑墙,以林木修屋架,直至近年才结束了这种形式。走近残墙,用手抚摸着岁月积淀的温度,蒸腾出的是绵延的芬芳,用舌尖的味蕊去感触,用心去体会,隐隐触及到的是惋惜。

瑞云庵前方有一池塘,名为天池,善男信女在此放生。池塘四季泉水盈盈,姣冶娴都,锦鲤成群。周边的古树野花,空中的白云、飞鸟倒映在池水中,猛然观望,真不知道哪个是虚,哪个是实,只能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了。

踏过一段草木掩映的小径,我们向五仙岩进发,开始了对道峰山近距离的探访。一条七弯八拐的古道,匍匐在茂密的树林中,远眺前方“山重水复疑无路”,走近却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以这种时抑时扬的姿态,紧紧抓住我们的心,让我们一程一程的往前赶。而林间的雾,空中的雾,时而向我们涌来,或浓或淡地缭绕着我们;时而又悄然离去,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远处几声鸟鸣,营造了空灵的意境。此情此境怎能不让人产生“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呢?

穿过一片老态尽显,但却有梅一样虬枝风骨的侏儒松树林,来到一块巨大悬崖的顶端,仙隐岩如一棵巨大的石笋从山腰兀立,直伸到与悬崖齐平。“笋尖”上长着几株枝细叶疏的小树,却精神矍烁;壳状地衣附在“笋体”上,斑斑驳驳,韧劲十足。我的心潮开始轻轻地荡漾:丰饶的地方有鲜花开放,贫瘠的地方也有生命的脉动,只要有生长的向往,奇迹就会在哪里出现。

折身再往上攀,就是五仙岩。远眺狮头山、撒网山雄伟壮观;俯瞰是深邃的山谷,淡淡的阳光照射山谷中,或明或暗,山海茫茫。一股山风从谷底涌来,将我的鬓发揉弄得飘飘舞舞,随后就是一团团的白雾将我们笼罩,继面又悄悄隐去,如梦如幻。在精灵一般的雾和风的逗弄下,我的灵魂都与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了,难怪这里曾是道士修炼的乐土——“宜乎先子之得意独深,道者之化身犹恋,高士久栖而丹成,仙人偶憩而情羡。”其中出现了不少名士。唐代在这里修行的龚志道就被朝廷加封为神济圆照大师,宋绍兴八年(1138),朝廷又对在这里修行过的龚志道、刘志达和杨志远分别敕封为神济大师、真济大师和慈济大师。他们最终是否羽化成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里修行能够达到忘我和天人合一的境界那是肯定的。至今,道峰山仍然是周边信徒的朝觐之地,在上山的古道和奇石前,时常摇动着济济、虔诚的身影。

软池岗是道峰山顶峰。峰顶平坦,中间有一块直径四五平方米的神奇地带——“水似醴而芬甘,岗如糍而柔软,花不种而争荣,泉无来而自满。”这片沼泽上长满了厚厚的水苔,走进去鞋子倾刻间淹没在水苔之中,从水苔上跳跃,松软而有弹性,犹如在海绵上跳跃一般,非常惬意。站在峰顶眺望,群山连绵起伏,草木菶菶,似碧浪涌动,令人油然而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难怪清代的童祖谦会写出“诸山似浪涌,后嶂与天连”的诗句。

从软池岗动身返回,已近晌午。返回并没按原路走,而是走另一条路。在植被茂密的闽西北的山嵴山行走,并不像在戈壁滩、沙漠上行走那样可怕。人或动物走过戈壁滩、沙漠留下的印迹,被一阵狂风一吹,就踪迹全无,即使有沙漠生活经验的人身处这种环境也是危险重重。而闽西北的山则不同,茂密的丛林里总会出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有的小道竟然有上千年的历史,沿着小道走总是能够走到要去的地方的;即使迷失了方向也不必惊惶失措,只要你顺着小道往山下走,用不了几个小时就一定能够寻找到山里人家。因此在层峦叠嶂的闽西北很少有登山失踪事情的发生。

不多时我就走到了向导的前面,蹭蹭地向前走。由于我走得太快,只好走一段路就停下来等待向导和其他人赶上来。当我停留在一片树木高大的原始森林里休息等待时,上空突然雾团翻滚,朦朦胧胧的,极像我看过的一种景观,却一时想不起来。接着雾团向林间挤来,冰凉的小水珠打在我的脸上和手上,令我既神清气爽,又惊诧不已。等到后面的人赶到时,雾团已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我却仍然在品咂悠悠的余韵。

一小时后,我们回到了瑞云庵的斋堂,桌上已摆好斋菜。瑞云庵的头首说:“今天是冬至,我们舂了糯米糍粑,让大家尝尝!”糯米糍粑被断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团子,洒上花生、芝麻末,浇上香油,吃起来软糯、香而不腻。我一口一个,大块朵颐起来。再看看其他人的吃相和我差不多,脸上也像我一样露出享受、满足感。斋堂的菜也极为可口,把我身体中的馋虫都勾引出来了……

我们快速吃过饭,顾不上休息就踏上了前往试心石的小道。暖暖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中照射在石块铺面的古道上,照射在我们的身上,自然而美妙。沿途山石的间隙里不时出现长势并不茂盛的茶树,却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路边上的几棵大树下,铺满金黄的叶子,不时有一两片刚从枝头脱离的叶子,在空中翩翩而舞,又翩然落地,甜甜地进入轮回的梦乡。

在枯叶沙沙声响的伴随下,我们来到罗汉崖顶端。试心石突出于崖际。我小心翼翼地爬到试心石上,俯瞰,深渊万丈,惊心动魄;远眺,峰峦相拥,莽莽苍苍;近观,罗汉崖嵯峨险峻,树木横生,根出石罅。刚站在试心石上,心中忐忑不安;当心无杂念时,则是泰然处之……我撅断身边的一根枯树枝,一段紧随一段地把它们抛下深谷,刚开始还能看到它们翻滚的姿态,后来只能看到它们模糊、黑点般的影子,快接近谷底时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只能听见山风的呼吸,感触到大山宽广胸襟的波动,仿佛自己只是山林中的一片树叶,独立却柔弱,有自已的色彩却难以冲破大山编织的巨网。

时候不早了,道峰山36处胜景中的其他美景,只能等待下次寻访了。我们携着阳光、山风的气息,回到瑞云庵。在离瑞云庵不远的小路边的杂草中,一方残碑静静地倒卧着,上面阳刻着“雨花天”三个字,雨字上面的一横仅留存了一半。我疑惑不解,问谁知道“雨花天”三个字的意思。没人应答。就在我快彻底失望的时候,在当地长大的司机走到的跟前说:“这里的局地小气候,使这里的天空常常出现雨滴打在地面一样的蒙眬景象,因此叫‘雨花天。”

哦,没错,前面我没想起的就是雨丝落地溅雨花,袅袅烟岚起的景象。我也知道了有这样景象的天空就叫“雨花天”。猛然间,我想起了“山高人为峰”这句意蕴深刻的诗句,再将意境曼妙的“雨花天”衔接在一起,感悟到人的很多奇妙的想象之花是倚靠在大自然的肩膀上才得以徐徐绽放的……

责任编辑 贾秀莉

猜你喜欢

瑞云雨花峰山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宝仙娜9.2声道/JBL卡拉OK系统 赣州九里峰山私人影院
拉瓦莱多三峰山
数列问题函数“帮”
长相思·采花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晴雨花
Submicron γ-LiAlO2 Powder Synthesized from Boehm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