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通县棚膜蔬菜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2014-10-17杨波

吉林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摘要: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又是特殊的鲜活农产品。为解决把我县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应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剖析问题,提出措施,才能促进我县蔬菜产业不断壮大。

关键词:伊通县;棚膜蔬菜;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1

1伊通县棚膜蔬菜发展现状

以园区为主,规模有所增加。我县从1998年开展保护地蔬菜生产以来,2001年保护地蔬菜面积达600公顷,2004年达到850公顷。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生产规模虽有过起伏但总体上还是在不断扩大,到2013年已有保护地1250公顷,其中温室面积730公顷,大棚面积520公顷。年产蔬菜15万吨,产值0.8亿元。露地蔬菜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逐年减少。现有面积约1000公顷。目前,我县保护地蔬菜生产主要还是以园区为主。现有蔬菜园区10个(其中国家蔬菜标准园区2个,省级提升示范园区3个)。

分布合理,各具特色。从地理分布上,以伊通镇为中心,我县东南西北中都有棚膜蔬菜园区或者规模生产地分布并形成自己的品种特点。分别是东部伊丹镇西岭村、曹家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平菇生产;中部伊通镇五一黄瓜生产;西部三道乡胜利村食用百合及香瓜生产;南部营城镇太平村豆角、西瓜等主推品种生产;北部马鞍镇马鞍村番茄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雏形。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各类相关蔬菜产业的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经济人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全县有蔬菜中介组织36个、专业合作社15个、经济人500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向看,近几年,我县棚膜蔬菜发展确实有了进步,但发展速度缓慢。与周边市(县)横向比,竞争力还不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棚室建设标准低,使用年限短;二是资金短缺,限制棚膜蔬菜发展;三是棚室建设土地征用、串地难度大;四是无公害蔬菜发展缓慢,产品无竞争优势;五是城市建设扩容,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六是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弱,新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七是几乎没有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全县蔬菜加工停留在速冻菜、渍菜、干制菜的水平上;八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我县蔬菜主产区大多在乡(镇),尽管县城内有一个综合蔬菜批发市场,但还不能满足蔬菜的市场周转需求。

3棚膜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为壮大我县棚膜蔬菜产业,增强竞争力,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菜农增收致富目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3.1要确立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今后我县棚膜蔬菜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品种结构;以科技作支撑,提高技术水平;以园区基地建设为平台,扩大生产规模;在发展中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粮食面积和蔬菜用地的矛盾;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既要防止生产相对过剩,又要防止供应短缺。

3.2要制定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

一是找准市场定位,发挥我县地理区位、生产基础、交通运输等优势竞争条件,努力把我县打造成省会长春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把伊通县变为长春市的“菜园子”。

二是坚持区域布局,以园区发展构建基地。未来10年要不断巩固强化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布局,始终坚持园区化发展方向着重构建基地建设。在2015年和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应重点抓好现有营城子镇太平蔬菜基地、马安镇马安村蔬菜基地、伊丹镇西岭村、曹家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三道乡胜利村食用百合4 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及重点开发建设马安镇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重建伊丹镇马场韭菜基地等 2 个生产基地。

3.3应采取的措施

3.3.1抓资金筹措,借力发展 政府要积极协调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对蔬菜园区建设的支持,向国家、省争取棚膜蔬菜建设项目资金,向农业开发办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取得国家、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向社会力量和农业企业争取融资、入股和自行投资开发棚膜蔬菜园区,鼓励农民自筹解决建设资金。

3.3.2抓好土地流转,拓增规模化发展空间 为进一步拓增棚室经济发展空间,需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快土地流转;要实施反租倒包促流转,通过村委会把拟建棚室、园区土地反租回村集体,然后倒包给农户有偿使用。同时,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依法、合理破解棚室建设用地难题。

3.3.3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规模化发展保障 整合新农村建设、水利设施、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集中向蔬菜产业倾斜,大力完善园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努力为棚室生产、建设、销售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保障蔬菜产业规模发展。

3.3.4突出品牌培育,提高我县蔬菜市场竞争力 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创品牌、育品牌、打响品牌,加快提升我县设施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县生态好、无污染等有利条件,加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引导企业、园区以及种植大户,积极向省绿办申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安全、绿色标识,为我县蔬菜配上一张“绿色通行证”。

3.3.5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加大蔬菜商品化处理与贮运、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脱水加工、冷藏保鲜、精选包装、速冻处理等较高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物流配送企业,延长蔬菜产业链条。

3.3.6组织引导,政策驱动,全力推进棚室经济快速发展 要将棚室经济作为富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高标准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开展典型引路,调动农户积极性,引领农户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制定一系列跟进配套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棚室建设,全力推进棚室经济发展;落实好我县关于棚膜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强化扶持力度。

作者简介:杨波,大专学历,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