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研究
2014-10-16盛伟会
盛伟会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究知识,追求真理,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精神是通过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我努力和探究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不停地进行知识灌输,一篇文章大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小到一个语法知识、一个修辞手法、一个字词,教师都是照着教材一字不漏地讲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识记全部的内容。这对教师而言是很辛苦的,学生听讲更辛苦,只是机械地识记一些知识,各种认识和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被遏制了,这种教学是失败的。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其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做好自己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在此基础上要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在探索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二、通过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依次提问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把答案讲给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自认为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是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其实不然,如果一节课都是由问题构成,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这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问题范围内思考。另外,语文学习更多的是要通过读,通过感悟,通过欣赏,学生才能获得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得不到提高,欣赏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能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也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品读、欣赏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掌握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大胆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这样的导学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三、拓展课堂教学,积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内学习,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有效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多一点宽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哪些人是大度宽容值得学习的,哪些人是小肚鸡肠不值得学习的。这样,通过拓展生活的内容,促使学生对“多一点宽容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更深一层,使学生主动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再如,在学习《新闻两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进行观察、采访,捕捉闪光的人和事,写成新闻报道稿,投给学校的广播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其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课改的精神,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经历语文学习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改革才是成功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