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2014-10-16杨恕玲阎宏周玉香
杨恕玲 阎宏 周玉香
[摘 要]通过分析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确是实验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内容设计、试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多个环节进行探索,目的是加强学生自我思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更加符合现代畜牧业对人才实践技能的需求,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家畜 环境卫生学 实验教学 改革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59-02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和必修课。[1-3]该课程的内容涉及气象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营养学、育种学以及建筑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学科。[2]家畜环境卫生学不仅研究环境对家畜的作用和影响,创造出适合于家畜生理和行为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条件,还研究畜牧生产中产生的畜产公害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人类环境。[3]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环境的保护,因此家畜环境卫生学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4,5]
我院在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开设了这一课程,动科专业的学时数为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习为0.5周;动医专业学时为34学时,仅有理论教学,尚未有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动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模式依旧很保守,实验的设计相对陈旧,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生产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针对规模化和集约化畜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满足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探索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6]
因此,在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改以往的教师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设计,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去真正的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检测技术,掌握快速更新的试验检测设备,较熟练地掌握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各种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及时更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试验检测仪更新换代的频率大大加快,好多实验仪器都是19世纪80年代的产品,因此,在十年前,我们就针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保证学生接触到较新仪器、新的检测技术。如各种类型的温度计、湿度计、三杯风速仪、热球式微风仪、动槽式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尘毒两用采样器、照度计、便携式氨气检测仪、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二氧化碳检测仪、噪声计、氟度计、溶解氧检测仪等。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亲自操作及到畜牧场进行实地检测。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发现,学生对新仪器设备的认识大大增强,且能熟练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
课程结束后,有为期0.5周的课程教学实习,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到大型的养殖场(现代化的奶牛场、猪场以及羊场)去实习,在生产实习中去学习畜牧场场址的选址,畜舍的设计、布局和畜产公害的无害化处理;第二部分是实验室操作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因素的测定、空气质量的测定、水质评定测定等方面。
课程改革后,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养殖场参观实习之前,由指导教师提出总体的实习实验要求(如目的、任务、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在的畜牧场种类和规模,自行设计整个实习内容,并在实习过程中,认真记录并描绘该畜牧场的建筑图,同时把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如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畜禽粪便污水的处理利用、畜舍的通风换气设计是否合理等)。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實习报告、畜牧场的平面布局图及该畜牧场的环境卫生现状及其分析建议等。
在实验室实习期间,打破传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实验员给学生准备实习所需的仪器、药品、器皿等)的模式,要求学生在自学实验指导的内容后,自行完成这个班里的实习规划,自己动手完成试剂的准备、配制和实验所需的材料的采集、预实验的操作,并由负责预实验的同学担任本实验指导教师(任课教师作补充指导),指导并解答其他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养成在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认真观察、研究、总结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减少了实验的枯燥乏味。
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设研究性实验,打破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力求内容多样化,对于那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在保证基础实验内容外,适当开设一些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同时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适当的让学生进入科研中,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研究生紧缺的问题,推动教师的科研进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能很巧妙的将科学研究适当渗入实验课教学中。这种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内容更具完整性、系统性及实用性,更符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
四、加大实习成绩所占份额
学校教学改革方针中,越来越重视和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实验课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实验课的考核方法尤为重要。在实验成绩评定中,一改以往的主要依据实验报告定成绩的方式,而是结合学生在实验实习中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态度和出勤率来进行综合的评定。以往理论部分占80%,实验实习部分占20%。现可将理论部分降到60%,实习成绩提高到40%,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通过对养殖场的参观实习,学生能及时了解目前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促进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强和完善,以便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专业人才发展需求。
总之,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多元化,既有扎实的理论又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验实习教学环节。实验实习是一门学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和动手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
[ 注 释 ]
[1] 赵金香.《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4):121-122.
[2] 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3] 颜培实.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0.
[4] 张海容.《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4):42-43.
[5] 王慧文,马旭平,王净.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1(3):122-123.
[6] 娜仁花,红蕾,史彬林.《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55.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