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特性实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思考
2014-10-16陈萍
陈萍
[摘 要]财务管理专业作为1998年我国新设的本科专业,迎合了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已成为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从财务管理专业发展和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特性,针对如何选择教学案例和组织案例教学两环节,可以探讨实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它并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教师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实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F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15-02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1998年我国新设的本科专业,迎合了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已成为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但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供需脱节现象仍很突出。日常教学“重理论、轻应用,重课堂、轻课外”,造成了人才“短缺和过剩并存”的后果。一方面,社会紧缺的财务管理人才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因而,探讨在日常教学中采取适当方法,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确实很有必要。
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涉及了大量金融学、会计学的相关知识,以及预测、决策、分析等方法,不仅体现出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特点,而且对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学中就不能仅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满足这种要求,方法有二: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课程软件进行训练;二是将案例教学引入其中。相比而言,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拟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际,深入探讨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旨在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寻找合理有效的途径。
一、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本着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宗旨,主要从特定的教学目的出发,利用具体事例,将学习者引入特定事件的实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团队精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
为保障案例教学效果,案例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商、情商有较大差异,因而对同一课程学习的感受及收获存在明显不同。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组织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由此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案例选择首先应符合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如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两个基础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它们始终贯穿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因而,课程教学案例选择要体现基础性要求,必须从体现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能力。
2.重要性原则。按涉及的领域,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基础理论、通用理论和特殊业务理论。基础理论涉及财务管理环境、对象、目标以及财务管理基础概念等方面;通用理论涉及资本配置和利用问题,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等,这几部分既是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点;特殊业务理论主要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拓展,包括企业破产清算问题、并购重组问题、国际财务管理等内容。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对上述每部分的所有知识点都选择案例进行训练既不可行也没必要。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主要应放在通用理论板块上。
3.前瞻性原则。透视财务管理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财务管理理论、思想以及方法体系都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现代财务管理不仅更具有综合性,而且也体现出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态势。如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传统财务理论产生了质疑,由此产生了行为财务理论。该理论通过将有关人类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财务决策研究中,来解释投资者在财务决策中的有限理性行为。通过选择案例对诸如此类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
4.时效性和适用性原则。时效性强调用最新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适用性则不仅考虑贴近现实经济生活,也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在多数情况下,可供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选择的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专家学者编撰的书籍,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案例较为陈旧,与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明显脱节;二是定性分析的案例多,定量分析的案例欠缺;三是来自国外的案例多,与我国企业现实要求不匹配。鉴于此,教师应尽量从实际出发,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寻找和编写适宜的案例。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通过搜集资料、选择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针对不同部分的教学需要,教师可先准备两个以上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讨论筛选,以提高案例的适用性。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
(一)教师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如前所述,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又涉及概率论、运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透彻、深入地分析教学案例,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如证券投资组合问题的研究,既涉及证券投资理论,又涉及概率统计中的协方差矩阵理论等,具备这些知识是分析和判断证券投资组合效果的基本要求;再如随着人力资本管理问题渗透到财务管理内容中,分析人力资本财务问题不仅要具备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凡此种种,如果没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则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学习理念参与案例学习是组織案例教学的核心
常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阐述和解释相关理论及其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书本知识上。组织案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企业财务活动的平台,鼓励其从封闭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倡导开放的学习理念和发散的思维模式。与课堂讲授相比,案例教学没有现成的可供学生直接拿来的答案,它的作用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识。学生不必拘泥于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也不必局限于已有的概念框架,而可广泛开展讨论,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师与学生形成亦教亦学的关系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须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利用专业知识做好引导工作上,即主要是对案例分析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使案例讨论形成的最终结论更能代表群体的观点,也可先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随机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与学生形成亦教亦学的关系,而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判。当小组讨论并达成共识后,再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参与更大范围的讨论,如班级讨论,并根据班级讨论中各小组发言的效果,结合他们所提交的分析报告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常规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起到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有责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尤其是对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更要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使之积极参与其中。
(四)先进的教学条件是案例教学组织的保障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有一定关系,而且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先进关系密切。因此,利用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方式作辅助,可以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教師可通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利用模拟实验室提供的环境,引导学生分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优劣,判断上市公司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资本结构、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变动的趋势以曲线图直观地反映出来,帮助学生从中了解上述指标数据演变与公司经营活动、政策选择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上市公司面临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财务政策变化等所产生的影响。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局限性,如所选案例一般是单个的、分散的,因此,它并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教师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实施。
[ 参 考 文 献 ]
[1] 田宇祥.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 张庆民,叶勇.对大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