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选择研究

2014-10-16李根

关键词:景观带滨河视景

李根

(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自古以来,人们近水而居,江河流域、河湖口岸成为城市定址和发展的首选地段。在城市的形成乃至发展中,城市与河流水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河流成为城市空间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河带由于其特殊的空间性质,往往具有城市窗口的作用[1],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为滨河带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因此,好的滨河景观带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凯文·林奇[2]在研究中将城市空间视作一个视觉整体加以讨论。日本土木学会[3]在其著作中详尽的分析了滨河带的景观元素及河流空间特点。目前我国滨河带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景观带整体视觉效果的研究,导致景观元素或空间节点相互独立,视景碎片化,如何让滨河带景观在具有鲜明个体特点的同时又不失整体性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1 滨河景观带重要空间节点要素

1.1 滨河景观构成要素

滨河空间是陆地和水域的边缘,本文讨论的是城市与河道接壤的区域。滨河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六类[3]:

(1)自然要素。河床、河滩以及河岸共同构成了河道的自然要素;同时,在河流的冲刷下出现的沙洲、浅滩、河湾是河流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类型;可以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另外,河道周围的山体、动植物等是构成河道景象的重要自然要素。

(2)滨河建筑。滨河区中不同用途和各具特色的滨水建筑,蕴含了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滨河景观带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某些起到标志性作用的建筑物拥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是滨河景观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3)滨河步道。滨河步道是与水面最接近的人行空间,它可以满足人们亲水的心理需求,富有联系的滨水步道可以使行人对滨河景观产生连续的视觉印象。

(4)桥梁。它是跨越河道联系两岸的交通纽带,在滨河景观带中可成为一个景观点和视觉焦点,同时还能起到观景台的作用。

(5)驳岸。作为水陆交界,是滨河景观带重要的连续带状元素。

(6)人的活动。人们自身的活动也是一种景致,在滨河区,人们的活动行为尤其是大型的集体活动可成为观景者眼中有趣的视景画面。

1.2 滨河观景体系

滨河观景总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纵向观景体系、横向观景体系、俯视观景体系。纵向观景体系是指站在桥梁上或是渡轮上以流水方向眺望河道景色。这种观景体系能充分展现出河流的动感和纵深感,可以得到非常有向心力的视觉画面。

横向观景体系是指站在堤岸等处垂直河道观看对岸方向的景色。在视景变化上会因河道的宽度变化而形成近景、中景、远景,视觉冲击力极强,具有较好的视觉宽广度。

俯视观景体系是指站在河道周边较高的地点,将河道景观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这种观景体系视域比较高远,可以充分体现出河流的宏大气势。

1.3 重要空间节点特征

在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中,节点是区域空间的集中点、要点,是人们最容易注意和日常往来必经的地方。标志是吸引人们注意的视觉兴奋点,为人们在城市中创造一个外部参照点[2],往往具有很高的视觉敏感度。本文认为,滨河景观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同时具备了上述两个要素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大特征:特殊性的河道空间、较高的视觉敏感度和良好的视景、稳定的滨水基地条件。落实到具体景观要素上本文认为河流交汇口、河湾等地段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河心岛、桥梁、广阔的水面和标志性建筑物具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和良好的视景;滨水广场则具有稳定的滨水基地。这些地段具备成为滨河景观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的条件。

2 汉中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的选择

2.1 研究背景及价值

汉中市位于汉江的上游,是陕西西南部中心城市、汉文化的发源地。迄今为止,汉江依然拥有着健康的生态系统,水质良好,两岸滨河区风景秀丽[4]。如今汉江对于汉中城市的发展更为重要,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将发展重心从老城区转向汉江两岸,使未来城市发展依线形空间沿河道延伸,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空间,使城市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通过发展滨河区域,还可以使新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起源文脉紧紧相连。在规划之初就应考虑如何通过滨河带建设来打造汉水城市的人文景观,体现汉水城市的特色和历史文脉。本文分析并选择出的汉中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将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

2.2 具体节点分析

节点1,地处褒河与汉江交汇口。河流是连续的带型空间,而交汇口则是这个带型空间的撕裂处,具有特殊的形态特点,其景观特点有三个:一是从水流方向眺望时能形成视野尽头的印象,因为在交汇口处眺望上下游时,视线被遮挡,从而形成视野尽头;二是在交汇口形成空间尽端,空间被明显紧缩,三个方向的景色也明显紧缩;三是在汇流前后,可将若干不同的河流姿态纳入同一视野中,可以同时眺望不同的河流姿态。此处成为汉江最具自然魅力的地方之一。该半岛与褒河东岸的滨水高尔夫区块毗邻,从景观到人文使该地块拥有独特的外围条件,可设计为独特的休闲度假区。

节点2,位于濂水河与汉江交汇口。是由两条城市主干道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地块,地势较为平缓,视野开阔,濂水河位于中央,穿越而过。此处空间的基地坡度平缓,可成为围绕河流及城市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为人们提供活动场地;结合自然条件特点可规划为城市生态公园,可组织承办大型活动,成为滨河一景。

节点3、5、6,均位于河道的内河湾处,有弯曲的滨河步道围绕,观赏距离更长;也可在河对岸设置一个理想的观看区域,创造美好的视景空间效果[5](如图2)。其中,节点3因为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外围视线更加通畅;其南侧具有宽约800 m的水面,成为河流中的一处难得的开敞空间。这个开敞空间具有宏大的气势,节点3处的建筑物可借助广阔的水面在水中形成倒影,而形成倒影是滨水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一大亮点。若规划为标志物广场,将会对附近区域产生很强的影响力。

节点4,汉江大桥。桥梁是横跨河流的建筑。桥梁周围拥有多样的视景类型:在周围较高的山上或较高的建筑上,能俯视桥梁以及河道;在滨河的亲水步道上或在船的行进途中,可对桥仰视,观察桥的侧面景象和桥体细部,并且形成关于桥梁的连续画面;把桥作为观景点,人们站在桥上可以纵观河道。汉江大桥连接南北城区,是河道上的视觉中心,视觉敏感度很高,利用率高,是营造标志物的理想空间。现有大桥主要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桥,该处空间节点应结合城市路网布局设置一座具有特色外形的景观用步行桥,为行人提供可停留的步行空间,提供鸟瞰视角的观景平台,解决人车混行的道路现状,提升景观品质。

2.3 重要节点的联系

一般认为视觉力场和心理力场是空间节点之间传达影响、取得联系的两种方式[6],在本文中以分析视觉联系为主。由于重要空间节点所处位置的空间形态、自身功能、视觉冲击力和敏感度等因素的不同,所表现出的视觉影响力也大小不同,能影响到的区域范围有所差别[7]。图1直观的表达出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和对外影响的强弱。

这6个空间节点各具独特的空间形态,因此在滨河带中的影响范围和功能配置各不相同。其中,节点3和节点6同时具备了前文概括的重要视景空间节点的三个特征,最有视觉影响力。这两个节点可设计成具有观景功能的标志物广场,形成滨河带标志性景观;建设标志性建筑,可登高远眺畅观汉江磅礴气势,起到观景点的作用。其他空间节点则起到辅助补充作用,比如做为看台或配套景观设施,配备服务功能或活动广场功能。另外,通过在滨河带设置滨水步道,使游人在行进中感知到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产生连续变幻的视景画面,获得美好的视觉景象。最终,使6个节点共同构成有主有次、和谐的重要视景空间节点系统。

3 结语

本文以汉中滨河景观带为实例进行研究,确定了滨河景观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的3个主要特征: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较高的视觉敏感度、具有良好视景及稳定条件的滨水基地;筛选出了6个重要视景空间节点,涵盖了半岛、桥梁、水湾、河流交汇口等不同的空间形态。基于视景角度,初步构建出节点系统和整体视景框架。滨河景观带实现整体架构是一个多元多层次设计研究的结果,本文对汉中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的选择和组织是一个较为前期且类型化的概念,笔者相信在此概念的指引下,个体景观元素会组成一个有活力的整体,以高品质的视景效果传达出汉中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

[1] 周晓娟,彭锋.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J] .规划师,2002(3):37-41.

[2]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日本土木学会.滨水景观设计[M] .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 梁中效.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与开发[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2):76-82.

[5] 程亮.标志性建筑的视景设计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6] 王星.城市地标系统的合理建构[D] .重庆:重庆大学,2008.

[7] 西蒙·贝尔.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景观带滨河视景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故黄河迎宾路景观带设计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桑干河景观带规划设计分析
——以河北省涿鹿县为例
浅析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临沂滨河景区橡胶坝群的调度运行管理探讨
全回转拖轮运动建模与视景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