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40例临床观察
2014-10-16邹胜
邹 胜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门诊部,重庆 400700
腰痛是一种以单侧或是双侧腰部疼痛为症状的疾病,西医中的腰肌劳损、肾脏疾病、脊髓类疾病以及风湿都能导致腰痛。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肝经湿热型、肾阳不足型、寒凝经脉型,多为患者阳虚体弱导致经行不畅,或是经脉受阻导致湿热滞留[1]。笔者对80例腰痛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 (45.7±8.6)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 (18.6±9.2)个月;寒湿型17例,瘀血型13例,肾虚型1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 (43.6±8.1)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 (19.4±9.5)个月;寒湿型15例,淤血型14例,肾虚型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辨证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主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包括:委中、大肠俞、腰阳关、肾俞、阿是穴、秩边;配穴包括:寒湿型患者联合大椎温灸,散寒祛湿;瘀血型患者联合膈俞,活血化瘀;肾虚型患者联合命门温灸,壮阳益肾。使用毫针刺令下针部位出现酸麻胀感时,联合电针治疗,每次治疗25min,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大肠俞、腰阳关、肾俞、秩边均采用卧位提插泻法直刺取穴,深度为2.5~3寸,而委中穴采用提插泻法直刺取穴,深度为0.5~1寸,联合针灸治疗。肾虚型患者,使用隔附子灸命门穴。观察组再联合水针疗法治疗,使用2%的利多卡因4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2.5mg+VB122ml对痛点进行注射,每5~7d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彻底消失,活动不再受限,随访一年无复发现象;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大体消失,活动大体不受限制;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活动略微受限;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表 (±s,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表 (±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 例数 寒湿型 血瘀型 肾虚型对照组40 18.5 ±4.9 18.7 ±5.5 20.2 ±4.9观察组 40 7.6 ±4.6* 7.2 ±5.1* 11.5 ±5.2*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 2。
3 讨论
腰痛在临床上通常为一种症状,导致腰痛的原因较多,根据西医判定,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物理性损伤两大类。祖国医学把疾病的发病原因经辨证分型为寒湿型、气滞型、血瘀型等;认为对于腰痛的治疗不仅要针对疼痛位置,同时还应结合经络、脏腑、气血共同调节治疗[3]。中医治疗大多建立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基础上。
针灸是针法与灸法共同使用的合称,其中针法是将毫针根据疾病治疗时的穴位配伍刺入人的体内,通过捻转及提插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灸法是利用艾绒燃烧时散发的热量对相应的穴位进行熏灼,通过对穴位进行热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4]。首先应根据中医辨证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判定,找出病因,确定病变部位所属的脏腑、经脉、表里虚实等,再结合针灸治疗。水针疗法是利用配置的药液对经络、压痛点、腧穴及皮下反应物上进行适量的注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针灸用于腰痛治疗时由于病因不同,疗效也各不相同,其对于腰肌劳损与风湿性腰痛的疗效较好,由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能明显的缓解症状,而对于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伤效果欠佳[6],所以结合水针疗法能避免单纯针灸疗法的不足,更利于疾病的根治。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齐碧芳.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32-233.
[2]徐彦龙,徐秀梅.《针灸甲乙经》治疗腰痛特点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12):33-34.
[3]卢天达.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6):80-80.
[4]陈鹏,王麟鹏,刘存志等.针灸治疗腰痛的国内外研究评述[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21):28-29.
[5]陈光熙,罗斌,杨文斌等.手法、体针加红外线综合疗法治疗产后腰痛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7):45-45,46.
[6]杨辉.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