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如何规避价格“寒热病”
2014-10-16霍晓红山西省平遥县畜牧中心
文│霍晓红(山西省平遥县畜牧中心)
应该摒弃撒胡椒面式的“惠普式”扶持政策,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全国生猪生产监测和发布平台。
平遥县是山西省生猪出栏前五名的大县,年出栏生猪42万头,受全国生猪价格“寒热病”的影响,平遥的生猪养殖业也受到了严峻考验,“寒热病”已成为这个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
2010年至今,全国生猪均价走势经历了“三起四落”,每千克猪肉价格最低时在9元左右,最高时则在20元左右,变化幅度超过200%;有的城市均价甚至超过30元,波动超过300%。从最能反映生猪产业利润情况的猪粮比值看,2012年至今最高时曾超过7.5,最低时接近4.5,远低于6∶1的盈亏平衡线。令广大养猪人不安的是,生猪“寒热病”在今年似乎有加剧的迹象。今年五六月份以来每千克均价波动幅度就达4元左右,5月一度反弹接近50%,到6月又开始下探。行情已经难以预测,龙头企业也无计可施,更不用说一般养殖户了。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过度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许多养殖户一年养多少头猪,都是跟着感觉走。走对了就赚钱,走错了就赔钱。猪的生长有一定周期,而散养的小户往往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去预期未来的收益。计划常常赶不上市场的变化。二是我国养猪业难走出大起大落恶性循环的怪圈,还由于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产业化水平太低,同时养殖业市场信息建设跟不上,使散养户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有利可图一哄而上,无利可图一哄而散,直接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三是疫病、市场环境和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日益复杂。这些年,每当疫情暴发,生猪价格便快速下滑;而疫情过后,往往又供不应求。另外,前几年追逐“普惠式”生猪扶持政策红利的投机养殖涌入,使得价格变动极易诱发“追涨杀跌”。由于生猪养殖周期长达半年以上,供应容易出现“总体过剩和相对短缺”并存,使得“猪贱杀猪,猪少肉贵”的寒热病症反复发作。
到底该如何使这么一个庞大产业彻底摆脱 “寒热病”?“休克疗法,破而后立”是众多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 养猪业要健步前行,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践表明,规模化比重越高,良种繁育体系越健全,市场波动的幅度就越小。目前,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小规模、分散饲养户大量存在,一旦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散养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较为普遍,给生产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生猪生产发生波动的重要原因。
政府应该摒弃撒胡椒面式的“惠普式”扶持政策,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全国生猪生产监测和发布平台,信息不对称对养猪来说是致命的。
养猪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速度加快,是养猪业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是养殖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将使养猪业走上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散养户减少,养猪走向专业化,大大增强防范疫病风险的能力;规模化加速、标准化提高,行业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大幅加强,行业发展将越来越稳定,养猪业大起大落的周期现象将慢慢消失。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养猪业要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加大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强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