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首都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访北京市畜牧总站站长郑瑞峰,书记路永强,副站长陈余、云鹏

2014-10-16亦戈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总站畜牧畜禽

文│本刊记者 亦戈

◎北京市畜牧总站站长郑瑞峰

◎北京市畜牧总站书记路永强

2013年北京市进行畜牧兽医机构改革,将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分成了北京市畜牧总站和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开后的北京市畜牧总站的机构设置、工作对象和职能都有哪些变化呢?新情况下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呢?带着诸多问题,本刊记者随同北京市农业局畜牧处副处长张保延走访了北京市畜牧总站领导班子部分负责人。

记者:北京市畜牧总站现在的机构是怎样设置的?

北京市畜牧总站书记路永强:总站现设有良种管理科、畜牧生产科、健康低碳技术推广科、科技教育培训科、信息科、办公室、人力资源与体系建设科、计划财务科、后勤科、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室、种畜禽质量检测室、畜禽与产品质量分析室、饲料与营养室、动物繁殖研究室等14个科室。

记者:畜牧总站的总体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北京市畜牧总站站长郑瑞峰:总站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为指导,以发展“两化”(标准化、规模化)、“三型”(节约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为目标,努力发挥畜牧公益性技术支撑作用,承担首都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推广、畜牧管理的技术性和辅助性工作等,已成为北京市畜牧行业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托单位。全站在畜禽品种改良与良种推广;畜禽新品种、饲料与养殖新技术的引进、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畜禽种质资源监测、保护与利用;畜牧生产形势分析;畜禽生产质量安全风险调查与监测;职业农民培训;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产业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畜牧科技进步、保障畜产品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首都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落户在总站,之后家禽和奶牛创新团队也陆续成立。近年来,总站坚持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教兴农工作,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数十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多次获得了北京市的“先进科普工作单位”、“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年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记者:总站今年的工作要点是什么?

郑瑞峰:一是加快北京市畜禽种质资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为打造“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提供保障。

◎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陈余

◎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云鹏

二是加强畜禽种质资源检测与管理工作: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完成本市畜禽遗传材料保存及基因库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北京地方品种保护及本市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调查、监测工作。

三是做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全市畜禽养殖生产成本监测与形势分析,组织开展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登记备案工作,开展北京鸭、北京油鸡地理标志的申报及相关工作,开展畜禽养殖场主要饲料资源应用现状调研及饲料营养检测技术服务,开展生产环节常规风险因素分析、未知风险因素风险检测工作,开展健康低碳饲养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工作。

四是扎实做好科技培训、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组织开展畜牧产业技术需求调研及畜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畜牧信息化平台,加强畜牧业宣传引导,强化行业信息报送工作等。加强市县两级沟通交流,采取培训、座谈等方式加强行业信息的报送工作。

六是强化创新团队组织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成果的“落地效应”,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北京市畜牧业的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自总站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主要成绩有哪些?

郑瑞峰:一是种猪精液质量综合监测能力逐步提升,形成了“执检联动”、“市区联动”、“站校联动”的“三联动”监测机制,综合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进一步完善,按计划完成奶牛DHI测定工作,测定机制及遗传改良进程加速完善,去年完成全市60个奶牛场3.69万头奶牛DHI测定工作,同比增长12%,测定量累计达21.27万头次。完成了660份奶牛DHI报告,并及时将测定报告反馈给奶牛场。

三是种猪活体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关键节点现场督导与监测范围电话沟通机制,对全市25家种猪场的235头种猪开展了活体质量监测。

四是北京市畜禽特色品种资源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我站成为市级首个养殖业地理标志—北京鸭、北京油鸡登记惟一申请人,可以知识产权形式对本市优秀畜禽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五是畜禽生产管理及分析能力进一步拓展,全市畜禽养殖场区登记备案工作流程顺畅,全市符合登记备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全部进行备案登记,基础数据得到完善,全市备案畜禽养殖场(小区)2176个,初步构建起北京市畜禽养殖生产、产品安全分析评估工作体系,撰写《2013年北京市畜牧生产状况分析报告》报送各级行政主管和相关业务部门,为各级畜牧部门明确重点、预测形势、及时调控生产、指导发展发挥作用。

六是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效应显著,紧密结合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养殖生产力和综合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我站技术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业绩喜获大丰收,共发表科技论文21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5个,编辑论文集6部,出版书籍11部。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项、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

七是单位形象展示能力彰显行业特色,实现了面向行业、面向媒体、面向大众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网络。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京郊日报》《中国畜牧兽医报》等刊发宣传稿件9篇。制作了《北京率先利用物联网技术养猪》《茸鹿的阳光棚饲养技术》《仔猪成长日记—仔猪健康养殖技术》《中育猪配套养殖技术》《北京油鸡养殖技术》《林下养鸡》等专题片和科教电影。圆满完成了成都“2013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暨畜牧科技成果推介会”以及“2013北京国际现代畜牧业展览会”的成果推介,参展的33项成果和产品受到高度专注,也成为“2013北京国际现代畜牧业展览会”中“首都畜牧兽医成果展览”的一大亮点。

八是群众路线活动有声有色,单位政治思想建设稳步推进,通过聚焦“四风”查摆问题,进一步筑牢了党员干部诚心诚意扎实有效的服务意识,形成了和谐文明规范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正能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市农业局组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党建党史知识竞赛”全局第一名,实现总站整合建立伊始的开门红。

记者:生猪、家禽、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和咱们总站是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

路永强:这3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依托北京市畜牧总站建设运行,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综合试验站、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3个层级构成。

创新团队集研发、示范、推广三位一体,以产品为单元,畜禽产业为主线,统筹兼顾产业链各个重要节点,凝聚首都畜禽行业科技资源,围绕首都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区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和农民培训;收集、分析农产品产业信息及技术发展动态,为政府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创新团队在突出产业的区域特点、注重技术成果的落地效应、细化产品类型以及项目管理创新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生猪、家禽、奶牛3个创新团队的首席分别是云站长、陈站长和我。

记者:能请3位首席分别介绍一下团队的具体情况吗?

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云鹏:生猪创新团队组建5年来,团队以规模猪场作为主要工作对象,开展了联合技术攻关,通过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田间学校工作站三级构成的研发、示范、推广平台,开展了养猪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团队实现了区域性联合育种,提出了反映种猪个体综合繁殖障碍能力的育种指标;建立了种猪繁殖障碍综合防控方案,提高了示范场活产仔数;研发出抗菌肽、N-氨甲酰谷氨酸(NCG)、益生菌等饲料添加剂和低排放饲料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研发推广了动态精密电子测定设备、电解水生成器、自动刮粪板等猪舍环境控制关键设备;研发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建立了标准化生猪屠宰管理模式与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系统并开发出了高端肉制品。

团队5年累计开发新产品25项,推广新技术99项,受益规模达285万头次;25家示范场生猪出栏率由163%提高到189%,肥育猪料重比由3.1∶1降到2.88∶1;25家示范场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质量符合NY5029-2008标准。5年期间共发表论文223篇、获专利34项,出版著作28部,提交政策建议报告9份,提供养猪信息15万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培养研究生50名,培训养猪与加工行业技术骨干670名。创建了国内知名种猪品牌3个,肉制品国内知名品牌2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583亿元,并产生了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团队采用了量化绩效PMI体系,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经费使用基本符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各项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档案材料完整、整理规范,验收通过。

5年来,生猪创新团队为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养殖场户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田间学校站融为一体,专家有机会将先进实用技术及时传授到养殖户,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不断增强,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在下个5年里,团队成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生猪创新团队工作中去,为北京生猪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北京生猪产业发展与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陈余:家禽创新团队2013年共开展技术调研18次,推广新技术26项,推广新品种3个,示范新技术28项,推广新技术32项,覆盖蛋鸡583.708万只,肉鸡4100万只,肉鸭73万只;开展技术指导130次,其中到综合站46次,到田间学校工作站115次,组织各类培训会173次,培训农民养殖户526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1628份,组织观摩228次;进行主流媒体宣传84次,其中电视宣传16次,网络宣传43次,电台宣传2次,报纸宣传23次,团队发表论文49篇、专著4本、形成技术标准2项、专利5个。

路永强:奶牛创新团队2013年开展了涉及繁育、营养与饲养、疫病防治、健康环境、乳品加工、质量安全和产业经济、行业发展焦点问题等全面调研197次,受调研人数1399人次。在开展涉及性控精液、同期发情、DHI测定、基因组选择、粪污处理、UHT乳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疫病防治及营养饲养等试验研究98项,覆盖牛群142923头次。示范、推广主推技术42项,覆盖牛群137490头次,推广相关辅助新产品22个,示范推广范围达到64290头次。

组织农民活动日383个,组织观摩培训105次,工作指导139次,受训人员达8436人次;组织宣传186次,发放宣传资料30790份,参加宣传人数4492人,信息简报189条,网络宣传38次,电视台宣传5次,电台1次,报纸5次。接待国内外观摩、考察调研112次,2306人次参与。撰写、投稿论文104篇,已发表标注团队论文65篇,出版专著12部,申报专利21项,撰写研究报告61份,团队成员获得中华农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励、荣誉21项。刊发《团队工作简报》16期,《团队研究简报》5期,较及时全面地反映了团队成员的工作和研究动态。

记者:未来总站事业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郑瑞峰:在未来的发展中,总站将从自身发展以及全市畜牧业发展的不同着眼点开展工作。总站的自身发展将围绕畜禽种质资源中心,探索“三个平台”建设,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新机制:一是打造为政府决策和科学指导郊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平台;二是建立联合在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共同研究的开放式研发平台;三是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的技术推广平台。

以“三个平台”的创新模式,促进总站自身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更加突出,更好地为北京畜牧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在全市畜牧业发展思路上要突破传统,做精做强。一是在传统畜牧业方面,树立健康低碳养殖管理理念并推而广之;二是在优势畜牧产业方面,做精北京种业,为打造“种业之都”做贡献;三是在特色产业方面,加强地理标志性产品的认证和管理,打造“活的长城”和“活的紫禁城”;四是在特殊养殖产业方面,突破传统畜牧业独大的格局,逐步向城市动物养殖业转变,突出北京特色;五是在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区县畜牧推广体系建设,让郊区、近郊及城区等相关部门有所为、有所位。

北京市畜牧总站领导班子部分负责人:

郑瑞峰 北京市畜牧总站站长,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硕士学位,高级兽医师。

路永强 北京市畜牧总站书记、副站长,推广研究员,现任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陈余 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现任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云鹏 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现任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猜你喜欢

总站畜牧畜禽
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召开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二次会议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省植保植检总站 开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