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思维方式
2014-10-16陈卫东
陈卫东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观念、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总和。它是不可操作的,但它却每时每刻都在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思维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行动上的偏差甚至失误。
当前,一些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有的偏重于横向比较,标新立异,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却抛弃了自身优秀的“过去”和“现在”,失去了学校应有的“本色”;有的偏重于硬件建设,扬长避短,追求“外表美丽,装备先进”,却忽视了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底气”不足;有的偏重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零碎敲打,追求“一校一品,个性发展”,却忽视了国家基础课程、地方课程的规范实施,“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有的偏重于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追求“当下实惠,立竿见影”,却忽视了学校的愿景规划和长远打算,“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偏重于实践研究,闭门造车,追求“以校为本,草根研究”,却忽视了理论支撑与专家指点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此等等,均是认识与实践上的片面化、绝对化、表面化、功利化。
究其产生原因,主客观上都存在一定因素,其中与校长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谓“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个道理。这些校长往往缺乏辩证思考、系统思维的能力,缺少平时理论的学习及思想的孕育。作为一校之长,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思维方式,真正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用科学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办学实践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校长要学会辩证思考。辩证思考是针对问题的一种辩证思维,其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辨证思考模式要求观察、分析问题时,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思考,能够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就要“立足自身、扬长补短”,“尊重科学、加减自如”。
所谓“立足自身、扬长补短”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能一味迷信他人,完全学他校之样。要根据自身实际,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实现个性发展、品牌发展,体现与众不同的“我”。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不能只相信自己,甚至“护短”“避短”,而是正视现实,虚心好学,借鉴他校好的做法“为己所用”。或者聘请专家、行家现场指点、当堂会诊,尽可能地找到症结和病根,对症下药,彻底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补短”、“改短”。例如,我们市内某一公办小学,外地学生超过本地学生,从学生整体素质上看,学生的文明卫生素养绝对是一种弱势,为了将其化为教育的优势,学校狠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从日常做起,“日行一善,月修一礼”,几年后成为了市内一所礼仪教育的示范学校。这个例子可以证明,任何弱势、弱点都是暂时性的,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转化为优势甚至强势。“立足自身,扬长补短”是正视自己、正视问题、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一大法宝。
所谓“尊重科学,加减自如”就是指在文化管理中要尊重科学规律,不要一味地做加法,适当做一些减法,使得管理精简、细致,“简约而不简单”,而不是搞繁琐哲学,即所谓“粗中有细,细中有粗”。什么时候做加法,什么时候做减法,就要看具体情况,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违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不增加教与学的负担,做到“轻负高效”;不搞任何一刀切,视不同对象、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的决策,做到“因人而异”或“因地制宜”。即便是做加法也要注意“整合”和“优化”,尽量删除叠加中“重复”的动作,注意合并“同类行”,追求最“简便的运算”,简化环节,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成本,减少内耗,实现“低碳高效”。例如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就是要做好加减法的一道难题,如果我们一味做减法,那么就会导致学生课外无所事事,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减负不等于完全做减法,在减去机械重复性作业的基础上,应该适当加强贴近生活、走向社会的操作体验性、综合实践性、合作创造性强的作业练习,只有这样方能达到减负提质、减负增效的目的。“尊重科学,加减自如”是优化学校文化建设、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一条基本法则。
其次是校长要学会系统思维。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按照系统去研究处理事物,把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不仅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看到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系统思维方式是现代思维方式的核心,基本要求是:应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应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应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用系统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有三个方法特征,即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面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要“构筑愿景,微观渐进”“整体驱动、以点带面”。
所谓“构筑愿景,微观渐进”就是既要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未来,勾画好美好的前景,又要落实于当前,从细小处做起,最终实现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发展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着眼于长远战略的全局性工作标杆。学校愿景的构建意味着学校有了创新与发展的灵魂,使学校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愿景的制订不该就现在而发展,应该是为未来而发展,要求学校能够战略性地思考未来,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个可行的概念,阐明学校在生存环境的“坐标系”中所处位置及前进路线。学校愿景必须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向往的,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望和抱负,能够振奋精神,焕发生气,扩张激情,从而提升组织,使之超越平庸。在共同愿景的蓝图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就能保证愿景规划不是一纸空文,也不是应付检查的附庸,而是真正成为一股推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内涵建设上品位的目标和内源动力。
所谓“整体驱动,以点带面”就是指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从全局出发、面向学校教育的整体做好“顶层设计”、“立体滚动”,又要抓住牛鼻子,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丈高楼平地起”意思是底面要宽,基础才实。“整体驱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人成长的需要出发深入实施全人教育。然而,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抓住矛盾的关键,抓住生长点,抓住突破口,以点带面地逐步深化。要以学校的优势、强势为龙头,放大优势,带动学校文化建设整体前行;要以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攻破坚冰,扫除障碍;要以促进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为契机,关注发展节点,抢抓发展机遇,善于乘势而行。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是“基于学校”,以校为本的;又是“通过学校”,全体参与、立体推进的;最终是“为了学校”的,不是为了面子、牌子,也不是为了票子。
最后是校长要学会孕育思想。孕育,有养育、滋养之意,一般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孕育思想就是在一个不断学习、实践、酝酿、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培育、自然生成成熟的办学思想、管理思想或教育思想。思想是人之生命和时代精神的策源地。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校长的思想萎缩、思维落伍、理念滞后,或者说他的大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在某种意义上将对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形成致命的灾难。那么,校长的正确思想、先进理念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学习借鉴中来”、“从实践反思中来”。
“从学习借鉴中来”就是校长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考他校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结合自身需求,善于“借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而非全部照办,不囿于他人的思维,善于“改进”;或者与名校挂钩,结为共同体,以名校为母体,善于吸纳文化的滋养;或者常与学校智囊团成员研讨、商议,谋求思维的碰撞,善于融集体智慧于一身;或者学习前任校长,继承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宝贵的办学经验,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势与要求,善于进行合适的“扬弃”,不固守和拘泥于陈旧的传统思想,也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扬之弃之、壮大之超越之。这样的文化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教育和影响学校一代又一代后人。
从“实践反思中来”是校长孕育思想的另一蹊径。“实践出真知”,“反思促提高”。认识是从感性发展到理性的,是通过实践与反思来产生飞跃。任何经验和思想的产生都来自于实践与反思。知名校长卢志文主张“用脚板思考,用脑袋走路”。他认为,缺乏“思考”的“实践”是盲目和低效的,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甚至“盲目蛮干”的泥潭,缺乏“实践”的“思考”往往是空想、梦想,难以成真。校长学会实践反思,反思实践,再实践再反思,再反思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才能真正孕育出成熟的办学思想。如某校长新聘到另一学校,他一到学校,在简单了解了学校师生基本情况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分工之后就不再多说话,而是沉潜进课堂、课间,跟老师、学生广泛接触。两个星期后,他拿出了一系列的活动计划,既能延续传统,又弥补了学校传统计划安排中的不足;工作一个月后,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使得学校的运作更加科学规范;大约两个月后确立了推动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效率的路径——小课题研究,并制定了系列的奖惩考核措施;一学期下来,拿出了一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草案,供全校教师参与讨论和修改完善。这位校长是智慧的校长,他的智慧来源于实践,通过调查得到真实的信息和资料,然后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湖南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武建谋办学前三年没有提出任何理念,更没有喊出什么口号,但是他把学校办得非常有个性、有特色。因为他坚信,文化从来要在自己的泥土上一颗一颗地播种,一株一株地生长,一天一天地培育。因此,校长思想的孕育需要时间的积累,实践与反思是校长思想走向成熟的左右帮手。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要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学会系统规划文化、学会孕育成熟思想,三者缺一不可。辩证地思考问题是学校文化建设中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方法,系统地规划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孕育成熟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是校长引领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文化,凝练文化“因子”,培育文化“胚胎”,进而不断创新学校文化、推动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长应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思想者、践行者和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杨九俊.学校特色建设:“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J].教育研究,2013(10).
[2] 武建谋.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J].湖南教育,2013(1上).
[3] 罗刚淮.校长的情与智[J].人民教育,2014(5).
[4] 沈曙虹.办学理念的内涵与结构新解[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3(10).
[5] 吴亚娟.从“文化自绘”到“价值自觉”[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3(12).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