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治疗肝炎的调查研究

2014-10-16梁艺研韦宁华韦宇健任小巧覃骊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壮医壮族乙肝

张 颖 梁艺研 韦宁华 杨 萍 韦宇健 任小巧 覃骊兰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族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山地丘陵性盆地区域,房屋多依山而建,且与外界较隔绝,使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另外,壮族地区温和多雨,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常用壮药有近2000种[1],为壮医治疗肝炎的尝试提供了基础。作者于2013年1月19日至2013年2月2日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壮医治疗肝炎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对壮医文献收载的壮医治疗肝炎的方药进行了整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壮医对肝炎的认识

1.1 壮医的基本理论简述 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壮、汉文化的交流,使壮医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自然观,脏腑、气血、骨肉,“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和调气补虚解毒的治疗法则。其中“三道”“两路”学说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三道指谷道、水道、气道,两路指龙路、火路。人体内三道、两路通畅,调节有度,则人体内天、地、人三气同步,身体健康;若不通畅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同步而致百病生。

1.2 壮医对肝炎病因的认识 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壮医对肝病的认识有明显的岭南民族特色,对肝炎致病因素的认识与壮族的居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壮族地处亚热带,山林茂盛,气候湿热,动植物腐败产生瘴毒,野生有毒的动植物和其他毒物也较多,因此,壮族先民对毒有较深刻的认识。壮医认为,毒和虚是人体的两大致病因素:在人体正气不足时,极易导致毒邪侵袭人体。肝炎的发生也不例外,在毒邪侵入人体,导致肝脏 (壮语为咪叠)内的龙路、火路闭塞,并久留于肝脏,使三气 (天气、地气、人气)不能同步运行,不适应大自然变化,致肝炎生。而虚使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也使肝脏功能降低,毒邪更易侵入并长留肝脏,最终肝脏毒、虚并存,肝炎发展。

1.3 壮医对肝炎的诊断 壮医对肝炎的诊断方法有目诊、甲诊等,有独特之处。

1.3.1 目诊 壮医称眼睛为“勒答”,认为眼睛是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能反映百病。壮医目诊判断是否为肝炎,分为望黑睛和望白睛两部分,主要望白睛,观察白睛上血络着色的深浅、弯曲频度、有无混浊、是否散乱、有无斑点,以及肝反映区等。具体来说,着色深浅判断疾病时间长短,深表示时间长,浅表示时间短;血络弯曲度判断疾病轻重,弯曲度大表示急病、重病,小表示轻病、久病或慢性病;以白睛上脉络分布情况及斑点情况判断疾病类型。例如乙肝,应用壮医目诊法,乙肝患者的白睛肝脏反映区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呈淡青色或血管较细呈“U”型的信号;黑睛肝功能环色彩浓厚、变暗或色彩浅淡,而黑睛的肝反映区多见色素堆积或陷凹空窿。目诊阳性征与生化检查的符合率是大三阳:黑睛84.6%,白睛89.2%;小三阳:黑睛 87%,白睛 89.4%;谷丙转氨酶升高90.5%[2]。通过目诊判断肝炎的符合率高,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1.3.2 甲诊 壮医甲诊主要观察指甲颜色、质地、月痕、按压甲尖情况、甲襞。甲象分为28种,肝炎的常见甲象为黄色甲、瘪螺甲、扭曲甲、横沟甲、软薄甲、红紫甲、斑点甲等。有的甲象十分相似,难以分辨,并且临床病症复杂,所以甲诊应结合其他诊法一起使用,来提高确诊率。中医对甲诊的记载比较详细,但壮医对甲诊的认识更深刻、系统。两者之间互相学习有助于自身发展。

1.4 壮医对肝炎的治疗原则的认识 壮医古来无肝炎病名,肝炎的症状与文献记载的一类“蛊”的症状相似:面目青黄、腹部疼痛、头痛腹泻等。古时壮医很大程度上把肝炎当作蛊来治疗。主要治则是排毒祛邪、补益正气、疏通道路、调和三气。这与肝炎的致病因素相对应。壮医以调气、解毒、补虚为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在治疗方法上既讲究内治,更重视外治;既注重调气,也重视祛毒;扶正补虚,必配血肉有情之品[3]。壮医之所以更重视外治,是壮医认为人之所以发生疾病,从外因来说是受到痧、瘴、蛊、毒、风、湿等毒邪侵犯,治疗上以祛毒为先;另外,壮族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有许多有毒动植物和湿毒、瘴毒等邪毒,又因过去内伤尤其精神上的疾病较少,人体疾病主要是外因引起的。对于黄疸型肝炎,壮医还以“以黄治黄”的法则治疗,是用黄色的药治疗体征为黄色的疾病,如用田基黄、木连黄、黄龙藤、虎杖等来治疗黄疸型肝炎。

2 壮医治疗肝炎的经验分析

2.1 壮医治疗肝炎药物分析 壮医以辨病为主,结合辨证,多主张专病专药。对搜集到的647张壮医治疗肝炎的方子进行统计,得出使用次数最多的十味壮药,见表1。

表1 治疗肝炎最常用的十味壮药

鉴于这些药的高使用频率,作者推测这些药对治疗肝炎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2 壮医治疗肝炎的药物治法分析 壮药从功用上主要分为解毒药、补虚药、调气机药、通三道两路药、治“巧坞” (即头脑)病药、止血药、打虫药、收涩药和专科药。对共647张处方的168味壮药进行归类分析,发现壮医治疗肝炎的壮药主要为解毒药,其中又以解热毒药和解湿毒药居多。并且解热毒药和解湿毒药的使用频次也是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壮医治疗肝炎主要从解毒入手,这正好与壮医的毒邪致病论相对应。推测肝炎主要由热毒和湿毒引起,解热毒药和解湿毒药对治疗肝炎有良好作用。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肝炎的壮药分类

2.3 壮医治疗肝炎药物治法特点分析 经过统计还发现,壮医方中药味较少。壮医治疗肝炎的方子药物组成简单,多为单味药,极少超过9味,壮医专家认为这样能够力专效宏,反映出壮医用药简、便、廉的特点。由见表3可知,治疗肝炎的处方647个中有100个方子为单味药,比例最大,3至6味的也较多,共占47.6%。超过9味药的只有 8.0%。

表3 治疗肝炎的壮药方药物味数分布

另外,壮医治病还讲究药食同用,以食为补。收集到的647个方子中,有76个使用到了肉,多为鸡肉、猪肉。壮医讲究“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药补不如食补。药中加肉,可能有几个原因:有的肝炎患者身体较虚,配肉可以补虚;有些药有毒,配肉可以减轻毒性对人体的伤害,例如:土常山、千层纸根各适量,与瘦猪肉或猪肚煲服,处方中土常山有毒;有些药的有效成分是脂溶性的,加肉使其更易溶出,利于人体吸收。例如壮族用水蚕木、虎杖配鸡肉炖煮,能帮助虎杖中白藜芦醇、大黄素等脂溶性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壮医使用的草药多为鲜品,药量较大。

2.4 药物治疗肝炎的文献分析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壮医使用药物治疗肝炎的疗效,例如王毛生[4]用黄龙汤,水煎服,同时配用壮药舒肝散外敷肝区,治疗慢性乙肝总有效率为100%;陆璇霖[5]采用壮药二号疏肝饮治疗慢性乙肝,总有效率为92.86%;采用珍珠草乙肝汤治疗慢性乙肝,总有效率为87.5%[6],论证了壮药方对治疗肝炎有良好效果。另外,在药物治疗乙肝上,选用的实验药方往往经过改良,味数较多,虽然减弱了壮医简、廉的优势,但副作用较少;草药为干品,质量较轻。

2.5 壮医治疗肝炎的外治法分析 除了草药,壮医还使用针挑、刮痧排毒等治疗肝炎。壮医认为肝炎是由于种种因素使龙路、火路不通,用针挑、刮痧等外治法刺激穴位,可以疏通龙路、火路,使龙路、火路运行正常,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李洪[7]在使用干扰素基础上加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对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有较好的疗效,比单独使用干扰素效果要好。加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能够通龙路、火路,引邪外出,调整人体三气同步的状态,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一些特色的疗法,如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滚蛋疗法、竹罐疗法等,对治疗肝炎都有一定的疗效。

3 讨论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壮族没有规范的文字,壮医只是通过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随着壮族与汉族融合增多,壮医与中医的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也具有了相似性,如壮医的道路学说类似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又保留其独特性。两者在诊疗方面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又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加强交流,有利于两者的发展。壮医与中医在治疗肝炎方面有各自的优势。我们期待两者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肝炎的疗法,共同发展。

致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武鸣县中医院。

[1]钟鸣.壮药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述评[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4(4):65-67.

[2]谭俊,付小珍.150例乙肝患者壮医目诊阳性征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28(8):145-146.

[3]林辰,黄汉儒,薛丽.论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8(11):1205-1206.

[4]王毛生.壮医黄龙汤治疗慢性乙肝64例临床总结[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3(3):21-22.

[5]陆璇霖.“壮药二号疏肝饮”治疗慢性乙肝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7):37.

[6]韦涛,曾振东,陈术.壮药珍珠草乙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广西: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2005:145-147.

[7]李洪,黄庆琳.加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3,26(5):41-42.

猜你喜欢

壮医壮族乙肝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壮族山歌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