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头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14-10-16王娟平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包头市活动课研究性

王娟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2001年国家新课改实施时增加的一门全新课程,是课改的一大亮点。由于该课程有着其他课程不具备的、全新的、前沿的教学理念,实施起来遇到了阻力和困难,十多年来,这门课在包头市开设与实施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总是亮而不兴呢?

为了再一次梳理包头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与实施情况,也为了给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可能的决策依据,笔者凭着十四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工作的经验,先后用了问卷法、调查法等方法,并配合其他形式,进行了数次调研。其中,第一轮的问卷调查,由于很多地区与学校都存在怕被追究课程开不齐的责任顾虑,数据水分很大。加之,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层面理解不同,导致的问题很多。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是采用了深入学校实地调查,同时辅以与校长、教研员、教师、学生等面对面交谈等方式进行。

一、包头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情况

高中阶段以“研究性学习”独立出现的课程,在我市各高中学校当前是完全不开设的局面。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调查,我们发现,课程实施中有如下三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课表上有“研学”字样,也把自治区教材(按正常要求,该课程只能有起辅助作用的资源包,而不能用统一的教材限制课程主题资源的开发)下发到学生手中,由各班班主任兼代每周这一课时,班主任在学期内利用这些课时,把教材内容部分或全部地按自己的理解开展教学。但是,学校和教师均没有意愿针对此课进行特别的学习和了解,只是被动完成这一课时任务,以备检查。这种状况,貌似开课,实则是走过场。由于这部分师资是“一过性”地出现,于课程实施的作用微乎其微。

这类情况,在昆区比较突出,青山区略有体现。

青山区近年在小学阶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了行政助推,把研究性学习部分以考试的形式纳入毕业考核。所以,毕业年级都在按要求开设,其他年级的情况也较其他旗县区好一些,但也存在“一过性”师资的问题,中学阶段,则未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第二类情况:课表上有“研学”的字样,但学校实际课程实施时,与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关系,是典型的阴阳课形式。即课表上有课,实际不开课。

第三类情况:课表上没有“研学”字样,学校实际教学也没有此课程的位置与空间。

后两种情况,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东河、高新、九原、固阳、土右、石拐、白云、达茂等旗县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抛开课表、课程实施的名称、实施方式与课程理念的切合度、课时等问题,针对包头市的具体情况,将开课要求降到了最低,设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开课的调查标准,主要设定了三项内容:

1.是否有一个年级真正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2.是否有固定的、保证的课时(标准是至少能保证1课时/两周);

3.是否具有专任教师(专职或长期固定兼职)。

满足以上三条,即认为是常态开课,在此基础上,调查结果如下:

说明:

1.表中“拟开”情况指的是,在市教研中心强力介入的情况下,在点对点师资培养取得一定成效后,学校已决定于下学期开始进入常态开课。

2.表中所列常态开课的学校,基本上是只开设一个年级,具有一位专任教师。

3.义务教育段各年级均开齐,并保证必须专任教师人数的学校,全市没有任何地区的任何一所学校能达到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关于课时

国家课程标准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高中则是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出现。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明确要求以三课时的“弹性课时制”(根据主题的具体需要,由实施教师在一周内灵活安排三课时),由于实施难度大,多数地区直接改为了固定的三课时。在包头市,当前能够开课的学校,均按照自治区课时计划中给“研究性学习”部分划拨的一课时开设,还有部分地区是每两周一课时。

这些现象,与国家政策性规定不够明确、行政监管不到位,以及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科目学科课时不够用等原因有关。

2.关于师资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之一,是该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根据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而这一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的特点,却也同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三无课”:没有课标、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师资。

这些特点,都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不经培训是无法正确理解课程性质的,也不可能正确落实课程实施方式。但多年来,随着新课程培训的渐渐式微,加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课情况不好,正规、有效的师资培训越来越少,而各级培训的减少,也与课程开设不好,师资来源枯竭有关。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没有师资,无法展开培训;不培训,仅有的师资也难以驾驭课程实施,开课状况更趋恶化。

此外,我市教师职称评聘出现了新情况,据基层学校领导、教师反映,大学所学专业、教学所教专业,二者必须一致才可以顺利评职称。同时,工作中所获荣誉也要与专业统一,否则在职称评聘时均不予承认。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各高校又均没有针对性培养专业师资,所以,进一步阻断了师资来源。当前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即使承担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也多为兼职,主要从事的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否则,直接影响职称评定。此问题不仅使得教师难以安心教学,也让新师资的补充成为空谈。

3.关于课程实施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这四部分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托、互为融合、相互渗透的。

有关资料显示,就全国范围而言,多数地区是将四部分融合在一起实施的,信息技术课以独立的必修课形式开设。但由于实施难度大,加之对该课程四领域的理解有偏差,也有部分地区,是将四个领域分开上,这从管理层面讲,更易解决新旧课时计划的矛盾,自治区目前采取的即是这种办法。

可是从课程角度讲,这种处理办法是有损于课程价值的,带来的问题是:虽然国家在课程设置中,义务教育段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出现,但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不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什么,更不用说了解其本质与实际内涵,这种实施方式,也意味着从起始阶段即设置了障碍。

4.关于课程落实形式

由于前述种种原因,在实际课程实施中,很多学校将此课程等同于一些其他课程,用其他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有两重原因,首先是对课程理解不到位,将其等同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活动课、劳动技术课、科技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等;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存在畏难心理和敷衍心理,而用替代的方式应付了事。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前述这些课是完全不同、完全独立的课程,因为“一切以书本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活动都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有损于其课程价值”;同时,任何单纯以活动为主的课程,均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5.关于行政监管

行政支持、监管的缺位,也是该课程难以全面铺开、形式与内容扭曲走样的主要原因。没有行政对课程开齐开足的促进与保证,非考试科目课程的开设与实施,一直举步维艰,更何况这样一门全新的、实施难度大、师资要求高的课程。

同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社会等的不理解、不支持,体现在方方面面,也是令学校与教师却步的重要原因。

6.其他

课程实施中,常见的还有如下一些问题:缺少资金支持、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教师隐性工作量大、缺少评价保障机制等等。

三、我们的优势

新课改至今,虽然包头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总体而言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我们仍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一)包头市师资整体水平较高,如果能真正实施该课程并及时对专职教师跟进培训,会很快取得成效。

(二)包头市拥有一支小型团队,长期立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前沿,对课程内涵与实质的把握非常到位,虽然人数不多,但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

(三)教研上,我们坚持不拘形式,向实效性要回报,把每一次教研活动都作为教师培训的契机,从一线教研入手,手把手、点对点地带教师,以只耕耘淡收获的心态坚持着。面对无师资、培训难以成系统开展的现状,以多元化、微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研,弥补培训力度的不足,取得一定成效。

(四)包头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把握和课堂实施成效方面,一直走在自治区前列。若能以行政等措施促进课程开齐开足,常态有效实施是可能实现的。

四、建议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及原因分析,结合课程实施呈现出的问题,最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实施建议如下:

(一)设定最低开课标准,将各级行政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课程按最低标准进入常态实施。

(二)通过各部门共同监管,协同各方力量,尽快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辅以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

(三)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职称评聘渠道堵塞问题。

(四)强化培训力度。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机制,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同时,结合一线实际需求,探索多元化、多途径的培训模式,研训一体,促进课程实施的良性开展。

(五)强化教研力量。力争在相关工作推进的同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研队伍,提升教研覆盖面,发挥多层级教研辐射作用,促进教研实效性、高效性。

(六)结合包头市具体情况,探索特色之路,尽快建立适合包头市自身实际的资源包、资料库,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更多的便利。

猜你喜欢

包头市活动课研究性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将在包头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