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桃花源记”,80后夫妇崂山做“自然人”

2014-10-16悠悠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崂山生活

悠悠

山东青岛,沿着李沙路向北行驶至汉河社区,拐上一条村中小路便到了清凉涧,再穿过一片农宅和一片桃树,就是唐冠华和邢振的“生活实验室”。近日,这对自称做了三年“自然人”的小夫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自己盖屋、种地、做鞋、缝衣、制盐……完全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

走进深山

2011年3月凌晨5点,路灯还没有熄,偶尔有船只从不远处的海面上驶过,鸣着孤单的汽笛。一个疲惫的身影从青岛香港中路一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中走出来。这个高高瘦瘦的大男孩名叫唐冠华,1989年出生,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公司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加班。

在通宵达旦忙活了一周后,唐冠华终于完成了领导交给他的任务。趁着一天休假,他约上几个好友,背上睡袋行囊,进了崂山,打算好好放松一下。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一边行进一边欣赏深山风光,很快就沉浸其中。

行至山顶,拐了一个弯,出现了一片栽满桃树的空地。在盛开的桃花丛中,有两个山民正在劳作,像是夫妻,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树下睡觉。这不就是陶渊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吗?唐冠华激动不已,认定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回到公司,唐冠华递交了辞职报告,第二天便又折回崂山,在山顶最偏僻的地方租下了一个小院,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搬了进去。

深山里没有煤气,做饭得靠烧柴。唐冠华捡来很多干柴,学着电视里看的样子,往炉灶里添柴生火。第一顿饭,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把火生好,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饭做熟。当他把做好的饭菜吃到嘴里时,激动得眼泪都差点流下来:柴火饭就是香!

夜幕降临,山里没有电,更别提电脑、电视机等娱乐电器了,习惯了上网打游戏,睡觉搂手机的唐冠华觉得有些无聊,于是找来锄头借着月光刨地。累了就坐在地上,看着满天繁星,任清风拂过脸庞,安静又惬意。

刨地当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唐冠华明白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第一要事的道理,他花了一个星期把院子周围的土地刨松,种上了蔬菜水果。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了缓解寂寞,唐冠华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狗看门,取名坨坨。从此之后,大山里的村民们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身后跟着一只小狗,独自在山中忙来忙去。

渐渐地,唐冠华的事情在青岛传开,许多对田园生活感兴趣的年轻人慕名而来,好客的唐冠华总是热情接待,他给大家冲上亲自采摘并炒制的崂山茶叶,吃自己院子里种出的新鲜蔬果,引导参观山里秀丽的风景。

在来来往往的客人中,女孩邢振走进了唐冠华的世界。虽然很多人向往着田园生活,但能像唐冠华这样勇敢地放弃城市生活,付诸行动的人很少。邢振很欣赏唐冠华的勇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她也毅然辞去了证券分析师的高薪工作,搬到崂山和唐冠华作伴。很快,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相爱了。

2012年11月,邢振与唐冠华在崂山举行了农家婚礼。

自足生活

婚后,唐冠华的劲头更足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半山腰一间已经倒塌的石屋修葺好。冬天,山风大,石屋保温性能差,住在里面就算生上火都会瑟瑟发抖。唐冠华于是请求朋友们收集来15000个废弃塑料瓶,将其筑进墙内,又在墙上和天花板上扎满芦苇秆。就这样,一间冬暖夏凉,具有原始风情的房子成型了。唐冠华给石屋取名“自给自足实验室”。

冬天木柴稀少,唐冠华决定自己动手制作木炭。他在一处有坡度的山路上倾斜着挖了一个小坑,将木头放入坑内,点燃后烧一段时间,再把地面填平,盖上细土,让燃烧的木头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自然熄灭,最后经过50分钟的闷制,木炭就做好了。这样的木炭很耐用,解决了冬天的取暖问题。夫妻俩甚至用最原始的方法来生火:将天然燧石在锉刀上快速摩擦,掉落的数千度的金属屑,引燃枯叶、木屑。

山里没有电,唐冠华始终觉得生活很不方便,他琢磨着自制发电机。唐冠华找来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经过改装,用链条把脚踏板和发动机连接了起来。无数次的试验之后,这一晚,唐冠华踩动自行车,连接在那一头的灯泡亮了起来,但是只是一抹微弱的光。

山上一年四季阳光充足,唐冠华想到用太阳能发电。于是,这个文科生捧起了理科书,从太阳能的发电原理到设置装备一点点学起。但是如何将负载的电流输出,唐冠华犯了难。好在朋友中有一位物理老师,在他的协助下,一个简陋的小型太阳能发电器初具模型,可以用它烧水、点灯。

看着老公忙前忙后,将生活设施一点点完善,邢振也不示弱,她想为唐冠华织一件衣服。为此,邢振特意跑到上海,参加了“独立生活训练营”,在那里,她学会了取棉,纺线,裁剪等。从小生活在大都市的邢振第一次来到棉花田,摘棉花、轧棉花、手摇纺车,看棉线不断变长;拐线、浆线、络线,再将棉线织成一块块棉布。半个月后,邢振开始动手打板,然后裁剪、缝制。当一件立领敞襟的深蓝色棉袄合合适适地穿在丈夫身上时,邢振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做出来的。

衣食住行,解决了穿衣的问题,邢振决定改善伙食。蔬菜水果粮食可以自己种,那么作料呢?邢振打算自制盐巴。她和唐冠华来到沙子口,在海边取回海水,熬煮后慢慢结晶。结晶后的盐巴还含有一些人体本身不需要的金属物质,邢振便找来试管、溶解瓶,通过溶解度分离的方式,重新熬煮,将浮在水面上密度较小的废弃物撇掉,得到了可以食用的盐块。通过学习,邢振学会了如何施肥如何移栽以及养鸡养鸭。

2013年5月12日是邢振的生日,唐冠华送给妻子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台手动的滚筒洗衣机。这是一个破旧的铁盒改装而成,里面放置着可以旋转的空心铁筒,添上水和洗衣粉,摇动外面的把手,铁筒转动,衣服被不断地提升摔下,不停搅拌摩擦达到清洁目的。有了这份礼物,邢振再也不发愁清洗大件衣物与被子了。而邢振也回赠了一件礼物:一块心形的自制手工肥皂。

就这样,夫妻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唐冠华负责实验室的基础建设,邢振则负责生活用品的开发,他们的“自给自足实验室”越来越完善。两人下山的次数越来越少,在这青山绿水间,挽手埋头研究如何过上更贴近自然的生活。

开拓生活

2013年9月,唐冠华的一个朋友来做客。朋友跟着夫妻俩种田喂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天后,朋友临走前紧紧拉着两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原来,这个朋友生意失败,赔了很多钱,正心灰意冷,对未来充满迷茫,在崂山的这三天,让他与烦扰的世界隔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心灵得到了平静。

唐冠华夫妻这才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仅从生活方式上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更是对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探索。也许,自己的田园式生活实验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两人把深埋在研究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头抬了起来,开始另外的行动。

唐冠华动手制作了一个个人网站,把自己的房间与实验室的照片放在网上,并分享了一些生活用品的制作过程。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网站点击量非常大,一时间,“田园式实验生活”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原来有这么多人想走进“桃花源”,唐冠华感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使命。

夫妻俩将每个周末定为开放日,供田园生活爱好者们参观学习。在实验室里,唐冠华会耐心地向访客介绍自制工具的用途,邢振则教授访客如何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2013年11月,上海姑娘于丽慕名来到唐冠华的小家。于丽在外资企业任职,是一名高级白领,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她的失眠越来越严重,用了很多药都不管用,头发几乎掉光。在崂山的日子,她关掉所有电子产品,跟着邢振一起做手工肥皂,从烧碱到注模再到晾晒,当能独立完成制皂程序后,她的失眠居然不治而愈。临走时,于丽留下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资助唐冠华的实验生活,还表示会每年都来这里给自己“放假”。

2014年刚过完春节,一个名叫王敏的大姐就送来了她15岁的儿子,请求唐冠华留他住几天。由于家境较好,小男孩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坏习惯。唐冠华什么都没有说,他带着小男孩,将院子前的篱笆重新拆除翻修。一个月后,小男孩回到家里,王大姐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她的儿子变得懂事了,吃完饭竟然主动要求刷碗。

2014年6月,中央电视台派来摄制组,将邢振与唐冠华的故事拍成纪录片,呈现给世人。面对自己成名的消息,唐冠华夫妻俩显得非常淡然。田园生活虽然听上去很美,但这三年来所经历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唐冠华带着电视台的客人穿过山间小路,来到一个小河沟的低洼处取水。他告诉记者,如今迫切想解决的是水的问题:他已经找到了过滤的方法,却始终达不到饮用的标准。

当谈及以后的生活目标时,唐冠华说:“5年内,我们要出一本覆盖建筑、能源、农业和油、盐、酱、醋、糖等日用品简明制造工艺的技术读本《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手册》。而终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社区。”说这些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正照着他年轻又坚毅的脸庞。不远处,邢振正逗着小狗玩儿。在这个浮华的年代,这对80后小夫妻,正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世人:只要肯做,世外桃源的生活就在不远处。

编辑/郑佳慧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崂山生活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崂山茶事
登崂山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编制崂山
崂山又日新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