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幅7.5%左右没问题

2014-10-15罗燕

民生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出口经济

罗燕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近期的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8月份的数据显示,除出口回暖外,其他经济指标都出现下滑,有的甚至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对于这些数据,有人失望,有人乐观。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形势显得十分微妙。

成就不易 下行压力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2013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18.4%,但今年一季度为-3.4%,下降21.8个百分点。另外,此前人民币连续10年升值,但今年一季度累计贬值超过3%。

很多人为中国经济形势担忧。不过,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7.4%的增长,还在预期区间之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左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从统计角度来说,7.5%左右是上下各0.5个百分点,就是7%~8%。他认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之不易,是中国经济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根据年初的目标,要把物价上涨控制在3.5%。1~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8月当月,CPI同比上涨2%,涨幅回落。物价上涨,一直是近年社会焦点。金砖五国中,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物价水平都处于高增长态势,印度CPI增长曾达9%。姚景源调研发现,今年民众对物价上涨抱怨声小了,通货膨胀的反响大大低于往年。“物价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取得的第二个成就。”

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而民生之本是就业,没有就业一切无从谈起。在历经近两年的“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之后,今年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年初定目标的时候,大家心里最没底的就是这个指标。”姚景源回忆。

他算了5笔账,一是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二是全国中专和技校毕业生700万,三是大量复员转业军人要工作,四是越来越多的人从国外留学回来,海归不断增加,五是中高考落榜、不准备复读的人员。“这5笔账还没有包括农民进城,要想满足他们的基本就业需求,今年必须做到新增就业1000万以上。”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截至8月,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近1000万,接近全年目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外出农民工数量也有一定程度增长,同比增长1.8%。“这两年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长较前几年已经放缓,这不容易实现。现在看来,整个就业形势呈现一个不错的势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参加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强调,只要就业充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属合理区间,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就业这个指标今年取得了良好成效,是我们2014年至为重要的一个突出成就。”姚景源说。但他也强调,要坚持两分法,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经济今年在内外环境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还要看到存在着诸多问题、矛盾,下行压力仍然很大,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三期叠加会持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要论述》解答了中国目前的经济位置,即“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在姚景源看来,“三期叠加”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回落的常态,更表明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经济增长速度转向经济增长的利益和效益,过去主要靠物资资源大力投入,转向依赖创新和技术进步,过去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破坏转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

经济学家樊纲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则持“经济周期论”的态度。他认为,现在国内经济有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消化过去10年里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一次是2004~2007年,一次是2009~2010年。“经济增速降了,但我认为这是回归正常。经济增速保持在7%~9%之间,仍是世界范围内正常的高增长,我个人很希望保持这种状态。”

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直指:“这次,恐怕回不去了。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30多年,本身就是奇迹。”姚景源分析,放眼世界经济,日本战后也进入高速增长期,持续了15年,速度也接近两位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连碰到两次金融危机。亚洲四小龙上世纪60年代进入高速增长期,跟中国这30年的增长速度差不多,持续了20多年。

姚景源认为,中国这30年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是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但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攻坚阶段,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都以二三百万的速度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且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也不能再支持粗放型、高污染、高能耗的增长方式。

“如果要继续深化改革,要让改革红利再次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现在特别需要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而增长速度换档能够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姚景源说。

姚景源将“依赖廉价劳动力生产低价格商品,用低价格商品出口打天下”的增长方式称为“穷途末路”。在对出口下行进行分析时他发现,现在下滑最厉害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有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这七大类产品去年一季度出口增长22.2%,今年一季度仅增长0.2%。

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在姚景源看来,目前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都有很多问题,但最容易把握的是产业结构。他用“极其薄弱”来表述中国的农业。“现在,中国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农村有4000万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6000万留守儿童,基础十分薄弱。”

“而且,我国的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太低。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农民挑不起这个重担。”姚景源说,在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减少了,满足粮食需求主要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则靠大量使用化肥,这导致土壤品质恶化,并且污染地下水。

此外,工业则是“大而不强”,在联合国统计的440种重要工业中,我国有280多种产量第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据姚景源测算,全国每年出口的服装能给57亿外国人每人每年做3.5件衣服,再加2双鞋。

但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贴牌,没有创新,也没有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分工下游。以苹果手机为例,手机在中国生产,一台的利润中49%属于美国,30%是日本的,韩国为10%,中国只有3.63%。“创新刻不容缓。”姚景源强调。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是46%,相对于美国第三产业比重80%、世界平均水平60%,显然太低。在姚景源看来,我国第三产业不仅比重低,而且层次低。“一提三产就是吃饭、喝酒等餐饮业,现在最缺乏的是现代服务业,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物流等。”

谈及结构调整,姚景源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我国钢铁业有超过10亿吨的生产能力,去年生产77800亿吨,现在钢铁价格还在下降。但是,化解产能过剩是有代价的。姚景源将这个过程比作拔牙,主张在结构调整阵痛期打点麻药,减少阵痛,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由于产能过剩是全社会的宏观概念,对企业来说并不存在产能过剩,当个别企业为了社会宏观利益进行调整时,应该得到适当补贴。

“天底下没有无副作用的经济政策。”姚景源说。据他分析,目前经济增速放缓,本身就是风险。同时又出现融资难、贷款难、钱荒等问题。“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两件事情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但我国就出现了,说明我们的经济领域有诸多复杂问题。”

一些经济学专家认为,三期叠加的状况一年半载就能过去。但姚景源表示,“三期叠加恐怕要经历三年五载,绝对不是一年半载。换档就像开车一样,不能一下从五档调到一档,应首先换到四档。”

后几个月的牌怎么打?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很多业内专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形势感到悲观,一些人开始呼吁政府出台刺激政策。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如果宏观调控继续延误,则经济增长“破7”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调控恐失最佳时机。也有专家认为,过去几年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的波动拟合度并不高,今年可以顺利完成新增就业1000万的目标任务,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在健康成长。

“短期经济分析就是把握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姚景源说,“要把握整个宏观经济很复杂,如果三架马车能够强有力就没问题。”据他分析,后几个月的出口肯定会好于上半年。现在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趋好,美国、日本经济复苏总体不错。去年欧盟是负增长,今年欧盟也大概实现2%左右的增长。

投资主要分为3块:基础设施、工业和房地产。姚景源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现在还有很大空间。比如城市的地下管网、高铁。“最重要的是把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由地方政府转为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

在工业投资方面,姚景源认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帮助实体经济排忧解难,对实体经济减税减负。而房地产行业,价格肯定会继续回落,但不会是断崖式。

在消费方面,姚景源看到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物价总水平过高,二是食品安全、假冒伪劣问题难以解决,这使得很多中国人到境外消费。“13亿人的最大优势在于消费,最薄弱的环节也在这里。这是我们最有潜力的方面,得加大力度。”

“退一万步,出口怎么也不往前拉,消费怎么也启动不起来,也不用担心,就像打牌,李克强总理的牌还没出呢,这是关键。”姚景源说。

李克强会见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下一步,要实现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仍然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时有所作为,那就是坚持区间调控,实施定向调控,实际上这也是结构性调控,根本上讲是靠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并且促进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发展。

姚景源认为,未来几个月,微刺激应该集中在投资领域,而且这些领域确实存在空间。“中国经济今年保持7.5%左右的增长没问题,但我们真正艰巨的任务还是转方式、调结构。”

猜你喜欢

出口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小虫找出口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拥抱新经济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经济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