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10年4改”折腾人?

2014-10-15王丽郭铁

民生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文理科目总分

王丽+郭铁

对于江苏省的考生、家长和学校来说,本次招考改革的内容似乎并不陌生。

在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比后不难发现,江苏现行的2008年高考方案在许多内容上都与前者颇为相似:文理不分科;高考总成绩由统考科目语、数、外和学业水平测试组成。学业水平测试,分为选测科目和必测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门选测科目和四门必测科目。必测科目在高二下学期的4月举行,选测科目则与高考同时举行。

很明显,距今已有6年的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为国家出台改革方案提供了某些改革思路。不过,在江苏省内,公众对“2008年高考方案”的争议一直存在。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是江苏省近10年4次高考改革中“生命期”最长的一次。

公众对江苏历次高考改革的支持与反对,正好对应着每次改革的进步与局限。而江苏省10年4次改革的艰难尝试也意味着改革之路远没有设想的那么简单。

10年4改

实际上,自2000年改革以来,江苏省高考几乎每两年面临一次困局。改革10年,江苏高考大起大落,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学校,都在这种不确定中煎熬。

2000年之前,江苏的高考方案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一直是文理分科的“3+2”模式:“3”指的是语、数、外;“2”,文科指政治、历史,理科指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3+小综合”初登江苏。“小综合”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前者将政、史、地综合在一张试卷上,后者综的是理、化、生。

2002年,“3+大综合”模式出台,“大综合”将政、史、地、理、化、生6门学科综合为一张试卷。对于出台这一方案的思路,江苏省教科院的一位专家解读为:“世界并不是文理分科的,要客观地认识世界,就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同时还是创新的前提。”

但仅仅推行一年后,“大综合”在“带给学生过于繁重负担”的舆论场中退出。按照一般的逻辑,“大综合”失败后,会退回“小综合”,出人意料的是,2003年方案又回归至原点“3+2”,不同的是“2”可在文理科之间交叉选择,因此又被称为“3+1+1”。

不过,由于文、理不设限,这一方案呈现出的组合多达15种。另外,每年各科目考试的难易系数难统一,各种组合之间很难把握一个统一的难度,致使此方案在实施第一年就颇受争议。

但由于2005年新课改实施,再次调整的动议被搁置,这一方案得以延续,一直到2008年新高考方案出台。

“2008年高考方案”是专门针对2005年开始的高中新课改,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只有语、数、外的成绩计入总分;二是其他科目的成绩以等级划分,其中必修课的成绩作为填报志愿的门槛,选修课的成绩则作为填报各个批次大学的门槛。

这也是与最近出台的《意见》最接近的一版方案:只有语、数、外三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他科目则为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均以A、B、C、D四个等级划分,分为选测科目与必测科目。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中选择一门,这两门选择成为选测科目,剩下四门自动成为必测科目。

必测科目成绩计入高考:1个A加1分,4个A加5分;选测科目成绩作为填报各个批次大学的门槛,例如清华要求选测成绩都须为双A+才能报考;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必测科目在高二下学期的4月举行,选测科目则与高考同时举行。

让人疯狂的方案

“2008年高考方案出来时,很多人挺乐观,但我不这么看。”在泰州市一所四星级高中从事英语教学近20年的刘霞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在经历了前三次高考方案调整后,“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出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上”。

据刘霞介绍,方案实行第一年,由于她所在的四星学校是名校,学生素质较为全面,所以必测科目拿4个A学生特别多。因此学生只要在选测科目再拿2个A,就符合加分政策,即选测和必测6门成绩为均为A,高考总分加10分,而高考总分只有480分,额外加10分“是了不得的好事情”。

可是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学生们选测拿到两个A的不多,“如果没有拿到这两个A,前面的4A是白考了”。

因争议过大,2009年加分政策改为“见A加分”,即1个A加1分,4个A加5分。

“1分就可能定终身的现实,让学校、家长和学生为挣分接近痴狂。”同在这所高中任教的地理教研主任李卫康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为了四门必测科目拿A,他们学校还从其他年级抽调“副科”老师以解燃眉之急,有时甚至打乱正常教学进度,挤占语数外课时。

“为了四门必测科目,忙的时候,我一天有6个课时,每班3个课时。”李卫康说,一旦必测科目结束,我又成了“大闲人”。

在泰州市另一所高中,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管理的李明远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受“2008年高考方案”的影响,2010年,不少高三新学生纷纷把化学改成文科的地理或生物,“物理是选理科学生的必选,因为理科院校招生比例大,虽然从长远就业来看,物理配地理可能不利于发展,但是毕竟高考成绩是最现实的,避免不了趋利意识”。

这种趋利意识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江苏省陷入文理比例失调困境。

据了解,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由2009年的10个理化班降至5个班;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5个理化班中有两个班的学生选测科目由物理、化学变为了物理、地理,原因是同学们对于化学心存顾虑。

同年,江苏高考报名总数为52.7万人,从全省考生报考情况看,除去体育艺术类考生,文科生约21.76万人,理科生约22.8万人,其比例接近1:1,而往年的报考和招生计划中,文理比例均为1:2。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曾公开批评部分地区、中学由于在选科引导上存在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上线率的现象,导致文理生源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高校人才选拔。endprint

脱离实际

除了部分学校在选科引导上出问题导致文理生源不合理外,方案设置中,物理与历史为一组选测,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为一组选测,大多数理科生会主动规避难度较大的化学。理科选测科目常见组合“物理+生物”,“物理+地理”由此产生,这也被认为造成文理生源出现偏差进而影响高校选拔人才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以药科录取为例。学生中多为“物理+地理”组合,许多新生在生物和化学学科基础薄弱,使得其不得不自己补上相关的基础知识。类似问题在其他专业倾向较强的高校录取中也大量存在。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朱卫国在解读“2008年高考方案”时指出,该方案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改革方向,“把中学组织教学、考试部门组织考试、高校组织招生三者有机结合,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院校对学生的需求”。该方案具有“高端多元、中端稳定、底端开放”的高校招生改革取向。

事与愿违,这一设计与现实严重脱离。

据媒体报道,2008年南京籍考生王晗以总分422分成为南京市文科状元,各科得分分别为:语文136分、数学143分、英语105分,附加分38分。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状元与其向往的高等学府北大失之交臂。甚至连进南京大学都成了问题。原来,按照规定,北大招生限定条件是先要求两个选修科目A+,再划定投档线,南大的要求是两个A。而王晗的选测科目历史为A+,政治B+。

据统计,2008年江苏省各市的高考状元中,有一半没有取得清华、北大的投档资格,原因都是选测科目没有达到“双A+”。

很显然,两门选测科目的等级成绩,成为新的门槛。

刘霞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有些偏科的考生,过去即使一门发挥失常,还有可能通过强项科目拉分进入名校,但在“2008年高考方案”下,这几乎不可能。

“我的一个学生总分390分,按照今年的分数可以上人大,但是却上了南京晓庄师范,一个本二学校。”刘霞说,原因是她两门选测科目一个是A+,另一个是C。

李卫康认为,高考改革的不确定性,使许多学生的科目选择随大流。现实中,选科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选择,离开了自己喜欢的学科,错过的不仅仅是一个心仪的学校,工作、生活都将走向另一个方向。这或许会改变其一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理科目总分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
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