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历史沿革 (中)

2014-10-15刘中刚杨涛

党史纵览 2014年9期
关键词:野战军华东华中

刘中刚+杨涛

第三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战时期华中新四军大部和抗战胜利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发展成的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来。

编成山东、华中野战军,保卫山东、苏皖解放区

1945年8月26日,为适应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变化,准备应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共中央调整各战略区部署,任命饶漱石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为华中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决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率分局、军区机关大部和山东军区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江南主力从浙东、苏南、皖南撤至江北;新四军一部到山东和冀东,保障与发展山东根据地及冀热辽地区;新四军军部移至山东,陈毅、饶漱石均到山东,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28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第三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开赴东北。

根据中共中央实施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为阻止国民党军沿津浦铁路(天津—浦口)自徐州北上,10月15日,进至鲁南的新四军部队和山东军区第八师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陈毅兼司令员,黎玉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二师第四、第五旅,第四师第九旅,第七师和山东军区第八师。

10月18日始,野战军发起津浦路徐(州)济(南)阻击战,至12月中旬先后攻克邹县、滕县等地,包围临城。期间,国民党第六路军总司令郝鹏举率2.2万余人起义,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

10月28日,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由淮阴迁临沂,与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机关留下的人员合并,筹建中共中央华东局,统一领导华中、山东工作。

11月10日,北上的苏浙军区第二、第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合编为第一纵队,拟调东北,于12月上旬归属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同月,新四军第二师第四、第五旅和第四师第九旅在山东峄县(今属枣庄)合编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归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至此,野战军下辖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第七师、第八师。

12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军长兼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1946年1月7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正式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辖第一、第二纵队和第七、第八师,共7万余人。

同时,为加强华中地区的领导和斗争,1945年10月24日,在淮阴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苏皖军区,分别隶属华东局和新四军领导。10月29日,苏皖军区改为华中军区。

11月10日,华中军区部队解放盐城。同日,留在苏、皖两省的新四军部队奉命正式组成华中野战军,归华中军区建制。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每个纵队5至6个团。4个纵队和直属特务团、炮兵团等,共4万余人。

1946年1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华中野战军战略行动受新四军军长指挥。

1946年五六月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进行整编,第八、第六纵队扩编为第一、第六师。组建第十纵队,由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部队和起义后被编为解放第四军的赵云祥部主力合编组成。

6月2日,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决定,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兼苏中军区,第九纵队兼淮北军区,第十纵队兼苏北军区。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山东野战军主力进入淮北的津浦路以东地区作战,一部在胶济路(青岛—济南)迎击进犯之敌;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内线打击北犯之敌。

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宝贵经验,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其间,从中原突围出来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5000余人于7月20日到达苏皖解放区,归属华中野战军建制,改称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

同期,山东野战军先后进行了朝阳集、泗县和胶济路东西段阻击战等战役战斗,歼敌1.7万余人。

9月23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并,对内暂称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

9月至11月,华中、山东野战军在纵深防御作战中,先后进行淮阴、涟水、盐城保卫战和傅山口、台(儿庄)枣(庄)路等反击战,歼敌4.4万余人。

12月15日至19日,山东野战军第一、第二纵队、第八师和第七师主力及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共24个团,发起宿北战役,歼敌2.1万余人,成为两野战军集中行动后的第一个胜仗,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

12月25日,中共中央批复中共华东局并华中分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机关和华中军区合并组成华东军区机关,撤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华中军区番号。同时,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1947年1月2日至20日,山东野战军大部、华中野战军一部集中27个团举行鲁南战役,歼敌5.3万余人,缴获大批美制坦克、榴弹炮和汽车,为组建特种兵纵队奠定了物质基础。

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改变华东战局,参加战略决战

1947年2月初,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辖12个纵队,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纵队和新组建的特种兵纵队共27万人,在山东战场作战;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留在苏中、苏北坚持敌后斗争,并兼苏中、苏北军区。

在华东野战军整编期间,国民党当局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集中23个整编师53个旅共31万人,由南北两线对进,企图在临沂附近或沂蒙山区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诱敌深入等指示,华东野战军放弃临沂,于2月20日至23日举行莱芜战役,歼敌5.6万余人,取得了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endprint

3月下旬,国民党军集中60个旅45万人,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4 月中旬至5月初,华东野战军实行高度机动回旋,举行了蒙(阴)泰(安)等战役,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等部2.8万余人。5月13日至16日,野战军以5个纵队在孟良崮地区围歼国民党王牌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三八三师1个团共3.2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迫使国民党军暂停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遵照中共中央“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指示,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作战,6月30日,华东野战军以第一、第四纵队组成南路兵团,由叶飞、陶勇指挥,向鲁南挺进;以第三、第八、第十纵队组成北路兵团,由陈士榘、唐亮指挥,向鲁西出击,后至鲁西南地区作战,调动和分散国民党军,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挺进大别山;野战军指挥部率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纵队组成西路兵团,继续实施内线作战。

7月间,野战军分兵在鲁南、鲁西和鲁中3个方向机动作战,相继进行了南麻、临朐等战役战斗,因分兵仓促和雨季不利,虽从全局达到了调动、打乱敌部署的目的,歼敌1.8万余人,但各战役均未达到预定决心,打成消耗战,伤亡2.1万余人。

遵照中央军委命令,8月4日,陈毅、粟裕率第六纵队及特种兵纵队一部,会同先期到达鲁西南地区的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纵队、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及划归华东野战军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又称外线兵团、西兵团、陈粟野战军),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挺进豫皖苏边;以留在山东的第二、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又称内线兵团、东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任政治委员,担负内线作战任务。

9月上旬,西线兵团在鲁西南举行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近万人。随后,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指挥第十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鲁西南牵制国民党军,策应刘邓、陈粟、陈谢3路大军和山东内线作战。

9月26日,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纵队和南下大别山归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进军豫皖苏边区,协同进到大别山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进到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开创中原解放区。经近4个月的作战,西线兵团歼敌7万余人,协作实现了3路大军挺进中原战略。

9月至12月,东线兵团在胶东军区部队的配合下,进行胶东保卫战,连续取得胶河战役、胶(县)高(密)追击战和攻克莱阳的胜利,歼敌6.3万余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胶东解放区的进攻,从根本上扭转了山东战局,有力地配合了西线兵团在外线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大别山的作战行动。

坚持在苏中、苏北敌后的第十一、第十二纵队,于8月至12月先后发起盐城、李(堡)拼(茶)、盐(城)南等战役战斗,歼敌2.3万余人,改变了苏中、苏北敌后的斗争局面。战斗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于11月上旬组成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和华中指挥部,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和华中地区地方武装。时至1947年11月,华东野战军已发展到37万人。

1948年1月31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改称山东兵团。

1月下旬,中央决定由粟裕率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组成一个兵团,南渡长江,千里跃进闽浙赣边区,创建新解放区,吸引中原一部敌人回防江南;刘邓率主力并指挥华东野战军的陈唐兵团在中原地区机动作战,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为此,华东野战军于1948年春对部队部署和编组进行了调整。2月2日成立东南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3月4日,遵照中共中央电令,华东野战军编组为4个兵团: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兵团,又称山东兵团;第三兵团,又称陈(士榘)唐(亮)兵团;第四兵团,又称苏北兵团。后因情况变化,这些番号没有沿用。

随着中原地区形势的变化,两大野战军已经具备合力在中原战场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初采纳粟裕的建议,决定粟裕所率3个纵队暂缓过江,加入中原战场作战。

6月17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第九、第十一纵队,在中原野战军和豫皖苏、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发起豫东战役,至22日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等部,攻克河南省省会开封。至7月6日,胜利结束豫东战役,歼敌9.4万余人。

7月,鲁中南纵队归山东兵团建制。8月,华东野战军在外线和内线作战的各部队于津浦路中段会师。

1948年9月,遵照中央军委解放济南的指示,华东野战军以6个半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大部及地方部队共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以8个半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一部及地方部队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兵团,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于9月16日夜发起济南战役,经8昼夜激战,于24日晚攻克济南,歼灭国民党军10.4万余人(起义2万余人),俘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王耀武等23名高级将领。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后,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华东野战军首先追击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并于11月22日在碾庄地区全歼该部。中原野战军主力则于11月16日攻占宿县,截断津浦路,达成对徐州的合围,随即阻击国民党军黄维兵团于宿县南。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域,并于6日歼灭突围的孙元良兵团。12月15日,华东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全歼黄维兵团10万余人。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淮海前线两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暂停对杜集团的军事攻击,进行战场休整和政治攻势。当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完成对傅作义部的分割包围后,华东野战军于1949年1月6日对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0日将其全歼。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余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4.3万余人,解放了苏、皖两省长江以北地区。endprint

改称第三野战军,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华东大陆

1949年2月9日,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改称第三野战军前委,陈毅任书记。除特种兵纵队外,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二十至第三十一军,胶东军区部队改编为第三十二军,起义的张克侠部、何基沣部、吴化文部与渤海纵队、江淮军区部队及鲁中南纵队分别合编为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军。在各军基础上,编4个兵团,即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另辖特种兵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和教导师,总兵力58万余人。

2月至3月,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决定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部队共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渡江作战。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南下威胁武汉,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4月20日晚,由谭震林指挥的第七、第九兵团7个军组成的中集团,在安徽省裕溪口至枞阳镇间渡江;21日晚,由粟裕、张震指挥的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8个军组成的东集团,在江苏省张黄港至三江营渡江;第二野战军第三、第四、第五兵团9个军组成的西集团,在江西省彭泽县马当至安徽省贵池间渡江。3个突击集团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23日晚,南京解放。同日,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附近江面起义,另有第三机动舰队23艘舰艇在镇江附近江面起义。当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遵任第一副司令员,袁也烈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5月10日,第三野战军调集第九、第十兵团指挥8个军和特种兵纵队(后增第二十三、第二十五军)于12日对上海发起进攻。27日,上海解放,歼敌15.3万人。 6月2日,崇明岛解放。

根据中央军委5月23日的《关于向全国进军的部署》命令及之后的部署调整,第三野战军受命以1个军加强山东军区兵力解放青岛、长山列岛,以第十兵团3个军进军福建,其余主力11个军全部位于沪宁杭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全军的战略预备部队。8月,山东全境解放。

6月13日,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领导机构奉命合并,番号各自保留,称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粟裕、张云逸,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张震。

7月,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第三野战军军政干部学校、山东军政大学合并组成华东军事政治大学。陈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副校长,辖第一、第二、第三总队。

至12月底,第三野战军总兵力发展到82万余人。

1950年后,第三野战军相继建立华东军区空军、防空部队、公安部队、炮兵、装甲兵、工兵部队。至1950年底,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部队已达120余万人。

从1949年7月至1953年底,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在内陆和海上进行了剿匪作战,共歼各类土匪24.6万余人。

1950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野战军和兵团机构,建立单一的军区领导体制,但野战军的称谓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沿用。8月,根据中央决定,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进行整编,第三野战军所辖部队统归华东军区序列,第三野战军番号撤销。但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加之东南沿海形势紧张,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的番号实际继续沿用。

1955年1月18日,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对一江山岛实施登陆作战。这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一举攻占一江山岛,全歼守敌1086人。

1955年4月重新划分大军区时,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唐亮,第三野战军及各兵团番号即行撤销。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在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在华东军区和兄弟野战军的配合下,在华东、中原、华北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胜利地完成了保卫老解放区、创建新解放区、解放华东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的任务。在战争中,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76529人,牺牲指战员115957人,其中包括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寿等团以上干部360余名,涌现出由中共中央军委命名的“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命名的“洛阳营”“潍县团”等英模集体和1163名战斗英雄、2.7万余名模范人物,立功者达56万余人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吴玫)endprint

猜你喜欢

野战军华东华中
“母亲在,家就在!”
一道解三角形题目的多种解法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Machiavellianis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day
“野战军”父亲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一夜暴富梦碎养美国鹧鸪谷底翻身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