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

2014-10-15王芷妹林文倩伍冰觉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526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5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血栓

王芷妹 林文倩 伍冰觉 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 5264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患者下肢深静脉内引发不正常的凝结[1],报道[2]显示其在骨科手术中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以下肢疼痛、肿胀、静脉扩张、下肢表皮温度升高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后,凝结的血栓可能沿着患者的静脉管回流至患者的肺部,引发肺栓塞,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对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充分知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4例患者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26~83岁,平均年龄(56.3±19.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24例,高中及中专学历31例,大专以上学历29例;手术类型: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29例,股骨干骨折1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32例,胫腓骨骨折7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4.1±16.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19例,高中及中专学历20例,大专以上学历11例;手术类型: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16例,股骨干骨折1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12例,胫腓骨骨折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文化程度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1)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下肢DVT;(2)向患者阐明DVT的危害性,讲解术后易发DVT的原因及后果;(3)加强对患者的静脉输液管理,防止输液引起的血栓形成可能。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内容:(1)术前评估。对于高龄、肥胖、高血糖、吸烟、饮酒、高血脂、以往DVT史的患者作为高危人群[3,4],向该部分人群详细阐明术后易发DVT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尽可能使患者远离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机体功能,减轻身体的危害。(2)体位干预。骨折患者术后回至病房后即给予去枕平卧,进行心电监护2h后待患者清醒时进行双下肢的被动活动,患者足后跟垫毛巾,保持小腿充分悬空,防止麻醉后腓肠肌压迫致使血液回流减缓。对患者小腿进行按摩,按摩方法为:单掌沿患者小腿由下而上进行环形按摩,轻捏小腿部肌肉,后双手向上挤压小腿及大腿肌肉,持续时间为10min。(3)早期功能锻炼。骨折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下肢DVT发生的可能。患者术后即可进行主动股四头肌、裸(踝)关节以及膝关节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抬高训练,促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4)运动指导。压迫锻炼法: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间歇性的气囊压迫,加快下肢静脉回流的速率,促使纤维蛋白的溶解;腓肠肌挤压:护理人员或家属一手抬高患者下肢,另一只手对患者的腓肠肌进行有规律的挤压,挤压时间为3~5min,每日间隔3~4h挤压1次;足踝被动运动:护理人员或家属用左手固定踝部,后用右手握住踝部进行关节的屈伸运动、外伸运动、内屈、外翻、内翻及外伸运动,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时间以30~35次/min为宜;环转运动:10~15次/min,每日进行3~4次。(5)心理指导。疏导骨折患者可能存在的悲观、失望、担心、焦虑及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协同家属进行劝慰,日常进行沟通与相关指导时应保持微笑与热情。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的DVT发生率(对疑似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肿胀疼痛及肺栓塞的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进行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DVT、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DVT、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发生率比较〔n(%)〕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三个因素构成,即: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损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1)血流缓慢。血液流速减缓或产生涡流情况时,血小板将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内膜处,当激活的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处于局部达到凝血的必须浓度,便可导致血栓的发生,引发血流缓慢的骨科手术患者主要有:卧床时间长、骨外伤、静脉输液血管壁损伤致使血液淤滞、麻醉诱发下肢静脉容量增加等。(2)高凝状态。引发高凝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休克、红细胞增多及脱水,当处于高凝状态时,患者体内将释放出大量的凝血酶原,进而引发恶性肿瘤、卒中、血栓及心血管疾病。(3)静脉血管壁损伤。该类常见于侵入性操作,静脉血管壁损伤后将释放出凝血因子,外源性凝血栓将启动,致使血管收缩及血管损伤出现,静脉血管壁损伤甚至将引发正常的血管内弹力板断裂[5],致使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血细胞积累形成血栓。

骨科手术是目前公认的引发下肢DVT的高危手术,其具有以下特点:(1)手术后长时间的卧床,疼痛导致无法活动,肢体压迫均可导致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6]。(2)麻醉导致下肢静脉血管的扩张,血流速度变慢,导致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管的收缩功能下降。(3)骨科手术属于大型侵入性操作,术中的组织损伤,将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凝血功能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4)术前、术后的禁食致使血液浓缩。因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常规的护理方法多侧重于下肢DVT相关知识宣教,加强输液管理及协助翻身,但临床报道显示效果并不理想,仍有15%~20%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引发DVT[7,8]。本文护理干预的重点在于加强对于高危人群不良生活习惯的控制、早期的功能锻炼及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创新点在于体位干预,多数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全麻进入手术,手术的诱导下血流缓慢,加之术后清醒需要时间,清醒后有一定的疼痛,该段时间往往成为了锻炼的空白时间。本文通过垫高患者足跟,保持小腿悬空,对患者小腿腓肠肌按摩、小腿及大腿的挤压,加快患者的血液回流,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1]徐雅琼.预防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4):762-763.

[2]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3]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等.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17-1320.

[4]王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7,6(6):57-59.

[5]张建华,邱南海.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60-4863.

[6]Struijk-Mulder MC,Ettema HB,Verheyen CC,et al.Comparing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romboprophylaxis in orthopedic surgery〔J〕.J Thromb Haemost,2010,8(4):678-683.

[7]罗晓萍,白利.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52-53.

[8]霍兴华,闫长虹,吴琪.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现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39-641.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