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题命制谨防细节失真

2014-10-15邓木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独木桥裁判员作文题

邓木辉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仍然是意料之中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的含义和情感倾向来立意。这则作文材料是中性叙述,没有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只需根据材料含义立意即可。根据材料含义,只要围绕“争斗两败”“合作双赢”“恪守规则”“突破常规”“不要墨守陈规”“应该变通创新”等立意就能切题。这些显性意义容易感知,作文做到符合题意不难,可讲的道理和可用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等也能信手拈来。但新浪等主流网站第一时间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作文题与安徽作文题等被评为较难写的作文题。

该题之所以被评为较难写的作文题,大概与细节表述不真实有关。细节表述不真实主要有两处:

1.“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常识告诉我们,“转身”之“转”指“回转”,“转身”即“回转身体”。查工具书可以知道,“转身”的义项之一是“转动身体,改变方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运动会“过独木桥”这个特定项目的比赛中,“转身”只能是朝起点方向回转并往回走,此外别无方向可以改变,即参加比赛的两名同学,只能各自从独木桥的一端向另一端出发,然后在中间相遇,然后“互相抱住,转身换位”,然后双双返回原地——虽然没有争斗拉扯双双落水,但结局只能是双双返回原地。既然如此,又何来“通过”?常识告诉我们,材料语境中的“通过”是指从一端到达另一端啊!

2.“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这句话表述不严密,表意不明确,至少可以有三种理解:①裁判员坚持了赛前制定的规则并按规则裁决,这不符合观众与运动员的期待,导致观众、运动员与裁判之间的激烈争论;②观众之间、运动员之间、观众与运动员之间有不同看法,导致观众与观众、运动员与运动员乃至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激烈争论;③裁判对比赛出现的新情况有不同看法,导致他们之间的激烈争论。表述不严密导致表意不明确,也导致表达不真实:虽然前两种情况可以理解,但第三种情况即比赛现场裁判员之间的激烈争论不合情理。常识告诉我们,但凡正式的比赛(例如学校运动会这样的比赛),总要按照赛前制定的规则来进行,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裁判的裁决有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有效,才能保证赛事的郑重认真,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否则难以想象!既然如此,面对两名参赛选手因“互相抱住,转身换位”而事实上并未“双双通过”的比赛结果,裁判只能裁决“未通过”,怎么会“有争议”呢?

平心而论,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争斗两败”“合作双赢”“恪守规则”“突破常规”“不要墨守陈规”“应该变通创新”等,虽不算新颖,但也还有思辨空间、思辨价值与现实意义,让考生有发挥空间,用意是不错的。但这些意义应该蕴含在一个表述无懈可击的材料语境中才行,无论真实材料还是寓言童话材料都应做到这一点。比如,上海卷要考生思考“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所用的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就做到了无懈可击。

要求作文材料做到细节表述真实,这并非吹毛求疵,而是起码要求。因为,细节表述不真实,会减弱材料在设置情境及激发思维方面的积极作用,会增加材料的错误导向及审题障碍,会让考生觉得虚假,会影响考生发挥。

因此,我呼吁:材料作文,谨防细节失真!

猜你喜欢

独木桥裁判员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危险的独木桥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过独木桥(组诗)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裁判员位置转换的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