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再次来袭,养殖户需全面防控
2014-10-14孔爱云黄先齐
孔爱云+黄先齐
编者按:
跨入2014年,H7N9禽流感疫情卷土重来,截至2月9日,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数字已升至185例,死亡34例。损失最严重的还要算养禽业,一时间人们又“谈禽色变”,近一时期养禽业的直接损失已达到200亿元。面对来势汹汹的禽流感,广大养殖户该如何应对?每年一次的禽流感让养禽业损失惨重,针对如此状况,养禽业又该如何转型?本期邀请一线畜牧工作者给出关于养殖场全面防控禽流感和转型建议。
一、病原学分析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家禽感染不同亚型死亡率各不相同,高致病性感染可达100%。
人感染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流感病毒。该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值 4.1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二、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主要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三、临床症状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临床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禽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发现鸡已死亡。
四、人类感染及预防
1.症状。人感染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发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第一,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而禽流感病毒没有;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非常困难。
2.预防。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并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防控的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禽后应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重视高温杀毒。加强检测,对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按生物安全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严防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物辨证施防。
五、养禽业应对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1.环境消毒
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100℃温度下1分钟就可以被消灭,常见消毒药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能轻松将其杀死。因此,要对养殖圈舍、器具及周边环境、运载工具、畜禽交易市场等进行彻底消毒,每3天消毒1次,消毒药要做到交替使用。同时,要对自身生活环境进行消毒,杀灭传染源。
2.提高抗病力
做好家禽禽流感H5N1、禽流感H5+H9和禽新二联疫苗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提高家禽机体抗体水平,增强其抵抗疫病的能力。目前,国家正在研发禽流感H7N9免疫疫苗,正确及时注射免疫疫苗能有效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
3.隔离病健鸡,做好病死禽的无害化处理
发现禽流感可疑疫情必须马上隔离。隔离一定要快,隔离一旦确诊,必须马上进行无害化处理;同群禽一并进行处理掉。同时,对受污染的环境如粪便等用生石灰乳、烧碱等消毒药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疫病传播扩散机会。
4.强化饲养管理,提高疫情监测水平
引种要做到全进全出,管理好养鸡场,锁好禽舍,只允许饲养人员和必要的场内管理人员进出禽舍和禽场;对来场购鸡的经销商贩,其车辆和笼具一定要保持干净,并位于场外,不得带入鸡舍,更不能把装有其他禽场的鸡带入场内。定期采集血样,做好疫情监测;发现异常疫情,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5.饲养管理技术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1)勤洗手,禁止接触病死禽畜;(2)尽量不要接触禽鸟;(3)禽肉蛋煮熟煮透再食用;(4)若出现38℃以上高热伴咳嗽者应立即就诊;(5)每天开窗换气2次;(6)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7)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六、养禽业的转型建议
为防控疫情蔓延,一些地区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国内养禽业也遭受重创。广东省佛山市此前将活禽交易市场连续关闭了数个星期,直到大年三十当天才恢复交易,这给当地的散养户和肉鸡养殖场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些养殖场经营举步维艰。主要销售冰鲜鸡和鸡蛋的企业迫于无奈,只能在收到订单后再屠宰活鸡,冷冻5个小时并进行快递,企业以这种方式应对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带来的损失。
我国禽类养殖近一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无论企业的大小,都没能逃过一劫。由于肉类价格是联动的,受占肉类销售一半的猪肉价格下跌影响,禽类价格也持续走低,禽流感疫情的蔓延,使活禽养殖业雪上加霜,养禽业转型迫在眉睫。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取消散养,转向规模化养殖
如何帮助养禽业加速转型,走出寒冬,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难题。专家认为减少损失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改变目前的散养模式,形成规模化的养殖体系。H7N9 禽流感病毒在所有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监测到漏洞。
由散养模式转型到现代化规模养殖模式,这就好像农村逐渐城镇化一样,是一个趋势,但是实现需要时间。农业部也是鼓励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据悉,目前我国禽类散养比例并不高,主要还是规模化养殖方式,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和东北部分地区,其中山东是禽类养殖的大省,也是受禽流感影响最大的地区。
2.取消活鸡市场,推广冰鲜鸡售卖
我国禽类的销售方式也亟待调整。活禽市场销售是禽流感主要的感染源,因此应采用现代化的销售方式,即冰鲜鸡的销售方式。这个改变需要很大的投入,但长远来看可以降低传染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而冰鲜鸡和活鸡在营养上没有区别。
3.对禽类的屠宰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禽类屠宰实行规范化管理也是减少相关疫情发生和蔓延的手段。事实上,在近十年间,业内一直呼吁我国能尽快出台畜禽屠宰条例。未来关闭所有活禽交易市场,全部采用定点屠宰,统一检验检疫,将禽类实现规范化的分割是大势所趋。
(山东 孔爱云 四川 黄先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