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李开复:从谷歌到创新工场

2014-10-14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9期
关键词:李开复工场苹果

李开复的故事离公众并不遥远,事实上,他算得上是一名相当优秀的推销员。他对老东家微软最大的贡献,除了将微软研发业务带到中国外,就是将远在微软美国实验室的科学家张亚勤劝回国内负责亚太业务。

2005年,离开微软之后,李开复接掌谷歌中华区业务,并推出了在线音乐等独有的业务,但业务进展并不顺利。尽管谷歌中国业务有所增长,在此期间却已被百度远远甩在脑后,谷歌在华遭遇的水土不服与其所触碰的法规底线同样让李开复刻骨铭心。2009年,经过4年的拼搏,李开复决定离开谷歌,成立创新工场,帮助青年创业。

他毫不避讳地向媒体袒露心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

同样身为畅销作家的李开复,这一次将“青年导师”的头衔做实。将创新工场带向何方却是更需要考量的问题。就在这一年,互联网行业门户市值已达顶峰,而产自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正方兴未艾。智能手机的星星之火正由以苹果产品为首的公司燃起,苹果3G版手机登陆中国。

李开复看到了科技行业悄然发生的变化,看到了传统互联网行业遭遇的瓶颈。他决定将创新工场的孵化项目集中于移动互联网领域,并将其细分为5-6个子类目。

或许因为李开复的“高调”,或许因为创新工场所能带来的价值,大批来自微软、谷歌的“粉丝”聚拢到李开复的麾下,并在两年之内孵化出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豌豆荚、友盟等。

友盟创始人蒋凡曾经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毫不避讳自己对李开复的崇敬与信任。他说:“从谷歌离职来到创新工场创立友盟团队,一方面是希望跟随李开复做事,一方面是看到了行业的趋势”。而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友盟,已经花落阿里巴巴,收购价为8000万美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开复工场苹果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病”变的李开复
“病变”的李开复
每天举一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