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的冷思考

2014-10-14文魁

前线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降速新思维常态

文魁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气候变化到政治生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但新常态主要还是指国家经济发展态势。面对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应对新常态,需要的不是对新常态词汇的热使用,而恰恰应该有一个冷思考。

新常态的语义与语境

新常态,顾名思义,是指事物发展态势由原来的正常状态,转入的一种新的正常状态。所谓正常状态,就不会是短暂的、突发的临时状态,而是稳定、持续的长期状态。因此,其语义适应面特别宽,很容易被延伸和扩展。但作为经济术语,有其特殊的语境。

新常态,不但具有现实的横向普适性,也适用于历史上纵向的不同转折时期,所以很难考证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时代和人物,似乎也没有求证发明权的必要。对新常态和我们现实直接相关的最近使用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资官格罗斯(B.Gross)和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使用了“新常态”一词,来说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改变,较低的经济成长时代来临。金融风暴过后,持续了25年的,以不合理消费和不可持续的私人负债带动经济增长的“旧常态”成为过去,去杠杆化、去全球化、再监管强化成为低速经济成长时代 “新常态”的基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预支未来世代资产和消费能力所达成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景象的“旧常态”的结束,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语境下的新常态,更多地意味着新风险、新挑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语境下的新常态,既有与国际新常态相同、相通的一面,也有不同、独特的一面。除一些学者的学理判断外,官方也开始正式使用新常态的概念,并迅速传播开来。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7月29日,他再次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语境下的新常态与西方语境下的新常态相同和相通之处在于,其一,都表现为降低增长速度;其二,中国降速的因素部分受到国际降速的影响,或者说,国际降速是中国降速的大环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旧常态具有本质的不同。与西方预支未来的高速增长不同,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必然阶段,以及中国对发展历史机遇的积极把握。各国原有的经济体量不同,高速的概念也不同。因而两个新常态的性质也不同,一个是欠债还钱的降速;一个是弯道减速和换挡减速。

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在7.4%至7.8%的区间窄幅波动。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时代,这个不争的事实,成为人们对新常态形成共识的现实基础。

从中国经济成长的内在过程看,经过30年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变得很大,位居世界第二。像人的成长一样,儿童和少年期,成长就比较快,而进入青年和成年后,自然就要放慢。经济发展也是一样,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必然出现增速的“换挡”。如日本,1972年前的20余年,GDP年均增速为9.7%,而1973年后不到20年,回落至4.26%,1991年后的20年更降至0.86%;而韩国,1961年后的30多年,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后的15年仅为4.07%。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的必然随之下降有着客观必然性。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随着国际的“新常态”进入自己的新常态。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常态”,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波动、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变动不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紧张等。受其影响,中国的外需不能再继续维持出口超常增长,而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所采取的大规模信贷和投资扩张政策遗留了至今难以消除的影响,国家不可能再出台那样强度的投资扩张政策,原来高速增长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不再,内部政策调整,发展速度必然减缓。

中国还要不要继续保持原来两位数的高速度?有没有可能回到曾经的高速度?很多经济学家都作了冷静的分析,有的学者概括为“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是很有道理的。从经济成长规律看,已经到了换挡期;从外部环境看,早已是明日黄花;从资源环境看,难以持续承载;从经济成长的目标和动力看,高速度不一定人民就得实惠;每年能保持7.5%左右的速度,可能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同样能够完成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但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从8%以上的高速直接猛降至4%的中速不同,完全有可能先换到7.5%左右的中高速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冷静分析趋势、科学把握机遇、增强信心、防范风险、积极作为,完全可以以7.5%左右的中高速再运行一个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地域辽阔、环境差异大、发展很不平衡,只要搞好国内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促进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的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可以使这样一个并不算低的速度保持一个时期。

新常态下的新思维

新常态需要新思维,所谓新思维就是习近平讲的“平常心态”。平常心态,就是要走出经济发展上的狂热躁动和高速偏好,改变好大喜功、贪大求洋的政绩观,理性、务实对待经济增长速度,以人民得实惠为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新思维,必须辩证看待原有的高速度,既要看到高速增长极大增强了国力的一面,也要看到高速度下经济发展在质量和结构上存在问题的一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扭转高速度下的失常心态。速度本来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如果人们只顾经济增长速度,而忘却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迷失了原本的目标。因此,必须把异化了的追求,复归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

新思维,必须冷静直面现实,始终保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当前要特别关注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加快;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的严重挑战,着重化解过去形成的一些经济、金融和社会风险因素;不能再继续对问题视而不见,不顾现实,一味加大投资,否则,财政金融风险就有可能进一步增大。

新思维,就是要科学认识形势,顺应经济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寄希望于政策刺激、政府救市的思维模式;必须立足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升级,要把心放在肚里,把脚踩在地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浮夸,实事求是,务见实效。

新思维,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看到问题和风险,不等于丧失自信。如果经济发展长期低于现阶段完全可以达到的水平,我们就会陷入非常被动局面。我们必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始终是解决中国一切现实问题的根本。

新常态下的新作为

在高速度增长的轨道上,我们喊了多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始终未能如愿,在中高速的环境下,却可以大有作为。新常态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并不是什么理想状态,但只要我们积极作为,就可以实现老百姓所期盼的理想状态。

新作为,就是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改变高速增长环境下的行为方式。首先是行为的动力机制转换。新常态下,人们的作为,包括政府的作为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创新驱动上,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也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只要新思维的气候形成,优化创新生态,有志者必将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的中国梦、集体与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是新作为的基本动力。

新作为,是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作为,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宗旨的作为。新常态下的新作为,可以表现为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更加均衡、社保更加完善、出行更加便捷、物价更加稳定、安全更有保证、消费更加放心。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新作为,要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有新的作为。新常态虽然没有了昔日投资的热度,但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新常态下,一方面要克服盲目投资、过度投资的投资依赖症;一方面也必须在投资上有新作为,为实现民生的投资,为长远利益的投资,为公共事业的投资,都需要有新的作为。特别是,在虚拟经济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上更可以有新的作为。

新作为,也可以表现为对外出口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上。“旧常态”出口需求的外部环境虽然已经改变,但出口贸易也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国际贸易所依据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我们过去的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不再是、也不应该继续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新常态下,我们完全可以培育出我们新的比较优势。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只要我们积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时机一旦成熟,我们必定会有新作为。

新作为,还表现为在质量切实得到提升方面的作为。旧常态下,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低也能找到其生存之道;新常态下,消费主导经济发展,消费者必然会有更高的质量要求。优质优价,质量就会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新作为,根本表现在涵养经济发展资源上。旧常态,人们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拼投资,在巨大的现实利益诱惑下,即使已经意识到了,也会身不由己地粗放发展;而我们面对降速,接受了中高速成长的现实,在失去高速的诱惑后,也就减轻了各方面的压力,可以从容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挑战。新常态,意味着比较宽松的环境,而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人们从长计议、稳扎稳打,在涵养经济发展资源上有新的作为。

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环境。适应新常态,就要在新常态下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都可大有作为。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降速新思维常态
对改装说NO!为骑手“降速”!
中国电信推出新版畅享套餐
重庆“降速”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创新思维竞赛(3)
直流电力机车过分相降速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壁挂工艺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