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男性角色

2014-10-13古嘉惠

考试周刊 2014年69期
关键词: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产阶级

古嘉惠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吉英·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男性角色的性格和婚姻观进行剖析,讨论了十九世纪初期的中产阶级男士的个性特征及社会根源。

关键词: 吉英·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男性角色 中产阶级

吉英·奥斯丁是英国十八世纪末期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用幽默讽刺的笔法无比细致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生活。她自己评价“我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刻品”[1]。后人都认为她的作品之细致,的确当得起这个比喻。在吉英·奥斯丁42年的短短一生中,她一共创作了6部小说。分别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苑林》、《诺桑觉寺》、《爱玛》、《好事多磨》。在这些小说中,奥斯丁忠实地记录了英国在前工业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也多次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屏。这部小说通过对那个时代婚姻问题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当时社会中产阶级的精彩画面。纵观评论界的文章,多是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2]及叙事艺术[3]进行分析,鲜有对男性角色的分析评论。事实上,吉英·奥斯丁笔下的男性角色也有独特魅力。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男性角色为切入点,对小说中的主要男性和他们的婚姻观进行剖析。

一、《傲慢与偏见》中男性角色的特点

小说中所涉及的主要男性角色有以下几个:班纳特先生、柯林斯先生、彬格莱先生、达西先生及韦翰先生。

1.班纳特先生:班纳特先生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父亲。文中是这样描述他的:他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真使他那位太太积了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4]。当年他因为贪图美貌,娶了一位心智愚钝、见识短浅的女人,因此婚后不久便对她情淡爱弛。不过班纳特先生并没有因为婚姻不美满就在外面寻欢作乐。他喜欢乡村环境和爱好读书,于是便在书房中度过美好时光,只是时不时拿自己的妻子的愚昧无知来开心。对于女儿,他欣赏两个大女儿吉英、伊丽莎白举止高雅、见识丰富,特别推崇二女儿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但对三个小女儿粗俗无礼、追求享受的行为听之任之,最后间接导致小女儿丽迪雅跟人私奔,铸成大错。他虽然聪明,但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2.柯林斯先生:柯林斯先生是吉英·奥斯丁笔下极为经典的喜剧人物。他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表兄,也是浪搏恩财产的限定继承人(因班纳特先生与太太连生五个女儿没有男性继承人,按英国当时的限定继承法财产只能由一位远亲柯林斯先生继承)。为了在继承浪搏恩财产时心安理得,他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个妙招——挑选班纳特先生的一个女儿作为妻子。柯林斯先生是个传教士,他趋炎附势,巴结上了一位有钱的女施主咖苔琳夫人,便自以为了不起,以为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姑娘,“尽管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不幸财产太少,把可爱、优美的条件都抵消了”[5],肯定会答应他的求婚,因此他对求婚十拿九稳。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他既不解又气愤,但他并不伤心。他之所以要结婚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好像什么女人都可以当他的妻子。因此就出现了三天之内,他又向另外一位女性求婚这种啼笑皆非的场面,而第二位被求婚者是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竟然答应他的求婚,也令人感到吃惊。夏洛蒂财产很少,长得又不标致,嫁人是她唯一体面的出路,“总算给她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6]。柯林斯先生既自负又自大,缺少男子气概,但工于心计,善于逢迎,一副可笑的蠢样子。

3.彬格莱先生:彬格莱先生是一位仪表堂堂的年轻绅士,为人温柔敦厚、坦白直爽,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是每一位丈母娘都喜欢的“国民女婿”。他到了浪搏恩以后,很快就和班纳特先生的大女儿互生情愫、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多方阻碍,他的好朋友达西认为吉英小姐门第低微,亲戚粗俗不堪,对彬格莱也无真情爱,尽管很美貌,但配不上他的好朋友。彬格莱先生的妹妹希望达西的妹妹做自己的嫂嫂,以便将来追求起达西来可以顺利些,可谓亲上加亲。彬格莱天性谦和、缺乏自信,容易受他人影响。最终由于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促成了这一段美满婚姻。总的来说,彬格莱天性善良、对爱情专一,但性格有点懦弱,如果交友不慎就可能吃亏。

4.达西先生:达西先生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每年有一万英镑的收入,是女性眼中典型的“高富帅”。在他刚到浪搏恩时,几乎所有女性都用爱慕的眼光看他。可不久以后,大家发现他既傲慢又挑剔,门第观念很深,大家都不喜欢他了。达西的性格复杂,充满矛盾。他傲慢又善良、门第观念深但又向往真正的爱情。当他爱上聪明伶俐、体态轻盈的伊丽莎白后,他竭尽全力加以抑制,爱的力量和腐朽的旧传统,在他身上表现为畏首畏尾的顾虑,也使人物更加鲜活丰满。一方面出于“爱的需要”,他希望和伊丽莎白深交并获得她的爱慕,并最终向她求婚,另一方面他看不起伊丽莎白的家庭及社会地位,觉得向伊丽莎白求婚是委曲求全,贬低了自己的身价,违背了自己的意志。达西傲慢又内向的性格,激怒了伊丽莎白,她指责达西既是拆散她姐姐和彬格莱先生的罪魁祸首,又毁了韦翰先生的前途(后证实是韦翰的恶意诋毁),于是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求婚失败,达西逐渐醒悟过来,爱情必须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他接受了伊丽莎白的指责,真诚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正如文中他的一段自白所说:“从小时候起,大人……纵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他们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别人的见识,鄙薄别人的长处,把天下人都看得不如我。从八岁到二十八岁,我都是受的这种教养,好伊丽莎白,亲伊丽莎白,要不是亏了你,我可能到现在还是如此!你给了我一顿教训,开头我当然受不了,可是我实在得益匪浅。你羞辱得我好有道理。”[7]最终达西和伊丽莎白有情人终成眷属。达西先生出身高贵、傲慢但本质善良,体恤穷人、对爱情执著,他的性格是发展和变化的,在第一次求婚遭拒后,他反思了自己以往傲慢的行为并加以改正,从而最终获得了伊丽莎白的爱和尊重。endprint

5.韦翰先生:韦翰先生是小说中老达西(达西先生的爸爸)账房的儿子。他是一个外表风度翩翩、内心邪恶的淫徒。表面上他英俊潇洒、谈吐动人、殷勤多礼,骨子里却贪图情欲、贪图金钱、骄奢淫逸。他和达西是两个极端,达西的好处都藏在里面,而韦翰的好处都显示在外面。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他因为出色的外貌和交际手腕,赢得了众多少女的爱慕,并成功地诋毁了达西先生的人品,加深了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误会。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他追求伊丽莎白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追求金小组(有1万镑的财产)和达西小姐(有3万镑的财产)则完全是对于金钱赤裸裸的追求。他好赌成性,赌债累累。在逃债的路上还带着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私奔,是个彻彻底底的、道德败坏的浪荡子。处于社会中下层的韦翰长相英俊、谈吐优雅,特别容易获得少女的芳心,因此欺骗性很强。他财产少,所以对金钱极其贪婪。小说最后,由达西先生出面,替韦翰偿还债务并买了一个官职,才换来他和丽迪雅一段冒失的婚姻。但这种没有爱情、没有道德底线、也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二、五位男性性格特点及社会根源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闪烁着斗智意味的爱情轻喜剧。它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真理: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的婚姻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小说中五位男性各具特色,但由于社会地位和财力的不同,导致他们不同的性格特色和择偶观。达西先生出身豪门、收入很高,因此他性格傲慢,在雄厚的财力和高贵的社会地位的保障下,他对婚姻的精神层面非常看重,主要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彬格莱先生无论在社会地位和财力方面都要稍逊达西一筹,所以他的门第观念没有达西那么深。他性格谦逊,讨人喜欢,收入也很不错,因此在婚姻方面他也是把“爱和归属”的需要放在首位。班纳特先生也属中产阶级,每年一宗产业给他带来二千英镑的净收入,也是衣食不忧的,因此他把女子的美貌放在婚姻条件的第一位。可惜他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这宗产业只能由远方的侄子继承,这让他妻子伤透了脑筋,他的性格随遇而安,也不多操心,得过且过。柯林斯先生的出身一般,老爸是个守财奴还不识字,他虽进过大学,但由于天资愚钝,父亲对他的管束又很严厉,所以也没有学得什么真本领。他年纪轻轻,善于巴结,得到咖苔琳夫人的提拔寻得一个牧士职位,因此性格既谦卑又自大。娶妻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为了找个女人安排家事,一起逢迎咖苔琳夫人。韦翰先生社会地位比较低,没财产,因此他希望找个有丰厚嫁妆的女人做妻子,在他的婚姻中,“金钱需要”是第一位的。综上所述,人的性格和对婚姻的理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如不动产限定继承,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有着必然联系。《傲慢与偏见》的五个男生对婚姻的理解正是对十八世纪中期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社会万象的有力诠释。

参考文献:

[1]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吴卫华.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外国文学研究,2000,(3).

[3]王艳萍.《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艺术分析[J].前沿,2013,(2).

[4]-[7]吉英·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产阶级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在美国哪些州生活成本最低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