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受教育者健康完整的爱

2014-10-13黄晓园王新林

江西教育B 2014年7期
关键词:余香吉安市师爱

黄晓园+王新林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倘若将爱再上升到“厚德可以载物,师爱能够生辉”,它便成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当下的教师队伍中,默默奉献的不乏其人,但由于一些教师在爱的方式上出了问题,导致出现一些不健康、不健全的爱。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并不缺乏爱,却少了完整、健康、能被孩子们接受的爱。

爱需要包容。没有包容的情怀,爱就失去了心理上的支撑。人们常引用这句格言:比大海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教育不仅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更需要容载万物的气魄:用更为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包容心态去接纳各色各样的学生,免去世俗功利标准,以平等柔和的姿态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事业,这项事业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拥有更为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拥有忍受乃至品味这一过程中所经受各种辛酸苦辣的毅力。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切的付出与艰辛才更显珍贵。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此称谓的由来,我们认为是源于教育的特殊性。如果我们把教育比作是一种生产的话,那么其生产的过程特殊,是传道、授业、解惑;生产的原材料特殊,是富有血肉和思维情感的人;生产的产品特殊,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人类文明的继承者。教师职业的这些特性就决定了师爱的特殊性——面向全体,即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分三六九等。虽然教师无法保证他的教育对象个个成才成家,但必须坚持一种追求: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令人尴尬的现象:我们付出了爱,对方却不领受或根本没有感觉到;我们爱得越深,对方却伤得越厉害。为什么?因为付出是一回事,能否被对方认同又是一回事。爱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强加,应该艺术地把握。

爱的付出与感受的过程其实是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相互沟通、渗透、获得认同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很多关键的节点,把握得准,这个过程就会有效。那应该把握如何呢?首先,要多些尊重。居高临下、缺少尊重的爱是不讨喜的。其次,要多些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爱的感受域和反馈形式有很大差异,感受有快慢之分,回应更有外显和内隐之别。所以必须了解和把握这些差异,我们的关爱才更有针对性。三是爱需要点燃。爱需要情感的渲染融通,尤其是对那些内敛、孤疑或自闭的孩子,他们对外界的感受域是很低的。为此,必须点燃他们的情绪、情感,让他们冰冻的内心世界朗润流动起来。四是多从细节入手。孩子的世界是细小和具体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影响他们。五是爱应该全面。除了肯定、鼓励、给予外,还应包含否定、纠正、限制等。因为爱是一种责任,教师除了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面因素进行肯定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让他们知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倘若我们送出玫瑰,接受者感受到的是玫瑰的刺而不是花,并不乐意甚至拒绝接收,我们还能拥有“手留余香”的自豪吗?(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教育局 江西省吉安市电教馆)

□责任编辑 甘 甜

E-mail:25422956@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余香吉安市师爱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建湖藕粉圆:甜润爽口 余香不绝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三月节令本草之香椿 春来食春菜 齿颊绕余香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墓志铭
吉安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