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老师不好当

2014-10-13张嵚

华声 2014年18期
关键词:刘健严嵩口才

张嵚

要论在中国古代,教师行业的最高荣耀是什么,那恐怕莫过于一件事:给皇帝当老师。这事儿在历朝历代都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发展到了明朝,更成了名利双收的大事,谁要是摊上这样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同行眼中的顶级精英,被当作“亚圣人”来膜拜。

又有名声又有前途,这样康庄大道般的行业,自然无比热门。但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给皇帝当老师更是如此,不但准入门槛高、工作挑战性大,而且到了教育制度极度完善的明朝,更成了一件技术含量极高的“瓷器活”,想要干好这个工作,更不单是科举成绩好、学问深就能胜任的,要有“金刚钻”才行。这活有多苦,不妨去瞧瞧。

教育礼仪真繁琐

明朝是个讲规矩的朝代,大明朝上至王侯百官,下至黎民百姓,从吃饭穿衣到首饰佩戴,样样都是规矩,宫廷教育的规矩,那更是严苛到极致。

仅说皇太子的日常上课,整一个流程,就极度地熬人,特别是皇太子出阁读书的仪式,更是十分繁琐。首先是早晨起来,礼部和鸿胪寺的执事官要在文华殿给太子行四拜礼,鸿胪寺寺官为太子行礼,请太子到文华殿读书,皇帝要亲自出席,各级官员要挨个行礼,然后仪式结束后,内侍官引着太子在后殿就座,每天侍班侍读讲官依次前来,小太子的学习生活才算开始。

而比起之后的学习过程来,上面那些繁琐礼仪只是小巫见大巫。明朝太子的学习规划,也是开国就定好的规矩,主要分3个环节——读书、听字、写字。其中的每一样,学习强度都极其大,比如读书,每三天就要背熟一篇新课文,且要求熟练掌握、侃侃而谈。且要求说话字正腔圆,咬字必须标准。至于听字和写字,更是劳动量惊人,夏天每天要写100字,冬天天冷,稍微宽松一点,写50个字就行,但每天这么写下来,足够把小孩累抽。明朝的皇位继承人们的童年,基本就是这么熬过来的,至于老师们,当然也一样这样熬。明朝成化年间的宫廷教师、后来的明朝阁老谢迁曾回忆,当年他给太子朱祐樘教背书的时候,一遍一遍重复着,甚至到了“口舌生疮”的地步,连急带累,嘴都溃疡了。

而比起教小皇子读书来,教大皇帝读书,也轻松不到哪去:明朝宫廷教育制度规定,不但小皇子要上课,皇帝也要上课,也就是“经筵”和“日讲”,即皇帝召集学问好的大臣开会学习,由大臣们给皇帝讲课,主要以历史课为主,评述历代王朝治国得失。大规模的讲座,就是“经筵”,通常在文华殿举行,同样也是一整套繁琐的礼节,先是官员行礼,然后讲课,讲完课去左顺门吃饭,吃完饭还要回来谢礼,一场折腾才算结束。相比之下,“日讲”则是小规模的讨论会,没这么繁琐的礼节,讲课的老师通常都是皇帝的亲信大臣,讲课内容也很轻松灵活。

而这样的课程,与其说体现学习问题,不如说体现政治问题——能被安排参加经筵的臣子,就算不是重臣,也是皇帝正在考察的培养对象,讲课时表现得好,便是最好的升迁机会。而常去日讲的官员,身份更不简单,必须是皇帝最亲近的重臣才行,有些甚至是皇帝孩提时代就教育读书、感情极其深厚的老恩师。

综合上面的流程,能在这样的折腾中熬过来的老师,也同样不是简单人物。教小太子学习,不但要有水平,更要有耐心,给皇帝经筵和日讲,考验的不仅是口才与智慧,更是表面之下的暗流汹涌,看似是讲学问,其实是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风平浪静的课堂,成了刀光剑影的权力争夺战场。倘能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熬出来,必然需要技术含量。

老师各个有奇招

讲课如此凶险,上课当然要谨慎。

首先一个考验老师们的硬标准,便是口才,不但要思维敏捷,口吐莲花,还得能讲一口标准的官话,说话字正腔圆自然好,要是还懂朗诵,声音洪亮动听,那更是锦上添花。这其中最典型的,还当属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师谢迁,天生一副好嗓子,外加长得帅,口才又好,小朱祐樘就格外喜欢他,后来君临天下,仍然对其宠爱有加。而隆庆帝朱载垕早年的老师殷士儋,就没这么幸运了,一口山东话,常把皇帝听得头大,这位明朝杰出的学问家,仕途发展却远不如名臣张居正、高拱等人,这跟他在教育战线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还是说话的艺术。尤其是皇帝开讨论会,讲官好多个,彼此竞争也激烈,于是各路老师也开动脑筋,尽展风采,以期出奇制胜。

而这里面特别有头脑的,当属嘉靖年间的大奸臣严嵩。严嵩早年的官运非常不顺,直到40来岁,还是小官一名。这时机遇垂青了他,新登基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上台后就搞整顿,罢免大批前朝老臣,连“经筵”的几位老师也被轰走,正任国子监祭酒的严嵩恰好补了缺。可在这岗位上,彼时还有嘉靖帝的几位新宠,比如张璁、顾鼎臣,各个名声在外,官职也比他高,老严嵩很没竞争力。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大爆冷门,多年宦海浮沉,严嵩别的本事没长,长得最多的就是情商。他极会察言观色,几堂课下来,就把住了皇帝的脉——这位皇帝最大的毛病就是自负。于是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别人来讲课,都是口吐莲花、侃侃而谈。轮到严嵩,却恰相反,满面的温柔体贴,说话细声细气,声音如春风拂面,温暖轻柔,直叫新皇帝心花怒放。而最让皇帝开心不已的是:别人讲课,都拼命卖弄学问,轮到严嵩,却成了谦逊地向皇帝讨教学问,他经常突然话锋一转,就变成装傻状,向皇帝试探着求教。于是奇葩的一幕出现了:本该是给皇帝上课的“经筵”,变成了皇帝洋洋得意、反过来给老师上课了。这番奇葩表演,算是彻底挠到了朱厚熜的痒痒肉,于是,严嵩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好比一支黑马股票,“刷刷”地上涨。严嵩从此平步青云,把持朝政。

而比起针对皇帝的“经筵”和“日讲”来,辅导皇太子读书的工作,则是考验老师的基础能力:早教能力。

在这项工作上,明朝公认水平最高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明初大儒宋濂,整个明朝宫廷的教育制度都是他一手创办的,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标,更是他的得意学生。而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学问和能耐不但让苛刻的父亲朱元璋满意,其外柔内刚的性格更深受老师宋濂的影响。

明朝太子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小孩子贪玩。明孝宗朱祐樘在孩童时代,虽说总体表现好得多,可孩子天性爱玩,也不乏贪玩偷懒的时候。而每当这时,他身边几位老师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最为温柔的,还是那位口才甚好的谢迁,每当小太子要耍赖,谢迁都是一个办法:讲故事。小太子要偷懒,就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小太子想玩耍,就给他讲玩物丧志的故事,凭着超人的口才,每次都循循善诱,说得小朋友回心转意。

而比起温柔的谢迁老师来,一同共事的刘健却完全是另一种脾气。他老人家早年没考取功名的时候,就早早落了个诨名:木头。后来好不容易科场登第,官场混了没几年,诨名也进步了,变成“爆竹”,顾名思义,这人年轻的时候就倔,眼里不容沙子,后来当了官,老毛病没改,新毛病又添,脾气火爆。

这种性子的人去教小太子读书,后果可想而知:从来不拿太子当干部,犯错了就批,功课完不成就罚,十足生猛。而且这人虽然脾气臭,但气场强大,每次发飙都引经据典,既让人震撼,又让人说不出话来,而且一旦脾气上来,就是一根筋到底,动不动就撂挑子,非要你照他的办。

而在这事上,同事谢迁也配合,每次小太子犯错,刘健发飙,谢老师就来劝架,两人一唱一和,搭配得天衣无缝。少年朱祐樘在这样的教诲下,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品格。甚至后来朱祐樘登基,刘健也成了内阁首辅,这威力依然有效:就像当年读书时,每次刘老师布置的作业小太子都不敢拖一样,后来刘健老师上奏折,朱皇帝也是第一时间批阅,快速认真地回复,甚至很少拖过夜,勤政爱民的好习惯算是养成了。

猜你喜欢

刘健严嵩口才
哲理漫画
高校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变异
A relativistic canonical symplectic particlein-cell method for energetic plasma analysis
李绅和严嵩
语言就是力量
严嵩父子的贪经
张浩关注原因
FRE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CYLINDRICALLY SYMMETR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