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全家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
2014-10-11韩铭
韩铭
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面对一桌美味佳肴,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拥有的一段节日般的时光,是创造松弛平等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好时机。
餐桌边,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投资打算,商量家庭旅行计划……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这个家庭的一切面貌。他也因此从小就明白自己对家庭该负起的职责与担当,在这个前提下他会帮助自己成长,做出选择。
讲讲自己正在读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今天发生的新闻或者一个很好笑的笑话……餐桌上的话题可能来自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或者工作中的一件事,或者你与朋友的一次谈话……谈话就是生活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展示,从爸爸妈妈讲述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中,孩子自然而然了解到社会与职业上的一些事情。
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发展的压力,使得一家人齐聚在餐桌前也变成一种奢望。似乎,社交生活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公务应酬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前美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我最后的目标是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不然其它一切都没有意义。”
在儿童小说《放慢脚步去长大》中,许多有趣的细节、故事都出自家里的餐桌。
比如,吃饭的时候,秋秋吃一口就把嘴凑到坐在她身旁的父亲裸露的胳膊上,使劲哈气。
“你这是干吗?”秋爸问。
“啊,好辣,我要把辣传给你的胳膊。”秋秋继续哈气。
秋爸就用另一只手扇着他的胳膊,嘴里叫着:“好辣!好辣!”他顺手拿起一支圆珠笔,在胳膊那处画了一只伸出来的舌头,表示那儿辣得简直受不了,舌头在拼命喘气。
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每场谈话中都去贯彻“教育意义”。家庭对话是种心灵养护,重在气氛。
不通过交谈,人们的心灵如何才能靠近呢?没有心灵的贴近又如何去施加教育的影响力呢?我们只能被我们所爱的人影响。
在家里讲的每一件事,对一个孩子其实都构成教育的机会。正如著名语言教育家玛格丽特·米克所言:“聊天,构成我们童年最早的记忆……从孩提时代听过的谈话中,我们继承了讲述自己感觉的方法,继承了我们认为举足轻重的价值观念,继承了我们所信仰的真理。”
最后说一句:你这一生能和孩子在一起吃多少顿饭呢?用手指头数数吧。到他上大学,到他工作,到他结婚……他还会和你们一块儿吃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