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格局

2014-10-11李树波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4年10期
关键词:格局长大责任

李树波

最近“才”看到和儿子通信的女作家龙应台写的文章:二十岁的儿子想做个平庸的人,就是很平凡的工作和很普通的生活,希望妈妈不要失望。作为“开明家长”的母亲失落之余,也表示心灵安适是不能用“平庸”来形容的,平静快乐就好!

家长整日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孩子只想安乐平常的人生,我私心觉得,这是母亲文过饰非地不肯面对自己教育的失败。

职业没有高下之别,做人格局却有大小之分。一个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安稳小日子,那叫“自了汉”,是一种糊涂蒙昧的状态。格局大,关心的界面也广,动力的泉源也多,动力转化为行动,可能是世俗眼光里的成功,可能是世俗眼光里的不成功,但是对人生的体验深度和广度,是小格局的人不能比的。

二十多岁,个人的格局还远远没完成,但是这时候父母已经插不上手了。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完全靠自己的机缘。父母能影响孩子的格局,是在十三、四岁之前,父母能做的,不是强加给孩子什么观念,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表象下的真实规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世界是不公平的,每个人出生的起跑线都不一样。社会资源有限,你有了,别人就没有。站在比别人靠前的起跑线上,只意味着责任比其他人更大,并不是说就可以躺在这些先天的优越条件上睡大觉。

比如美国,其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具有极大优势。全世界的货物和资本都希望进入它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结果就是美国物价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便宜。一双球鞋在美国的价格,不但比实行福利社会制度、贸易保护主义的欧洲低,竟比货物生产地的第三世界国家还低。这就是“马太效应”,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发达地区的居民集体参与对落后地区的剥削。另一方面,美国每年花接近500亿美元用于对外援助、维持国际稳定和安全,这就是作为超级大国的责任。

又比如说企业老板和政府官员,权力大,手上资源多,但是要照顾的人脉也多,肩负的责任,要操的心,要冒的风险远多于平头小民。许多富人做慈善,大企业做社会责任项目,即使是为了避税和好名声,客观上确实能帮助更多的人。

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线上,只意味着责任比其他人更大。对自身责任的认知不会让人轻松,但是让人清醒,给人方向。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一切均有成本

草木长大需要土地阳光雨露,人长大需要资源。社会资源有限,你得了,别人就失去。但是没有体验过匮乏的人,往往体会不到这个最朴素的事实。

条件好的孩子,习惯了所有要求都被优先考虑。童装童鞋只要是标明安全无害、舒服透气、功能好,小小一件几百块抢着买。到处打听何种玩具最益智,最好玩,最讨孩子欢心。乐器课、体育班,一个月几千甚至一堂课几百逼着孩子去上。同学朋友过生日、老师逢年节的礼物、孩子自己的生日爬踢,花钱之外还得费心,舒适生活就是自来水一样平常。

在条件好的国家,比如女作家的儿子长大的德国,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可以领一百多欧的儿童金到18岁,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教育,大学免学费,还有无息学生贷款以支付每月开销,工作后有收入再偿还。

童年期的延长是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因为经济增长,家庭宽裕,青少年受教育的期限延长,找工作和成家立业的时间一再退后,形成一种巨婴心态。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丰裕社会的行列。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许多可以算家有资产,中国父母牌提款机的功能就更多了:读书、买房、结婚,乃至生孩子带娃。

年轻人以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权利,其实是短视而盲目,看不到这些都是他或她产生的成本,既然不欠谁的,又不忧生活,努力不妨一推再推,结果丧失了努力的动力,丧失成就更大格局的可能。

世界是一体的,没有人是一个孤岛

物资匮乏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异常懂事。有朋友长期主持给贫困地区孩子助学和改善伙食的项目。在好心人捐助下,小学生每天早餐能吃一个鸡蛋,就无比幸福。能放开吃一顿肉,脸笑酸了还忍不住乐。吃完还会给“叔叔阿姨们”写信,表示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回报社会。可以想象,接受帮助这件事,会是他们人生里一种长远的动力。

而在丰裕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如果没有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很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处境麻木。他们成长路上反而缺少触动他们去和他人形成纽带的契机,这是非常可惜的。

不要拿外部标准来评判自己,也不因为外界毁誉而心神摇曳

庄子在《逍遥游》里,“燕雀安知 鸠鹄之志”一话已深入人心,一般人总做断章取义之解,觉得大鹏是鸟虫们的终极目标,即使做不到,也值得向往:翼长几千里,击水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偏偏有两只小鸟,蜩与学鸠,对此表示不屑:我想飞就飞,累了就落地,飞九万里又何必?

为了飞九万里,大鹏必须等待“六月之息”,要“培风”,等那野马般尘埃般的羊角状的龙卷风来临,才能飞上云霄,大鹏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是有所待的,内心很煎熬。

那么蜩鸠之属无所待,欲望小而都能随时满足,是否就自由逍遥了呢?也未必。东晋高僧支道林的评价是:“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它们用自己的安逸生活来刷优越感,找寻内心平衡,其实是很可笑的。

我们处在天地这个大系统中,资质悟性境遇不同,根本比无可比,强相希效就更荒谬了。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兴趣资质,鼓励他们用内心的动力、生命固有的智慧来推着自己向前走,外界的,包括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外在的参考指标,是次于内心意志的。

一切的基础是足够的安全感

要让孩子放心走自己的路,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我见过不少读博士读出抑郁症的例子,都是为了取悦父母而读,但是这条路完全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是内心扭曲,半途而废对不起多年的辛苦和父母的投入,怎样都是走了弯路。

可能父母会觉得很冤枉,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走光明大道,可是如果孩子当时表示出明确的意志,我们也不会阻拦。其实,出现这个情况,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孩子心里一直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要我成绩好,工作好,有成就,那么孩子心里是不会有足够安全感去做自己的选择。他们会下意识地顺应父母无声的要求,同时又为此烦恼和沮丧,所以一边“假装”向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一边“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这就是许多自毁行为最初的源头。

作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我认为不是给孩子创造多好的条件,不是为孩子做出多少牺牲,而是给孩子无条件、完全的爱。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许多父母把孩子没有成就也视为错误),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不会变的。有了这样的底子,孩子才有能力去真正独立选择自己的方向,有能力去爱别人,爱世界,而心理真正强大了,才可能真正理解前面说的几个原则。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局长大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我长大了
小人物的大格局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