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马产业转型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启示

2014-10-11郑祥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来西亚泰国经济

郑祥

何谓转型?简言之,就是从粗犷的发展模式,向质量高、效率高和污染低的发展模式转变。泰、马先后经历初级产品,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等数十年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沿海经济结构复杂,高速发展数十年,在创造一个经济奇迹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济、环境、政治和社会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今后不可能持续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发展方式,也就是经济转型。从2012年开始,中国沿海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进入了一个痛苦的,而且,将是漫长的转型期。两者可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泰马发展带来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达到了增长的极限

高能源消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东南亚是世界上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它们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中又数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在1981——1990年期间,泰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9%,马来西亚为5.2%,90年代初至1997年之前,两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两国的经济增长幅度均超过8%。

然而,泰国、马来西亚两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型增长,它们正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其中一个重大代价就是高能源消耗。

竭泽而渔的资源开发政策导致泰国、马来西亚两国陆地资源过早枯竭。早在殖民地时期,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就被西方殖民统治者进行掠夺式地开采,战后,泰国、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又推行竭泽而渔的资源开发政策,使丰富的自然资源过早地枯竭。现在泰国、马来西亚两国不再是资源丰富的国度,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匮乏。

泰国的情况也不妙,1981——1990年期间,泰国的森林面积一共消失了5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是全世界森林面积消失最快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由于本国陆地资源的枯竭,泰国将目标转向邻近的印支和缅甸,希望从这些国家获得它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泰国、马来西亚两国均面临人口过分膨胀的问题。迅速增长的人口,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给环境和资源增加了压力,加速了各国自然资源枯竭的进程,严重阻碍了经济进步,妨碍人民生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

二、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经济有两条途径,一是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二是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所谓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所谓的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依靠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而取得的。这里说的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就是指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近年来,泰国和马来西亚开始致力于从旧的经济增长方式过渡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们是如何实现这种过渡的呢?

经济自由化。泰国、马来西亚两国过去的经济力量表明了它们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在将来所具有的潜力,但重要的问题在于今后怎样才能保持高速而又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为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实行经济自由化。主要理由是:

泰国、马来西亚两国在过去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两国必须动员大量的储蓄来提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高额投资,因为基础设施的不足目前正在阻碍着国内与国外的投资。因此,泰国和马来西亚只有加速实现经济自由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国内储蓄以及促进外国直接投资资本和证券投资资本的流入。

泰国、马来西亚两国的经济都在日益国际化,而这种日益提高的国际化程度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经济结构,以压低该国经营企业的成本。

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技术含量。从80年代起,泰国、马来西亚两国都积极推行产业多元化的政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泰国、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在这方面主要是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促使国内外资本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在最近公布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强调,在新的五年计划期间,要以推动经济由投资增长型转向效益增长型为主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及高精尖产业。马来西亚中央银行1995年度报告也提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的三大策略,它们是:①为了使经济得以长期增长及保持经常账目平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必须由以投入为导向转向以生产为导向,即未来经济增长将由有效地使用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高科技来推动;②为配合全民就业,马来西亚将增加有质量的投资项目,而非以量取胜。过去,马来西亚投资主要为创造就业机会,而当前必须转向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工业,同时,更需注重多出口、少进口及吸引与工业有密切联系的投资项目,以提高马来西亚出口盈利率;③马来西亚必须适当调整生产投资与基本建设投资,调整生产投资是为了创造未来收益,调整基本建设投资是为了加强未来的生产能力,以加速经济发展。

积极引进和消化外国技术。泰国、马来西亚两国最近几年比较注意吸收和消化外国技术。以马来西亚为例,在马哈蒂尔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中,引进和消化外国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为此,马哈蒂尔成立了一个由国内数十家骨干企业组成的一个特殊的公司,作为引进外国技术的窗口。他还聘请国外著名的经济学专家做顾问,为寻求合作伙伴牵线搭桥,例如,马哈蒂尔聘请了著名的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做他的智囊。1998年11月参加日本大阪APEC首脑会议之后,马哈蒂尔曾专程到东京都内的大田区视察了一些中小型企业,其中之一就是生产精密仪器的日英精机公司。这家只有50多人的小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照相机、医疗器械和各种办公机械的精密配件,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大田区是东京的工业区之一,各种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众多,在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些企业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常年的经营中,这些企业掌握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并锻炼出了一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工人。但是近年来日本经济巅峰已过,这些中小企业也陷入了困境。日英精机公司的社长山井称,现在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周期过长,产品需求下降,特别是过高的工资成本使企业的经营陷入极大的困境,因此公司面临着向外转移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马来西亚政府决定通过购买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形式,积极引进和消化日本的技术。在马哈蒂尔视察后的第二天,马来西亚外交官员就找到日英精机公司要求与该公司进行合作,马来西亚人开价极为慷慨,购买该公司20%的股权,以表示对该公司的诚意,又不干扰其经营,同时要求该公司到马来西亚办厂,带来先进的机器和高水平的工人。endprint

(四)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泰、马两国都开始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把两者看作是能否实现从旧的经济增长方式过渡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马来西亚。为了促进私营部门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马来西亚政府设立了工业技术援助基金。政府还建立了一个技术园区来鼓励私营部门对技术开发的更多参与和促进一些技术密集型新公司的创办。技术转让安排也开始进行。马来西亚政府还设立了“人才开发基金”,每年筹集一笔资金,用于培训技术工人。另外还准备实施人才开发税制度,民间企业也应该负担“人才开发基金”的一部分资金。马来西亚政府还鼓励外资企业积极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在外资投资奖励制度方面对外资企业设立经批准的技术培养与研究机构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凡培训经费可以从税额中予以剔除。在许多州,州政府与外资企业合作设立人才开发中心。

重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泰国做得最为成功。泰国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历届政府“以农立国”的思想非常稳固,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泰国政府主要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积极发展出口农作物的多种经营。

政府投资兴建水利工程,以扩大水利灌溉面积和扩大耕地面积。

重视发展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供农产品收购保障,保障农民、农业经营者的基本利益和稳定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划分农业种植区,因地制宜,提高产量。

鼓励出口经济作物的大规模资本经营。

世界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是提前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老二。二是超过美国,变成世界最大经济体,将指日可待。这中间沿海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当然,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挑战和威胁。

出口乏力、投资效率低和浪费、国家垄断、劳动力结构性和地域性短缺、两极分化、腐败、污染严重,种种这些,不是中国的唯一特色。这些问题,长远看,都是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发展的代价,本来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是,由于中国国家大,情况复杂,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所有制差别、官民差别,等等,使得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分外艰难和痛苦。

一。结构转型

首先,结构转型,指的是从原来比较粗犷、技术含量比较低下的一种增长模式,转变成为一种质量高、效率高、污染低的增长模式。

其次,转型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转型有曲折性,本来是开始转了,遇到困难,可能又回到了老路上去。

再次,不管是那个国家,或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转型问题。就算同一个国家,转型有可能不是一次就可以转成的。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用长远的发展观念来看待转型的问题。

二。中国沿海奇迹和问题

中国奇迹,其实就是沿海地区奇迹,指的是在短短的34年间,中国经济连续高位运行,把原来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原来的90%多,下降到了10%。

可是,部分小康和全面小康,有天大的区别。

为什么同一个国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首先,各个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劳动和资本,不能自由、平等的流动。各个地区,教育、医疗、交通,等等公共事业,不是国家统筹安排,而是各自为政。而且,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是‘优越的人群,得到的公共资源和政策优惠就越多。

其次,两极分化,导致了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要消灭贫困,越是到了最贫困的人群,消灭的难度就越大。因此,实现全面小康,没有新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式,比登天还难.

三.过去模式的特征

过去的模式,就是摸着石子过河,走一步,算一步,那里发展快,就发展那里的模式。

首先,快速的投资和出口,不是发展的目的,它们只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实际是为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就是消费的不断提高。

其次,这种发展模式必然导致两级分化,造成社会不和谐。因为,绝大多的资源掌握在占人口不到3%的政府官员、垄断企业高管、大中型私人企业老板和一部分社会精英手里,他们的收入就大大的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出现100万人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6万人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1000人的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

第三,出口的增长,依赖于外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健康情况。金融危机前,欧美国家,冒着出现大量逆差的危险,不断从中国进口廉价产品。金融危机,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透视出那种靠赤字过日子,靠逆差进口的模式,不可长期下去。因此,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从中国的进口开始减慢。现在,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形。同时,由于长期的贸易顺差,加上人民币还不能国际化,导致了顺差越多,国家发钞票购买美元的压力越大,从而催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发达地区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第四,房地产泡沫,人口老化,是近年劳动成本急速上升的重要推手,也是劳动力结构性、地域性严重短缺的推手。深圳之所以首先出现经济和出口双负增长,就是因为深圳的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导致原来靠廉价劳力的加工出口产业难以为继,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出现负利润。结果,有的企业关闭,有的企业(包括富士康)内迁,有的企业缩小规模,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双负增长的悲凉局面。

第五,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是靠廉价劳动力,而且是靠廉价的土地和环境资源,才可以支撑如此高的发展速度。

发展的代价是惨重的。空气、水、土壤、食品,没有一样是安全的。最近大家老在骂毒牛奶什么的,其实,就算产家品德是雷锋级的,就凭现在的环境条件生产出来的牛奶,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生长的健康标准。全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呼吸道感染。endprint

第六,这种发展模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土壤。所有的权利和资源,都掌握在代表国家权力的极少数人手里。权利、资源及市场太过集中,使掌握这些权利和资源的官员,容易产生腐败的念头和可能性。

四。新模式的设计

首先,改变GDP的分配结构。千方百计,提高活劳动在最终产品价值的分配比重。通过改变产业结够,提高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提高单位投资的就业量,提高工资占单位产品价值的比重,提高农产品价格,等等措施,改变目前消费占GDP不到一半的局面。

2011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只有47%,而美国是90%。如果中国的相对消费水平能够提高到美国的水平,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只需要是目前的一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可以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

其次,改变工业结构,严格控制高污染、低就业的行业。想方设法,提高能源消耗效率,减少GDP增长对石油、煤炭、钢铁和水泥的依赖程度。提高能耗和物耗效率,就必须改变工业结构,提高产业的创新和科技应用水平。

第三,逐步缩小国家垄断行业的垄断规模和范围。把国家垄断压缩到只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少数部门和行业。对垄断利润必需征收垄断税和资源税,控制垄断企业工资占总成本的比重,允许私人企业有条件的进入垄断行业,并制定相应的价格和税收手段控制这些企业的行为。逐步放开对银行存贷利息差别的垄断性控制,允许民间银行、房地产信托公司跟国有银行和信托公司展开公平的竞争。

第四,国家逐步退出直接微观经济活动,包括放弃对非垄断行业产品的定价权,降低民间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成本。建立一个以私人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重要补充的国民经济结构。

第五,理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加强市场作用。让股票市场真正成为有效、稳定和可信的资本市场。通过税收和其它价格手段,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造福所有中国人,而不只是满足少数人投机发财的需要。

第六,通过有效的价格手段和市场调节手段,大幅度提高能耗、物耗和土地利用效率。大力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把农业发展、粮食安全、提高农村收入和环境保护有效的结合起来,迅速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中国尤其沿海出现两难:不转型,没有别的出路。转型,需要时间,需要利益重新分配,需要体制和科技创新。所以说,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痛苦的转型期。能否成功,现在不好说。但是,相信中国老百姓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转型成功,再过3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来西亚泰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有你在可真好呀
泰国的中秋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