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鹭》教学为例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4-10-11王顺宝
王顺宝
摘要: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得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案例描述;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94-1《白鹭》是苏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意飘逸、意境悠远,白鹭的形体高雅脱俗,给人以美感。白鹭寻常的觅食、栖息、飞行等生活习性,在作者笔下成了富有情趣的“钓鱼”“瞭望”“低飞”图,韵味十足,诗意横生。
案例描述:(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显现自然美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以后,试着用一句话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
2.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与“精巧”、“韵味无穷”相对应的句子。
交流:(2、5自然段与“精巧”相对应,6~8自然段与“韵味无穷”相对应)
二、了解外形,感受形体美
1.快速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师: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自然段),这是概括描写,具体是怎样描写的呢?
2.出示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2)理解:“流线型”、“长喙”、“蓑衣”等;(3)这句话写了什么?(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看出来?读后有什么感觉?“身段的大小”呢?你有什么体会?(4)指导朗读。
3.写这之前,作者还拿白鹭与其他同类进行比较,读3、4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再现画面,欣赏意境美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韵味无穷的诗。轻声读课文6~8自然段,思考:你从中看到了哪几个画面?如果给你看到的画面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2.交流:(板: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
3.师:你最喜欢哪个场面、哪幅画,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写使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你的?在你认为值得细细体会的语句上作记号。
4.这般诗情画意的白鹭,还有人觉得美中不足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九自然段。师:“美中不足”什么意思?(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他们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出示: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5.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师:白鹭静静地垂钓,悠然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拓展延伸
1.齐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首尾呼应)
2.其实我们生活中,我们的大自然也有许多充满韵味的地方。有哪些情景也充满着韵味?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意向动力的直接推动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心理学家的教学实验表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认识动机。因此,课上教师要利用实物模型、表演体会、语言描绘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情景,让学生在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下,唤起良好心境,促使智力快速开发,能力快速提高。
2.耐心倾听,让学生真情告白。课堂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学会倾听。可是在许多时候,教师自己却由于时间、情感等因素不能做到认真聆听,尤其是那些回答结结巴巴、“嗯、啊”半天,或是一开始回答跑题了的同学,教师就硬梆梆地打断,自己代替说完或喝命其坐下,教师粗鲁地拒绝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表现欲也顿时烟消云散。作为教学的“首席”,教师必须学会等待,学会专注,学会耐心,做一个忠心的听从,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
3.放飞心灵,让学生自由争论。语文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受约束地去探究、去思考;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4.赏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