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创新途径
2014-10-11刘红叶
刘红叶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机遇,又要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挑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受某些矛盾的制约,加之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的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竣的课题。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注意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把农业推向市场,把农民引入市场,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传统农民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生活的影响,时间观念淡薄,松散拖沓,不讲效率。“一壶茶,一包烟,小茶馆里泡半天”的慢节奏的田园式的悠闲松弛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益。具有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意识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市场竞争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还有的村庄,镇、村干部千方百计从外地引来外资项目,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就是脑袋不开窍,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村级干部素质偏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是团结带领农民奔小康的骨干力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干部素质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村干部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有些镇.村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还有的偏重于显性的政绩,乐于做“形象”工程,对“高、大、外”项目的战略性投入思考较少。素质偏低。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措施不多,方法不活。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进取心不强。尤其是在农村取消农业税后,工作只停留在上级怎样安排下级就怎么执行的简单传达贯彻的层面上。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不去主动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积极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着力支持粮食主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继续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大力培育良种畜禽,提高品种质量,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地区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在结构调整中发挥带动作用。
提高农民市场经济意识。首先,发展要有新思路。既要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有效拉动农业增长,更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既要根据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又要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既要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又要建立起根据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向农村贫困地区确定转移支付的制度。其次,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努力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资,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意识,扎扎实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务,要为农民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搞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村级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村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群众当中,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教育是根本,优选是关键,但管理必不可少。即使选任的干部很好,监督管理跟不上,时间一长也可能发生蜕变。因此,在对村干部严教、优选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管理。针对村干部相对分散的特点,应打破"少数人管少数人"的旧格局,克服上级管理"鞭长莫及"、针对性不强、连续性差等缺陷,把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交给群众,形成人人管理,事事监督的局面。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而农民增收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十八大以后五年的一个工作重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制约因素,并着力解决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支持农民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