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2014-10-11王凤岩
王凤岩
着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良好品德、健康性格的形成,对其未来有积极作用,好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好习惯的形成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抓好幼儿期良好习惯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从幼儿时期培养习惯最有效
在人的一生中,需不断积累各种良好习惯,习惯包括各种各样、许许多多、有好有坏,如饮食、睡眠、卫生、接人待物、文明礼貌、工作学习、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守时守纪习惯等。习惯就是养成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有良好习惯的人,一般都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好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习惯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失败。幼儿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习惯,孩子出生后如同一张白纸,所有的习惯培养,都要从幼儿时期开始才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为此,对幼儿习惯培养,家长、老师、社会要高度重视是我们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二、幼儿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越是幼小的儿童,越需要成人的关心、爱护,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是人们所共知的成长曲线。对于幼儿,幼儿教师除了要按规定组织孩子们的教学外,还要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和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来鼓励和引导、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首先,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能够做到,要求孩子们不做的,教师自己先不要去做。做好榜样作用,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大家都知道,幼儿特别善于模仿,特别是教师的每句话、每个具体动作,都会让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和模仿兴趣。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他们眼中,幼儿教师就是幼儿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幼儿教师要做到严传身教、以身示范、言行一致的榜样作用,这将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将产生深刻和积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其次,和谐、平等、健康、公正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整个环境的和谐。幼儿们对老师既尊敬又有些畏惧,作为幼儿老师,切不可高高在上,一味简单地要求、规定、甚至命令幼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而应该弯下腰、蹲下身、细心地和幼儿交朋友,自觉成为幼儿身边的“小伙伴”,及时倾听幼儿的心里话,认真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合理的要求、建议和帮助。这样,幼儿们就会在自觉不自觉的习惯中,在平等、和谐的交往中,从教师的肯定、赞扬中获得自信和勇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鼓励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催化剂。幼儿的行为如果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就会自觉地进行强化,俗话说,鼓励永远比批评更加有效。所以当幼儿有一定的进步时,教师们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让这些儿童感到激动、高兴,所以经过这样的体验后,幼儿们就会想到继续这样,更好地发挥长处,又会得到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如此反复之下,就可以较为明显地促进幼儿养成更好的习惯。
三.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习惯,需要幼儿家庭和幼儿园所共同携手
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直接的启蒙老师,因此,保持家庭和幼儿园所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的必要手段。
保持家园联系做到沟通及时。要建立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广泛开展亲子活动、个别交谈等积极、有效的交流,通过这些方式,让家长、老师互相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措施。
在沟通时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幼儿对教师、家长都有一种因尊敬而产生的畏惧情绪,尤其害怕在家在园表现不好而被知道,此时,教师、家长应掌握适当的时机,做到一定程度的保密交流,本着了解实情、发现长处、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原则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也应该必须针对地对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如家长业余时间让孩子参加的哪些培训班是正确的,如何做到正确处理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家长明确参加培训班的目的。使家庭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起到推动作用。 幼儿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更离不开父母、长辈的指导、关心,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健康生长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各个家庭成员的身上汲取学习和成长的营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习惯在音乐教育中的范例和体会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对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我想,不管是哪一层面的老师,大学的,中学的,还是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都应该集知识、能力、素养于一身,溶技能、涵养、育人精神于一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实现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实现新的发展。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习惯培养方面,我的体会比较深。如,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些老师讲得很精辟:“学习音乐绝非一日之功,是一个由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是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理解音乐,着重情感培养。”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幼儿,音乐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一环。“培养兴趣、重在素质”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幼儿园阶段,音乐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俗话说,有教无类,师无定法、水无常形,对于幼儿音乐教育的习惯养成,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巧妙设计,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成长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渤海公用事业处高采公用事业公司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