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的导入方式
2014-10-11白冰艳
白冰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怎样导入新课,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 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每节课成功的关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导入方式可以运用,以下是我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导入新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开门见山的导入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引到课本中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如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可这样导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我们人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看看太阳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这种导入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2、设疑导入,启迪思维
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例如在讲授“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使用无氟冰箱?” “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要凉快,而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却要暖和些?”“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十字路口的交通灯为什么都是红绿灯?” “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这些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种导入通过巧妙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调动其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3、诗词导入,创设意境
我国文学宝库中有众多的优秀诗、词、歌、赋,其中不乏许多描写山川风情,揭示自然地理规律的佳句,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时,我引用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里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句导入;在讲“水循环”时,我引用李白《将进酒》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导入;在讲“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节时,我用到了苏轼《题西林壁》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用诗词恰当地导入新课,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
4、故事导入, 引人入胜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一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上“洋流”一节时,我用“小鸭舰队”的故事引入新课: 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5年以后,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达英国海岸。这样的引入,引人入胜,趣味十足,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学,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可以利用地理学科的这一优势,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讲到“城市的空间结构”时就结合了我校所在城市——渭南的实际情况,提供给学生一幅渭南市地图,让学生分析所在城市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的分布及形成因素。这样,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城市必然会更有兴趣,从而达到引入新课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总之,这种从生活实际进行导入的方式具有很多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这样,对于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合上述,导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刚踏入校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善于刨根问底,理解与思维能力又受到一定限制,导入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至于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考虑,做到灵活高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知识。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