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2014-10-11王川
王川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越来越新,但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而言,人仍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的发展与人离不开关系,图书馆要发展,就要注重人的要素。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强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虽然这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仅仅强调这一点是不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不仅应该重视读者的需求,更应该充分重视馆员的重要作用,对馆员施以人文关怀,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特殊要求,也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
1.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从字面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具体说就是怀着诚恳善良的感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批判意识,对整个社会和社会中的每个人,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的关心和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是人对“真”的探索、对“善”的向往、对“美”的欣悦、对纯洁而高尚的心灵境界的祈慕;是人对自己的存在与对象间的和谐关系的争取和实现。人文关怀是一种入世态度,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是人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方式和介入方式;是一个人的根本的生命态度。
所谓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一方面是指充分考虑馆员的理想和愿望,关心馆员的生活和工作,激发馆员的创造性,体现出对馆员尊严的重视,对馆员价值观实现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对学生或老师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以丰富的馆藏和完善的设备,为他们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以自身良好的品德风貌和精神,精深的专业知识于潜移默化中对读者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心与心的沟通,使读者在图书馆中身心放松,有一种满足感和信任感。概括起来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和用户服务。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涵义有其特殊的方面。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和在校教师。这些学生处于成长和求知的阶段,求知欲望强,心理反应敏感。而教师要丰富讲课的内容,研究科研项目,以便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而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迫切,他们的需求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地位。人文关怀应贯穿图书馆整个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之中。
2.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引入人文关怀的意义
2.1高校图书馆管理引入人文关怀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社会是科技信息充斥着的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技术。这些技术要发挥最大的功效离不开人的使用。而现代社会人的自我意识日渐提高,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人文关怀的话题已经普遍存在。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我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必定要引入人文关怀的思想。这是时代进步的潮流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的要求,也符合图书馆管理自身发展规律和需求。
2.2高校图书馆管理引入人文关怀精神的现实意义
人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是推进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支柱,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牵制。为增加图书馆管理效果,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必定要引入人文关怀的思想,尊重馆员的需求、馆员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观,在图书馆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从而向在校师生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准确、经济的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3引入人文关怀精神是高校图书馆全员参与办馆的基础
俗话说“齐力断金”。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抱成一团,才能真正变得强大,使任何力量都不能摧毁的。高校图书馆要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站稳脚步,并取得更大的成就,更需要全体馆员的努力奋斗。如果单单依靠领导者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的。因而要加强图书馆管理者和馆员人文关怀精神的宣传教育,管理者在行使管理权时,要充分考虑馆员和读者的利益和需求,这样馆员的利益和图书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馆员自然会参与图书馆日常的管理工作,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馆员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甚至把图书馆的工作当作自己个人的事情,尽心尽力的努力工作,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为图书馆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高校图书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3.1尊重馆员的人格,满足馆员的合理需求
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主体,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必须以尊重馆员的人格尊严为前提。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只有充分尊重馆员的人格尊严,了解不同馆员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有助于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
因此在制定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馆员的人格,同时还要培养馆员的自信心。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满足馆员的合理需求。使馆员感到满足,就要熟悉馆员,了解馆员。不同层次的馆员有不同的需求,管理者要因势利导,把馆员的个人需求和图书馆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如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不断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
3.2馆员个人目标和图书馆整体目标要结合,实现二者统一
要实现图书馆的整体目标,就要靠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没有馆员的参与,只依靠图书馆管理者的努力,图书馆的整体目标是难以实现的。毕竟管理者只是一少部分人,虽然他们对图书馆管理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但对整个图书馆而言,他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没有馆员的支持和努力,他们的作用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而且馆员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图书馆的整体目标相矛盾,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挫伤,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能给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会阻碍图书馆发展的步伐。
因而图书馆的管理者在制定图书馆长远发展目标前,要深入到馆员中去,了解他们的个人发展目标,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将图书馆整体发展目标和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统一结合起来,使馆员在为图书馆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奋斗时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这样将会激励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馆员也会自觉提高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图书馆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拼搏。
3.3营造舒畅、和谐的工作环境
人是一种需求复杂的“社会人”,现代的人对工作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了,他们要求有整洁、优雅的工作环境,重视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关心馆员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多多开展一些健康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丰富馆员的文化生活;要注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渠道,要主动与馆员进行沟通,用真挚的感情关心馆员的工作和生活,为馆员排忧解难,使馆员体会到领导者的关怀之情。
3.4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
馆员的素质与图书馆的发展密切相关。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失去了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全面提升馆员的素质,不但决定着图书馆给予读者人文关怀的程度和效果,而且是图书馆管理中推行人文关怀的关键措施。
提升馆员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图书馆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应具有开拓的精神,广阔的胸怀,敏锐的观察力和运筹帷幄的决策能力。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够高瞻远瞩,虚心接受馆员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提升基层馆员的素质。基层馆员是图书馆的服务中的主体人员,他们与读者直接接触,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力量。培养基层馆员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那么基层馆员在服务的过程中,馆员就不会漠视读者的要求,而会尊重读者的想法,关心读者的需求;同时还要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使馆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交流和沟通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给予读者人文关怀。
图书馆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人文关怀的产物。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无所不在。只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才是教师和学生真正需要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