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0-11张永平
张永平
近年来媒体所披露出来的社会道德滑坡事件屡出不穷,路上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受到严重冲击;“小三”泛滥,家庭危机此起彼伏,离婚率节节攀升;凤姐、甘露露之流横空出世,为了出名不择手段,一些人的羞耻心早已荡然无存。漂流猪事件、假羊肉事件、虐童门事件等无不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价值解体、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古时候,我们曾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忍”来规范人们的言行,若有违反,轻则被人瞧不起,重则丢官丢命,所以当时的人们严格遵守这个道德准则,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如今,我们在“除旧迎新”的路上越走越远,旧的道德体系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成,我们的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节节败退”,造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社会上盛行。同时,人们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问题。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没意思”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学习没动力、工作没干劲、生活没激情,一个被空虚、寂寞、无聊所包围的民族怎么谈振兴与发展?
面对重重问题,党中央多次提出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四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树公民的价值理念,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笔者认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做到一下四点:
1.传递社会“正能量”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
央视评论专家曾说过:“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是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追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因此,我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要传递“正能量”。近年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加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开展,各地刮起了“最美风”:“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战士高铁城”、“最美园丁蒋国珍”等等,承载着社会“正能量”的“身边好人”正是社会的脊梁、时代的楷模。宣传部门和广大媒体要不遗余力地对这些感人的人和事进行宣传,用身边美的人、美的事来感动人、引领人。发现美、寻找美、传递美是社会的责任,让每一个人听到、看到、真真切切感受到“正能量”,把每个公民心底对美的追求、美的向往挖掘出来。我们坚信“善良之心人人皆有”,“善良之举人人可为”,大力倡导崇高德向善、热心公益、见贤思齐、争做好事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以美德为荣、以丑恶为耻的舆论氛围。
2.政府部门牵头实施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关键
政府部门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要起引领带头作用。价值观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政府部门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组织优势,在具体操作中起引领主导作用。应牵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项目化运作、普及化开展、平民化运行、长效化推进的方式,将志愿服务队伍拓展到千家万户,将志愿服务内容融入到日常事务管理,从而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有机统一起来,把社会组织和群众自觉行动有机统一起来,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社会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主流价值取向,营造出互学互督、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氛围和社会风尚,从而有力的推进基层公民道德建设。
3.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动力
人民群众是一切活动的生力军,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该活动就没有生命力,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来自于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如何把群众吸引到各项活动中来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想办法用好的载体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一个好的活动形式可以聚拢一批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为基层的人们提供优质服务;应该建立经常性活动机制规范广大群众的参与行为,做好一些培训工作,指导规范群众的参与行为,这样既能提升参与群众的服务能力,又能更好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应该建立常态化的评审表彰机制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定期对活动成果进行评审表彰,给予一定的鼓励,不但可以激发先行群众的参与热情,而且更为其他关注这些活动的群众予以正面的引导,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才不仅仅是空谈,才能真正以行动来真真切切引领人、感化人、激励人,逐步向全社会辐射开来。
4.建立健全惩处和保障机制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对于违反我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行为,我们要“零容忍”,用严厉的惩处机制进行反击,如前面提到的“地沟油”、“塑化剂”、“毒奶粉”等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和犯罪行为,要制定快速严厉的应对机制,提高犯罪成本,增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对好人好事要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经济上给予应有的回报,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着力构建一个善行无忧、好人好报的良性道德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用强有力的政府支持、经济资助、制度保障来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总之,过去的我们无视道德的缺失,得到了教训,感到了痛苦,那么现在的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在政府的牵头、社会的推动、群众的参与以及制度的保障下,找回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观。
(作者单位:中共延川县委理论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