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子的“无为”

2014-10-11杨惠竹

新闻世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无为老子政治

杨惠竹

【摘 要】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无为”一词在《老子》中出现12次,其中有6次是有关于政治的。从古至今,有无数学者对“无为”的政治意义进行阐释和解说。本文以现当代相关研究著作为基础,认真阅读了九大家的学说,对他们的“无为”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不同的“无为”的政治定义以及为何如此定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老子 政治 无为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据《史记》载,他姓李,名耳,字聃。但是《史记》对老子短短五百余字的含混不清记载给后世留下许多疑问,关于老子其人的相关记载少之又少,所以学界对老子其人其书有诸多争议。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相关考证与本文主题相关不大,不多加赘述,在这里取用冯友兰和李泽华两位先生的观点:书中的思想大约是老子提出的,老子其人在前,其书在后,该书应是老子一派的共同创作。即本文中老子其人与其书的思想是一体的,不加区分。

因为有关老子的史料过少,所以后人对老子本人政治倾向的解读看法极不相同,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思想的解读。“无为”众多的定义,也由此而来,以下粗略分为五种。

一、无为,即完全无为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为胡适,他在其著作《中国哲学史》提出,老子的思想是时代的反动,他激烈的批评政府(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①)是反动的表现,他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对当时政治的反动。胡适说:“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这是极端的破坏主义。他对于国家政治,便主张极端的放任。”②

冯友兰也持该观点,说法与胡适相近:“照道家说,圣王的职责是不做事,应当完全无为。”③道家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做了太多的事情,所以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④所以圣王应该废除一切“有为”,消除祸乱,无为而治。

不过冯与胡略有不同,冯友兰先生对“无为,而无不为”进行了不同的解释,阐释出“无为”的另一种含义:“《老子》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道是万物之所以生者。道本身不是一物,所以它不能像万物那样‘为。可是万物都生出来了,所以道无为而无不为。道,让每物做他自己能做的事。照道家说,国君自己应该效法道。他也应该无为,应该让人民自己做他们能做的事。”⑤在这里,无为就是让人民自己做他们能做的事。这个解释,与无为的第二大定义:不扰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无为,即不扰民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人物是任继愈,他认为“无为而治”就是不要过多的干预百姓。他认为老子的哲学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抨击贵族的荒淫无耻,反对奴隶主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这种“不扰民”的无为反映了广大农民小私有者的呼声。

刘泽华先生也持有此观点,但是与任继愈先生单纯的“不扰民”的定义有所不同,他认为,“无为”是少扰民与愚民。“无为不是纯因自然或消极的觀望,无为是一种政策,用于实际叫做‘为无为。”⑥“有为”会产生“有争”、“有欲”、“有知”等祸乱的根源,“‘为无为首先把这一切祸源铲除。为了把人们从有为的道路拉到无为的道路上来,老子想了很多主意,要只有二:一是劝统治者减少活动,二是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⑦减少政治活动的总原则就是“去泰、去奢、去甚”,也就是薄税,轻刑,慎兵,尚俭,也就是少扰民。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就是消除欲和智,也就是消除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为无为”是针对圣人,是指主动积极的遵循自然和道办事,这是“治”的体现。表面上来看刘泽华最后一种解释好像与前两种矛盾,但实际上笔者认为,这里“治”所要遵循的“自然和道”,其实就是“少扰民和愚民”。“老子正式企图以‘无为这种更为迂回的手段,来实现‘治世的目的;更巧妙的运用自己的权力;把人们更有效的束缚在自然经济这块‘老死不相往来的土地上,以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功利。《老子》谋求的不是通过统治者赤裸裸的严刑苛法或温情脉脉的仁义说教来维护统治,而是要造成一种人民的自我不发达的环境,实行以智治愚,最终导致‘圣人对广大群氓的安稳统治。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基本精神。”⑧

虽然任继愈先生和刘泽华先生的观点相近,但不同的是,刘泽华先生直接提出,“无为”是一种政策。而接下来这种定义的说法更加直接,他们认为,“无为”是一种政治手段,是统治者的权术。

三、无为,统治者的权术

何兆武先生在其《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写道:“老子认为。‘礼治和‘法治都不行,最好的统治方法就是‘无为而治。他所谓的‘无为,从反面来说也就是‘无不为。”⑨何兆武先生认为,老子代表没落贵族阶级,他对新的封建制度不满,大加批判,但作为统治阶级,“无为而治”仍然是一种统治人民的办法。不过是建议统治者用温和的手段让人民老实服从统治罢了。“老子的‘无为,是建议统治者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捆住百姓的手足,要他们无所作为,不能有丝毫的反抗。”⑩由此可见,“无为”,是统治者的权谋之术。

钱穆也持此观点:“此乃完全在人事利害得失上着眼,完全在应付权谋上打算也,股老子教人知其雄而首其雌,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荣而守其辱。彼所想象之圣人,在其心中。对于世俗间一切雌雄黑白荣辱,不仅照样分辨的极清楚,抑且计较得极认真。彼乃长求为一世俗之中雄者白者荣者,而只以雌以黑以辱作姿态,当做一种手段之运使而已。”⑾

李泽厚直接提出“无为”是一种君道,君主表面“无为”,不管,实际上“无不为”,无所不管。“后代各个层次的统治者、政治家,甚至普通人都从这里学到了不少处世的学问:从‘韬晦‘装蒜到以退为进等等。”⑿同时,他认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⒀和“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⒁是老子对原始时期社会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将这种论述称之为返璞归真的想法,是“无为”思想的一种社会论含义。在这一点的理解上,李泽厚先生与何兆武先生的观点完全不同。何兆武认为,这是一种愚民政策,从而使百姓可以老实服从“圣人”的统治。

四、无为,就是反对一切有为

古棣和关桐的思想与以上皆不同。他们认为:“春秋时代有欲生辰里的大发展(显著标志就是人工制铁的发展和铁器用于耕作),引起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经济制度的转化。这是社会矛盾、阶级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小生产者同奴隶主阶级的都在)非常尖锐、剧烈的时代。周天子和各国国君的地位日益降低,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并且已经丧失威信,周天子、各国国君和‘上帝都成了广大人民诅咒的对象,统治阶级本身也分崩离析,争权夺利,弄得国无宁日。一个极为显著的、反映时代特点的政治事实,就是坚持奴隶制的纣王和各诸侯国国君越是‘有为,干涉事变的进程,就越要倒霉,越是丧失威信,削弱自己的统治力量。”⒂老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想到基本上还掌握着政权或权力丧失很多但还保持君主名义的奴隶主贵族,都应该‘无为,采取不干涉政策,要任其自由,不要多事,以免自己促使自己走向灭亡,要采取以柔胜刚的办法保持或回复自己的地位。”⒃

所以古棣和关桐对无为的定义就是反对一切有为。既反对奴隶主贵族“有为”,越维护奴隶制越丧失威信;也反对新兴地主的“有为”,也就是反对变革。具体说来就是反对提倡“仁”“义”——“大道废,有仁义”⒄;反对提倡周礼,恢复周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⒅;反对制定和公布成文法、承认私田所有权、按亩纳税的税法——“法令滋彰,盗贼有多。”⒆;反对新技术、新式生产工具——“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⒇;反对物质文明——“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21)。

五、无为,顺其自然而无私

詹剑锋认为,老子代表的是公社农民阶级。老子对“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2)生活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对公社生活回归的呼声,即是公社农民要求的反应。每个阶級反应的都是自己阶级的主张,因此老子代表的是公社农民阶级。

詹剑锋提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他的宇宙观与社会观的统一,“无为而治”来自于“天道自然”。

六、我看“无为”

通过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老子确实代表了没落贵族阶级,“无为”在他提出时,它的政治意义就是一种统治手段。这种统治手段是以遵循“道”为前提的。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遵循道,由道而生,循道发展。因此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3)之说。但是统治者的“有为”过多的干预了万物的发展,使万物偏离了道,所以我们应该无为,就是让万物遵循道而不偏离道,万物包括人类自己遵循了道就能自然和谐的发展,虽然统治者只是“无为”让万物遵循道,但万物遵循了道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效果。这是统治者洞悉了天地玄德之后的智慧。这也许就是“道法自然”“道无为而无不为”。□

参考文献

①《老子·七十四章》

②胡适:《中国哲学史》[M].新世界出版社,2012

③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④⒆《老子·五十七章》

⑥⑦⑧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⑨⑩何兆武:《中国思想发展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⑾钱穆:《庄老通辨》[M].三联书店,2005

⑿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85

⒀⒄《老子·十九章》

⒁⒇(21)(22)《老子·八十章》

⒂⒃古棣、关桐:《老子十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⒅《老子·三十八章》

(23)《老子·四十二章》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无为老子政治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