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2014-10-11赵政旭
【摘要】2009年由希腊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的经济、贸易与金融。欧盟作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由于其实施收缩财政政策、降低赤字占GDP比重、缩小贸易逆差的措施,对我国的贸易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欧元在后欧债危机不稳定的因素继续存在,直接减弱了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怎样找出中国对欧盟贸易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应对不利的影响,是我们面临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危机发生的因素上,分析了欧盟和中国的贸易状况,为我国对外贸易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后欧洲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外汇储备缩水;三架马车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起因
2010欧洲债务危机爆发是一个必然事件。引发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国际信用评级以及高福利制度与欧债危机。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时为了达到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政府年度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未清偿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的要求,高盛(Goldman Sachs)利用欧盟的财务漏洞与希腊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协议,以降低希腊财政赤字,这种对财政赤字情况的隐瞒,造成2009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或称“NRSRO”,穆迪公司"moodys",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接连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2009年12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降为“BBB+”。2010年标普尔又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希腊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从以上的内容来分析,欧洲主权债务的定义,是指欧洲各主权成员国以自己的主权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为达到加入特定的金融组织,对其中债务赤字性部分采用欺骗隐瞒的方法,由此而引发的危机。2012年以后为后欧债危机时期,后期债务危机的稳定情况直接作用着金融和贸易市场。
2.欧洲主权债务在制度及监管存在的问题。希腊债务危机导致的欧洲债务危机,其发生的实质原因首先是财务上的隐瞒,其次就是高福利体系,以及欧盟各国的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最后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低谷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从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以平衡在欧洲央行的债务比率。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暴露出欧洲央行监管体系的一些不足。
(1)欧洲中央银行体制上缺乏对准备加入欧盟成员国的财政数据透明度的审核。从希腊的角度来看,由于希腊对政府年度预算、未清偿债务采用不透明的隐瞒,造成希腊加入欧元区时欧洲银行对其隐瞒错误信息的认可,因而导致危机的爆发,除希腊外其他欧盟成员国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债务问题。从2009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来看,爱尔兰是12.5%,西班牙为11.2%,葡萄牙9.3%,意大利5.3%。超过了加入欧元区时必须达到“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不超过3%、公共债务在GDP中的比例不高于60%”的要求。因此说明了欧洲中央银行体制上缺乏对准备加入欧盟成员国的财政数据透明度的审核,这就注定了欧盟各国债务危机潜在威胁的存在。
虽然欧洲央行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为促进欧盟经济增长进行了多轮救济方案,如实施财政紧缩措施削减赤字、额外投资、在欧元区发行欧洲债券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但效果不是太明显,同时产生了一定经济副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欧洲主权债务成员国对央行的依赖性,造成欧洲整体经济的重负。
(2)欧盟财务规定上存在对成员国国家财政债务监管的漏洞。欧洲中央银行在财务规定上存在对成员国国家财政债务监管的漏洞。“以希腊为例,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其做法会给欧洲经济附加上不可预测的风险”。
(3)缺乏对成员国在进入欧洲货币体系时缺乏对匿隐借款的假设抵押担保预案。欧洲中央银行同时也缺乏对成员国在进入欧洲货币体系时缺乏对匿隐借款的假设性抵押担保。欧洲中央银行应该完善一套体系,对准备加入欧盟国的成员假设其有一定漏检的国家债务,并对其估测的债务用一定比例的固定资产作为此风险的抵押,以确保在其国发生债务时对其应偿债务的抵消。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欧元区的财政整顿方案必须实施。总的来说,要重点关注如何达到结构性财政目标,而不是拘泥于名义目标,因为后者可能受经济状况影响。因此要让自动稳定机制在不面临市场压力的经济体中充分发挥作用。考虑到下行风险较大,财政脆弱性较低的经济体要随时准备好在风险变为现实的时候实施财政应急措施”。
二、中欧盟贸易关系的概述
1.中国同欧盟的贸易关系。欧洲联盟也称欧盟(european union)现拥有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金融、农业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它已经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1月—12月中国跟欧盟的贸易量是5670多亿美元”。我们出口额3500多亿,进口额2100多亿。欧洲也是中国进口技术的第一大来源地,欧洲经济的繁荣、发展,同中国是密切相关的。中欧贸易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取决于金融市场。
以希腊为导火索的债务危机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以及全欧洲,在欧元危机将进一步逼近欧元区的核心地带时。作为欧洲经济强体的法国、德国、英国,同欧盟其他的成员国,为了维护欧元的稳定实施了诸如财政紧缩的一揽子措施来帮助希腊及其他欧盟的债务国。其中实行的拉动欧盟经济增长,实现欧盟贸易顺差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对象,欧盟为了寻求中国的帮助,2012年德国元首默克尔对中国的访问,其目的就是,不断加强中国同欧盟在金融、贸易上的合作。从而缓解和维持目前欧元的稳定。
2.中国同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法国、德国、英国由于是驾驭欧盟贸易、经济、金融、农业的三架马车,这三国在欧盟央行中的话语权也是最多的,因此也是估测中欧贸易的走向以及发展的经济贸易风向标,中国同三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是反映中国同欧盟贸易走向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三个国家对中国的进出口的比例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欧元区的稳定与发展。那么这三个国家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如何,是我们分析欧债危机走向的一个重要依据。
(1)中国同法国的贸易关系情况。法国作为1964年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它已经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第十大贸易国、第四大对外援助国、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是我国在欧洲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欧盟统计局统计统计数字,2011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为530.0亿美元,增长17.0%”。其中,法国对中国出口186.8亿美元。增长28.8%,为法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法国自中国进口343.2亿美元,增长11.5%;法方逆差156.4亿美元,下降3.9%。中国成为法国第八大出口市场和第七大进口来源地。
(2)中国同德国的贸易关系情况。201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424亿美元,占中国对欧洲贸易总额的1/3,2011年中德贸易额达到1690亿美元中德两国的贸易额由建交之初1972年的2.7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690亿美元,增长600多倍。到2011年12月,德国在华设立企业7000余家,累计投资项目7500余个,对华实际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93亿美元;对华输出技术累计近1.6万项,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约占中国自欧盟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38%。德国对中国出口同比上升21.7%,达590亿欧元,中国超过荷兰、美国和法国对德的贸易,将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3)中国同英国国的贸易关系情况。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不仅拥有工业革命先行者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基础,而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继续保持了强大的产业实力和竞争优势。2011年英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706.4亿美元,增长10.8%。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140.4亿美元,增长24.2%;从中国进口566.0亿美元,增长7.9%。英国贸易逆差425.6亿美元,增长3.4%。
英国在欧盟中独立使用自己货币的国家,决定着它在对外贸易中有着灵活的汇率选择,中国在同英国的贸易中对于来自汇率风险的影响较小,中国同英国贸易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国在欧洲央行外汇储备金的比率,对英国实行新一轮的救助计划有着促进作用。
三、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由希猎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逐步进入了后欧洲债务危机时代,它仍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很大,对我国的贸易仍然存在间接的影响,欧债危机导致欧元持续贬值,欧洲各国进行的收缩财政政策以及缩小贸易逆差的举措,会造成外需萎缩,直接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对欧出口骤降19.4%。
欧盟实施的维护欧元的稳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着各国进出口贸易的比例,假设救济欧元计划流产,导致欧元区的分裂,回到各自使用各自国家货币的层面上,那将对贸易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混乱与损失。
中国贸易企业目前应准备假设性的预案与措施,使自己在中欧贸易中的损失减到最低风险。
1.对于后欧洲债危机影响,中国对欧出口以及外汇储备应怎样应对。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贸易有着影响,中国在进出口当中一般会受到币种及汇率的影响,虽然欧元并不是外贸主要结算货币,但国际结算中一般是以美元作为国际通用结算工具,欧元的稳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美元作为传导介质,2012年5月24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9980,即1欧元可兑换7.998元人民币,首次从2002年6月以来跌破“8”的整数关口。欧元汇率持续走低导致欧元贬值在短期内不会散去,在此期间人民币将被动升值,这样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品单位价值失去竞争优势,出现出口紧缩现象从而影响到出口,导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出现缩水。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灵活的人民币汇率,以应对来自欧盟的外贸冲击;同时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大量的进口以前被欧盟禁止出口到中国的技术含量高端产品,例如在机械工业、航天工业、核能工业等方面的高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对欧盟的投资,面对欧元贬值的情况,我国政府应加强鼓励一些大中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从而降低成本达到产业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2.如何应对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造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自从次信贷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贸易顺差,实施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从欧洲的角度来看,欧洲大幅度对中国开放其直接投资市场,开放高科技出口;中国扩大从欧盟的进口,这在一定空间上暂时平衡了中国同欧盟的贸易,但不管对于任何一方为了拉动其本国的经济增长,就会实施一些贸易保护与政府鼓励政策,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必须是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可比价格,若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销售,这种销售就显然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行为,此间形成的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就不能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新的贸易保护。
对以上情况中国应采取相应的预案,一方面在对欧盟出现出口紧缩时,也是中国从欧盟中扩大进口劣势项目的一个重要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应扩大对欧盟开放市场的直接投资,把自己强势的产品直接在其市场投资,获得成本的机会率,增加本国商品的竞争力。
3.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促使欧盟服务贸易的发展。2012年5月欧元对人民币跌破“8.0”以来,对国内的旅游相关产业有了一定的阻进作用,受到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对人民的贬值,造成人民币的升值,虽然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但对服务贸易是一种促进作用,以旅游业为例,2011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54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5.78%。2011年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出境旅游人数达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这说明了国内游客赴欧洲旅游是一个良好的佳期,随着欧洲对旅游产业的鼓励,实施更加灵活的旅游政策,将会造成我国赴欧游客量将成倍增长。
此外造成中欧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廉价的出游成本,以法国为例,2006年到法国旅游需要花费5000欧元,按当时汇率牌价1欧元EUR=10人民币CNY计算,中国去法国游客需要花费五万元人民币,这对于一些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按2012年8月8日汇率牌价1欧元(EUR) = 7.886人民币(CNY)来计算,兑换5000欧元需要39000人民币(按1欧元(EUR) = 7.8整人民币(CNY)计算),这就节省了11000元人民币,这样节省了游客在吃、穿、住、行方面的成本,因此当前是欧洲的旅游产业的一个旺盛时期。
4.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企业的浅度整合。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不好,需求很弱,企业订单少。从目前情况来分析,我国从欧洲进口的主要是航空器、高端机械产品,在这段时期会相对便宜些。而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是一些相对中端的产品,欧洲在实现贸易顺差的时期对国外的产品需求量不是很大。而且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中端产品的竞争力已经很弱了,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有了一定的影响。
从整体角度来看这就需要我们应积极的调整进出口比例,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且实施中国出口企业的浅度整合,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把握住欧盟市场,我们组织整合的企业去欧洲进行规模采购,使欧洲的企业家更多的了解中国,稳定在欧盟市场的贸易份额。
参考文献:
[1]希腊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百度互动:http://forex.eastmoney.com/news/7273,2010042873631610.html
[2]希腊债务危机:成也高盛败也高盛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0-3-08、http://forex.eastmoney.com/news/7273,2010042873631610.html
[3]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survey/so/2012/res092712bc.pdf
[4]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http://analysis.ec.com.cn/article/datamyfx/201204/1190773_1.html
[5]商务部欧洲司http://ozs.mofcom.gov.cn/aarticle/date/201203/201203080269 26.htmlhttp://analysis.ec.com.cn/article/datamyfx/201108/1160230_1.html
作者简介:
赵政旭(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