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村落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的富民之路

2014-10-10赖惠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美丽乡村

赖惠娟

摘 要:江南古村落包括荻浦、深澳、徐畈、环溪,2006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7年深澳被建设部、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区域内保存良好的明清期间古建筑140幢,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幢,单体建筑及聚落形态保存较好,是徽派建筑与浙西文化的完美结合,面对这样一宗庞大的珍贵遗产,保护无疑是第一责任。但是守着金饭碗并不能给村民带来“实惠”,近年来美丽乡村吸引到的游客也没有机会一圆入住古村之梦,而一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唤醒古村落这个沉睡的资本,成为江南镇着力破解的难题。近年来,江南镇从激活闲置古建筑入手,理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落实管理责任,走出了一条古村落循环保护的富民之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标准,美丽乡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倡导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9月,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桐庐县召开,桐庐县江南镇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深澳古村落,以溪村、荻浦村两个村作为试点项目。凭借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挖掘古村落的深厚底蕴,以闲置古建筑为切入点,坚持“创特色、出精品、求创新”,展现了美丽乡村富民建设的新契机。通过形式多样的古村落循环保护,递出了文化特色与产业循环的金名片,引起了全省乃至周边县市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江南古村落;美丽乡村;循环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37-03

一、江南古村落开发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个村庄,其中古村落大约有5000个,占全部村落数量不足1%。这些村落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但遗憾的是,一些古村落日渐破败甚至消失,古民居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减。近年来,江南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唤醒古村落这个沉睡的资本,作为古村落的最主要的实体形态,江南镇从激活闲置古建筑入手,理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落实管理责任,走出了一条古村落循环保护的富民之路,实现了更高水平的保护。

深澳、环溪、荻浦、徐畈等村形成江南古民居村落,由申屠氏在南宋初迁居桐溪而形成,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徐畈为申屠氏姻亲徐氏发展而来,主要为徐氏、申屠氏居住,这三个村的发展史和人文历史不可分割。环溪村为明代大儒周墩颐后代发展而成,存有较多古建筑。2006年4月,深澳村被公布为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荻浦村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非遗旅游民俗村。同时江南古村先后编辑出版《古风荻浦》《荻浦遗梦》《请莲环溪》、《春满江南》等文学作品。

江南古村落是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村落,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这里保存着众多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雕梁画栋的怀素堂,曲折幽深的地下长澳,铺满鹅卵石的小巷。这里有着纯朴豪迈的古老民风,同是复姓申屠,邻里间和睦相处。这里积淀了博大深厚的古镇文化,历代文人名士的传说,带有传奇色彩的用以庆贺活动的高空舞狮,由社庙活动演变而来的“过时节”这一文化及商贸交流活动。

江南古村落因其水系而名,申屠氏先人在规划村落建设时,首先规划了村落水系。深澳村的村落水系是一个独立的供排水系统,它由溪流、暗渠、明沟、坎井和水塘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各自独立,相互联系.

江南古村传统建筑,一部分就地取用溪中卵石砌墙,虽一、二百年,墙体依然挺拔;部分砖砌高墙,中间采用小杉树加固。木结构用料较为考究。建筑基本为“三间二弄”多进,在建筑内或设檐廊,或置重檐。特别是雕刻,可以代表清代传统南方木雕刻的最高水平。房屋的结构紧凑简洁,普遍使用石构件隔开木结构与地面的接触,因而建筑保存较好,可代表清代南方传统建筑成熟的工艺水平。 形成“两纵四横”的街巷格局,以南北向的老街与后居弄,东西向的怀素堂前弄、黄家弄、三房弄、前房弄、恭思堂弄构成深澳街巷的主骨架。

老街为传统的商业街,后居弄为主要的对外交通联系道路。深澳街巷特点为高墙窄巷,为了节约用地,民居之间的过往通道十分狭窄,形成高墙与窄巷之间的绝妙比例;卵石铺就的巷道蜿蜒曲折,深幽古朴,就地取材的卵石使街巷充满韵律和地方特色。

装饰表现手法多样,江南古民居雕饰的典型意义在于它的装饰图案几乎能反映中国古代建筑木雕的所有传统工艺手法。线刻、浮雕、圆雕、透雕都能在这里看到。这些木雕的生动造型,表现出传统工艺中高超的造型艺术。聚落与自然环境和谐江南古村整体格局是基于完善的水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村落以水为脉。

二、项目实施面临的难题

江南古村落包括荻浦、深澳、徐畈、环溪,2006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7年深澳被建设部、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万方的明清古建筑群气势恢弘,是徽派建筑与浙西文化的完美结合,面对这样一宗庞大的珍贵遗产,保护无疑是第一责任。但是守着金饭碗并不能给村民带来“实惠”,近年来美丽乡村吸引到的游客也没有机会一圆入住古村之梦,而一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在推进中面临着如下难题:

1.空心现象严重而造成的加速颓败。江南古村落内共有保存良好的明清期间古建筑140幢,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幢,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一方面,自然老化造成老房子的自然颓败和无力修复;另一方面,现代化发展进程对古村落构成的压力和威胁,村民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巢现象加速古村落的颓败。

2.知其价值而不愿居住的两难处境。村民知道古建筑存在价值,但不具备将古建筑的价值最大化的意识。历史遗留的古建筑光线弱、湿度大、隔音差、生活不便,村民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和品质的合理追求,对古建筑望而却步,一方面,眼睁睁看着资源,但不知如何利用;另一方面又无序地随意地抢占性的新建、翻建,与乡土环境、历史风貌不和谐的各类现代建材破坏着村落的古风古貌;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构成古村落保护的内部压力。endprint

3.维修费用奇高而造成资金保障难。古建筑因其雕刻精美、设计精湛而为人们惊叹,但正因此,维修成本高,加之这方面技艺的人员也越来越稀缺,维修成本奇高。为此,一方面考虑经费问题,维修的覆盖面不高,仅达26%;另一方面,虽维修好但无人气(不住人),后期管理跟不上,古建筑仍容易毁损,造成“二次浪费”。仅靠政府的一次修缮,根本无法实现古建筑的有效保护。

4.产权复杂而造成管理收购难度大。古建筑留存至今,经过土地改革,为多家所有,产权复杂,许多村民不能拆旧,只能建新,导致房屋越造越多,村庄越造越空。如深澳村的恭思堂拥有产权的户数达22户人家,使用权的分散造成相当一部分古建筑无人管理经营,处于自然损坏与人为破坏的危险中。

5.新农村建设而造成的建设性破化。因为审美、认知不同,保护意识不强烈,有些古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虽然对其修缮利用,但已失去原有风貌,没有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反而注入太多现在的元素,对其重新粉刷、焕然一新,但往往变成古不古、今不今“四不象”。

三、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

项目实施的总思路:以旅游开发来营造大环境,以“建筑为本、功能为魂”为原则来激活闲置古建筑,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体系,走将古村落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的富民之路。“古为今用”,寄保护寓利用之中。

(一)外围打造,筑巢引凤

大力实施连片整治工作,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成为全国美丽乡村样板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的“二次创业”,发展旅游产业、培育3A级景区,筑巢引凤,吸引客商。

1.改善村庄环境形象。对村庄环境的进行立体整治,实施村庄“洁化”工程,推进清洁桐庐、清水治污、四边三化、风景庭院创建等活动,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长效机制;实施村庄“美化”工程,整治破败屋基、赤膊墙,美化墙体,绿化提升;实施村庄“序化”工程,在村内道路基本完成硬化的基础上,2010年对村老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对两边房屋立面整治,修旧如旧,成为了古韵风味浓郁的一条街;2011年,又投入1 000多万元,实施“三线入地”(电线、宽带、数字电视)、中心大道白改黑等一系列工程,村庄整体环境实现华丽转变。

2.完备旅游基础要素。以“全域景区”的理念,完备旅游基础要素,搭建旅游大框架:一是景区形象要素建设,完善游客咨询中心、标示标牌、导览图、画册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鹅卵石道路、公厕、纳凉亭,荻浦入村口景观设计基本完成,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规划已完成。三是景点项目建设,申屠氏祠堂、爱莲堂等主要景点已添加手机二维码,注入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其旅游内容。

3.打造亮点旅游项目。以连片大规模开发,打造特色田园景观项目旅游项目,短期内迅速集聚人气、做旺市场。环溪连片开发300亩莲海;荻浦连片千亩花海,首期推出100亩。满足都市人追求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吸引大批考察团和自驾游游客。黄金周5天自驾游游客达3.5万人次,自黄金周以来,景区日平均接待量可达5 000~6 000人次,特别是10月27号当天,游客1.5万人次。

(二)集体流转,统一经营

采用集体统一流转、统一租赁、统一出租的模式,由集体出面对古村落内的闲置古建筑、牛栏等按照统一基准价租赁。一是成立机构,明确职责。成立江南古村落管理委员会,下设旅游公司,在各村设立子公司,子公司成员由村两委会担任,由子公司负责跟拥有闲置古建筑产权的村民谈判租赁事宜,包括租赁期限、租赁合同、租赁方式等。而管委会负责跟投资商谈判投资闲置空房事宜,包括项目的定位、目标群体、区域选择等。二是摸底调查,掌握资源。在形成全民旅游意识前,将古村落内的重要资源掌握在旅游公司手中。目前,子公司已统一租赁60幢闲置古建筑,借助激活闲置古建筑,以点及面,带动古村落其他闲置空房的盘活,实现地尽其用。荻浦出租给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26幢闲置空房发展居家养老项目。

(三)差异规划,分类推进

将古村落内的闲置空房实行错位竞争,突出个性特质。因村错位。根据《桐庐县深澳历史文化名村(荻浦、徐畈、环溪)保护规划》、《桐庐县深澳古村落旅游开发规划》、《江南镇深澳片古村落旅游规划》,荻浦村基于景观农业侧重于休闲度假类项目,环溪村基于自然风光侧重于生态风情类项目,深澳村基于古建筑群侧重于纯中式项目。因片错位。荻浦的造纸坊区块引进休闲住宿以及配套定制的情侣餐厅项目,屠家塘区块打造酒吧茶吧“另类”区域,孝义故居区块引进高档创意民宿,花海区块设置传统小吃一条街。

将古村落的闲置古建筑实现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一是服务型。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医务室、猪栏茶吧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的设立,使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进一步盘活村内闲置空房。二是文化型。文化礼堂将原本闲置的礼堂改造成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身心美”的重要场所。同时,尚志堂推出百寿宴、绍德堂展示民族音乐、爱莲堂变身廉政教育基地、咸和堂打造“江南贡院”、姚母故居深入绣花鞋文化、兰桂堂开办唐毅画室等。三是效益型,如牛栏咖啡、仓园厅等。

(四)政府引导,规范管理

作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的视察点,面对悄然兴起的乡村旅游,村民起初无动于衷,而我镇采用“政府搭台,村民唱戏”的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利用闲置空房发展乡村旅游业态培育。政策扶持。通过提供桌椅、凉伞、每张床位补助、每张餐桌补助、“绿色”政策等形式扶持游览线路上闲置房屋的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小吃店等。实体引导。将废弃牛栏打造成别具一格的牛栏咖啡、将仓园厅打造成传统小吃经营店,更新百姓变废为宝,发展旅游业态的观念。统一规范。成立农家乐合作社,对民宿、农家乐、小吃店实行“三统一”,即服务标准、价格档次、硬件配备。业主的广告牌、方向指示牌等必须按照管委会的要求制作和设置。

四、项目开发主要成效endprint

1.古村落资源转化为资本。古建筑得到了实质性保护利用,目前已经有部分被利用开发,尚有一部分古建筑也在待嫁而沽,成为投资商的“热门点”。同时,以点及面,借助激活闲置古建筑,带动古村落其他闲置空房的盘活,古村落资源得到传承的同时,又转化为后续保护与发展的资本。

2.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助力。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激活闲置古建筑,发展了古村落旅游。反之,古村落旅游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向纵深化,促进产业“业态化”,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自我维系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古村落旅游得到发展。通过古建筑相关旅游业态的形成,解决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提供古村落旅游的发展空间。周言定、申屠成功、申屠慧芳等村民主动将自家空房改造成民宿,周永烈、吴增成、申屠立军将废置箱包厂改造成酒店。看到孝义农庄一餐38桌的流水席,项国英、周志龙、周雯、申屠米伟等村民纷纷开设农家乐。目睹牛栏咖啡、仓园厅传统小吃的火爆,周桑林、周玉忠、宋生莲、江志军等村民陆续经营奶茶店、烧烤屋以及糊麦裹、油机、麻糍等南乡传统小吃。截止日前,古村落新增农家乐11家、小吃店12家、奶茶店两家、土特产店两家,还有很多村民都陆续准备将空房利用发展各类旅游业态。百姓纷纷在家门口开设农家乐、经营特色小吃、发展特色种养植业等等,实现了百姓在家就可“坐享其成”。

五、项目开发创新亮点

1.集体流转破解产权复杂、租赁市场价格不一的问题,村委统一租赁避免老百姓因租赁时间不一样而产生差价的不平衡心态。子公司的成立为投资商解决前期租赁难问题。

2.统一经营破解各类业主无序、恶性竞争的怪圈,避免“强卖”现象,引导经营者在提高服务质量、创新特色、改善环境上下工夫,提高游客在任何一家农家乐消费都能享受到同样高质量的服务。

3.差异推进破解业态的同一性现象,因村错位、因片错位,避免同样的经营理念,避免古村落内部同质性竞争,丰富古建筑的利用开发、提高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循环发展以及游客的多项选择。

4.创意打造破解古村落过于庄重严肃的局面,牛栏咖啡将国外最时尚的咖啡与国内最土的猪栏牛棚结合,打造成别具风味的格调。莲海和花海使得古村落与景观农业相得益彰,满足都市人追求大自然田园风光的需求。

5.分类实施破解古建筑因过度商业化而造成破坏的难题,尊重历史,业态的打造根据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传承文化,旅游产品设置体现古朴而富有传统的乡风民俗。

这些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中国古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旅游价值正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古民居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众多的旅游者对古村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兴起了游古村、访古镇的旅游潮,这股澎流为古村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旅游潮流。

参考文献:

[1] 唐踔.古村落及村落文化遗产保护[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牛萌,刘华.浅议古村落的保护策略——以山西宁化古成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1).

[3] 王中锋,金荣科.刍议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J].现代农业科学,2009,(6).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美丽乡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