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FID的血液管理技术

2014-10-10郑茹琼邹涛傅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物联网

郑茹琼 邹涛 傅饶

摘要:血液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采用的条形码技术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RFID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是数据存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在血液管理中使用RFID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血液采集、运输、调配和管理,并且为行业联网管理打好基础。

关键词:血液管理;RFID;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4-5793-02

The Technology of Blood Management Based on RFID

ZHENG Ru-qiong1, ZOU Tao1,FU Rao2

(1.The Blood Center of Nanchong, Nanchong 637000,China;2.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Bloo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bar code technology currently adopted gradually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y. RFID as a basi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data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he use of RFID technology in blood management, can be a very good solution to the blood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for the industry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network management.

Key words: blood management; RFI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1 概述

血液管理是血站管理的主要业务,也是血站和医院之间重要的互通业务。在血站管理的规章制度中,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以下环节:献血者报名——献血者体检——血样检测——血液采集——血液入库——血液库内管理——血液出库(主要去向为医院)——医院为患者输血(或其他血液制品)——输血后反应监测。在以上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操作,包括数据录入、数据读取、数据变更等等。在传统的血液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条形码技术保存信息,在初期的管理中减少了一定的人工工作量,但随着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完善化,条形码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要求。首先,条形码标签为只读标签,且信息存储量少,其信息存储方式为关联式存储而非直接式存储,还需要配套的信息载体和读取设备。其次,条形码为被动式读取标签,读取方式决定了条形码必须置于物品外层,这就会有标签受潮或磨损的隐患,造成其可读性较差。为了更好的对血液进行科学管理,引入物联网行业中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血液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2 RFID技术

2.1 RFID技术基本特点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现今一种主流的通信技术,在物联网行业大浪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传统的条形码被动式图形读取方式比较,RFID不需要数据目标和识别系统之间建立光学或者机械接触,而是通过特定的低频、高频、超高频或者微波等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信息数据,因此,RFID标签不受识别器视线限制,只要位于识别器范围内即可,因此可以嵌入数据目标内部。

标准的RFID部件由三部分组成,应答器作为数据传输部件,一般使用具有电子ID的标签,阅读器作为信息存储部件,可以读取和写入目标对象的信息数据,应用软件系统用于把数据进一步处理提供给识别应用系统使用。

2.2 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目前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物联网体系结构中,RFID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感知层的功能为对象识别和信息获取,传输层的功能为数据交流传递,应用层的功能为信息处理和人机交流。RFID就是感知层的重要元件之一,它就相当于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对对象获得信息感知和数据采集,可以说,RFID技术的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技术之一。

3 RFID在血液管理中的应用

以物联网的概念对血液进行管理,是血站功能的一大提升,利用RFID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可以搭建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用血、科学用血。

3.1 血液管理中信息需求

在血液管理中,血液是信息的主要对象,在各个环节中,都关联到大量的数据收集、数据读取、数据更新操作,而血液又是十分重要珍贵的医疗资源,如果合理的在各个环节对数据进行操作,实现百分百的安全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1)献血登记信息。以往的献血信息登记往往采用人工填表进行,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全或者虚假,在用血时,也会为此耗费大量的精力核对。部分城市已经推出实名制献血,利用二代身份证的可读性,读取献血者信息。如果使用RFID技术,将献血信息写入电子标签,这样就可以确保血液原始信息完整性。

2)血液质量信息。血液质量包括初检质量和复查质量,初检质量是在血液收集时的简单检测,如血型等,对献血者当时的身体情况只能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观察获得,在医疗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户医疗卡作为掌握献血者身体情况的一手资料,当然,这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血液采集后,还需要进行复检,这时会产生更多的相关信息,如血小板数量等专业参数,这些都是血液合格的重要指标,使用RFID技术,可以轻松的实现新数据的继续写入,而不用再增加标签。

3)血液库内管理。血液复检入库后,就是库内管理,血液是常用医疗资源,使用时主要是医院申请,城市血站必须对站内血液的库存量、血型比例和需求动态有详细的掌握。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入库出库都需要人工扫描,这样血液管理的效率非常低,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的血液也不利于保持,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感知式扫描,安全高效,并且还可加装温度传感器,对每袋血液进行实时温度监控。

3.2 RFID信息实现

实际使用中,RFID读写器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天线、射频通信、处理器、接口和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

通过天线将经过射频通信模块调制后的指令信息发送给标签,同时也接收并解调来自标签的射频信号。信息数据的编码、指令的响应和信号数据的校验由处理器模块完成,标准接口模块用于处理器模块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根据电子标签规格,将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用户内存区划分为若干内存块,分别存放血液信息(采集时间、血型、编码等)、献血者信息、出入库信息和预留数据区(用血医院和患者信息),所有信息数据编码应符合ISBT 128规范。所有RIFD标签采用出厂时写入的全球唯一的UID编号,以实现标签唯一性。

4 结论

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其相关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各行业发展更加科学化,RFID技术就是在近年来大放异彩的物联网基础技术之一。在血液管理中,使用RFID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可以为血液科学高效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解决现有条形码技术的不足。但在RFID标签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统一规范和降低成本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斌. RFID技术及其在医疗行业中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

[2] 胡立功.血站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血液管理,2006(9).

[3] 游战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薛清.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0(5).

猜你喜欢

物联网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