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专业化小城镇经济职能分类研究*

2014-10-10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闫二旺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39期
关键词:亚类县区小城镇

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闫二旺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薄 凡

国内学者对“小城镇”一词的说法众多,使用范围不甚明确。根据当前通用理论,结合山西省新近出台的城镇建设政策,本文将小城镇的范围确定为县级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据此理解,山西省现有的小城镇包括11个县级市、85个县城和564个建制镇。长期以来,小城镇建设在各个行政区域“各自为政”的环境下实施,未能形成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此外,各个行政区域都力求以当地行政中心带动全区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小城镇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因此无法充分实施适于当地状况的城镇化战略。

从2011年起山西省政府着手推行“双百”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倡导“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围绕省内近百个县城,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特色城镇,并计划在5年内将100个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突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业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具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镇,打造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农业大镇和旅游名镇。为了确立各个小城镇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从城镇经济职能的角度对山西省的县级单位和重点镇进行分类,对各类专业化小城镇的性质作出深刻的剖析,从而了解每一类小城镇的产业组成及特色,寻求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专业化小城镇的分类方法

(一)分类方法。

借鉴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本文对专业化小城镇的分类以多变量Q型聚类分析法为主。它从样本数据出发,依据变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逐次聚合的方式将具有共同特点的样本结合在一起,最终给出小城镇经济职能的分类结构。

聚类分析只是建立在整合数据的基础上将指标相似的小城镇进行归类而缺乏对产业构成及特色的识别,因此需要用纳尔逊统计分析法辅助辨析每个小城镇的职能强度,以实现小城镇专业化经济职能的分类。1955年纳尔逊在《美国城市的服务分类》中将美国24个行业归并为加工工业、零售业、专门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私人服务业、公共行政、批发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矿业9种经济活动,以这9种活动的劳动力结构百分比为变量,求出其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以高于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为城镇主导职能的标准、以高于均值以上几个标准差表示该职能的强度,对897个城市进行了分类。这种方法把各个城市放入一定区域的城市总体中加以研究,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城市所属的类型,同时说明了城市的主导产业部门所应达到的就业规模,但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相比职工从业比例高的部门不一定在本市各部门的劳动力结构中突出,且分类过程中忽略了规模因素的影响。[1]

(二)指标选取。

尽管以县城为研究对象更切合小城镇的概念,但当前缺乏细化到县城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故本文只能以整个县区为分类对象,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2011》选用县区整体的经济指标进行聚类。所幸县城是县区的经济中心,县区的经济优势往往也是县城的优势所在,因此可以通过县区的经济职能来确定县城的经济职能。

选取的指标力求体现城镇职能的三要素,即“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既包括对各小城镇产业结构进行对比的结构性指标,又包括能反映小城镇各产业部门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以及体现小城镇职能规模的规模性指标。[2]因此,本文采用三次产业占比3个结构性指标初步判断各城镇的产业结构,选用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工业总产值、旅游餐饮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煤炭资源储量5个指标来大体衡量小城镇的农业、工业、旅游业、商贸业和矿业等专业化部门以及相应的职能规模,此外,通过地区人均产值和人口密度2个指标来考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便进行小城镇经济实力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纳尔逊分类原理分别求出这9个指标的均值加0.5个标准差作为衡量专业化小城镇职能强度的标准。

虽然各部门的产值比重或就业人口比重等结构性指标能较恰当地反映不同经济职能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是这些指标的统计资料并不完善,文章只得选取各县共有的统计指标来做聚类分析,故一些指标并非是代表相应专业化部门发展状况的最佳指标,比如煤炭产量或交易额可直接反映某区工矿业的发展水平,而文中所选的煤炭资源储备量所反映的资源禀赋状况,更能说明区域的发展潜力。又如:衡量小城镇的旅游、商贸职能时如果加入客流量、货流量等指标则更为全面。所以,下文在专业化小城镇的分类研究时引入了定性分析以求尽量弥补这些缺憾,保证分类的客观性。

(三)数据处理。

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由于搜集的数据在数量级和计量单位上的差别而使各变量间不具有综合性、可比性。因此对数据做z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xi为变量的均值;si为变量的标准差。

二、山西省专业化小城镇分类结果

(一)聚类结果。

参考城市职能聚类分析已有的成果和经验,本文使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来测量样本间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即两个样本间的距离为各变量值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其中:xi和yi均是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采用沃德误差法(Ward's Error Method)进行系统聚合,以保证当两个组被归并为一个组时,所增加的平方误差和最小。

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以上运算并作出树状图。

(二)纳尔逊统计分类结果。

只要代表某城镇某种产业部门发展水平的样本数据高于均值加0.5个标准差,则认为该产业为相应小城镇的专业化职能。同时对指标高于均值的县级单位在分类时也给予关注,测量结果见表2。

(三)专业化小城镇的归类。

根据树状图,首先,我们按距离系数11.5将96个县级单位划分为3个大类,综合衡量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自下而上,第一大类(Ⅰ)是综合实力型小城镇,三次产业水平高、经济最发达,包括34个县区;第二大类(Ⅱ)是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大,共有37个县区;第三大类(Ⅲ)是农业发展型小城镇,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经济较落后,共含24个县区。

表1 纳尔逊描述统计

表2 具备专业化职能的县级单位

表3 经济职能较高的县级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距离系数8为界,参照纳尔逊分类统计结果,按各地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划分出9个亚类。第一大类中分为三个亚类,第一个亚类(Ⅰ1)产业结构均衡、经济发达的12个县区为全面发展型小城镇;第二亚类(Ⅰ2a)工业职能强度大而矿产资源丰富的17个县区为工矿发达型小城镇;第三亚类(Ⅰ3)工业基础良好而旅游、商贸职能强度大的5个县区为旅游—工业发达型。第二个大类包括4个亚类,第四亚类(Ⅱ2b)以工矿业为主导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11个县区为工矿主导型小城镇;第五亚类(Ⅱ2c)以工矿业为主导但经济欠发达的18个县区是工矿发展型小城镇;第六亚类(Ⅱ4)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工业产值较高的4个县区是加工—制造型小城镇;第七亚类(Ⅱ3)工业、旅游业并重但地区生产总值偏低的4个县区为旅游—工业发展型小城镇。第三大类中共有两个亚类,第八亚类(Ⅲ5)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实力较弱的4个县区为商贸—旅游发展型小城镇;第九亚类(Ⅲ6)粮食单产高、农业职能强度较大的21个县区为农业主导型小城镇。[3]

由于价格指数变动的影响以及所用指标只是反映某区主导产业的主要方面等因素,聚类分析时亚类的划分基本上以距离系数8为界,同时结合各地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特征,以便充分反映小城镇的实际状况及其特殊性。另外,归类时对大同县、垣曲县和静乐县作出调整。最终分类结果见表4。

三、山西省专业化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以上述亚类的划分为基础,从经济职能的角度将分属于9个亚类的小城镇归为6种专业化类型,探究每类专业化小城镇存在的问题和应有的发展模式,并以典型的小城镇来说明每种专业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和策略。

(一)全面发展型小城镇。

全面发展型小城镇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构建多元产业结构,使得产业间能相互扶持、协调发展,拓宽了收入来源渠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保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这类小城镇的地区生产总值高、人口密度大,多是县级市和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或是处于城郊区的重点城镇。由于该类小城镇最接近于城市的形态,是城乡过渡最重要的地带,所以产业结构的升级、人地矛盾的缓和及基础设施的改善等任务显得尤为紧迫。然而“大推进”战略毕竟在尚未走向现代化的小城镇中难以实现,因此全面发展型小城镇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应在多元布局的同时注重集中力量培育重点项目来保持强大的经济竞争力,逐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的改革应当及时跟进,避免伴随着经济增长所引起的人口激增、社会矛盾和环境污染等难题成为小城镇无法承受之重。

表4 专业化小城镇的聚类结果

徐沟镇以工业为主导的多样化产业布局堪称全面发展型小城镇中的楷模。徐沟镇是清徐县河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商贸发展中心。多年来,徐沟镇以工业为主导发展了水泵厂、粮油厂等多家骨干企业;建立了西楚王花卉基地、庄子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西北坊千亩枣园示范生态园区以及东南坊梅花鹿、鸵鸟养殖场,使农业经营多样化;重视文化产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繁荣。有重点、全方位的布局令全镇呈现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二)工矿型小城镇。

山西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早期重工业战略的导向使工矿业成为许多资源型区域的主导产业。聚类分析的结果中这类小城镇数量众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涵盖了三个亚类。其一是工矿发达型小城镇,这类小城镇具有深厚的工矿业基础,产业链延伸长、工业化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虽然该类小城镇的产业根基较深,却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中面临着技术提升、发展生态产业等改造和升级的普遍问题。其余两种工矿型小城镇同属于工业主导型,其中,工业产值比重大、人均生产总值较高的是工矿主导型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中分布着许多山西省的重点煤矿,经济发展主要受益于矿产资源但缺乏对其他产业的投入,致使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均生产总值较少的是工矿发展型小城镇,该类小城镇还未摆脱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初级加工的依赖,应借鉴工矿发达型小城镇的发展模式立足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工业化水平。尽管三种工矿型小城镇的发展程度不一,但其共同的症结在于工矿业“一元独大”的产业结构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失衡。[4]此外,依靠矿产资源兴起的产业若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则免不了要受到“资源诅咒”的威胁,因此,粗放型的工矿业向生态产业转型也是山西这个能源基地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之步。

盂县的南娄镇通过工业园区的建立将煤炭业及其相关产业纳入循环经济的轨道,既保存了既有的产业优势又实现了向“绿色产业”的转变。镇内矿产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以煤炭和耐火材料为主导,核桃露饮品、水泥和焦炭等多样发展的工业产业布局。为了保存当地先行的工矿业优势,该镇打造了五大工业园区,即南楼集团循环经济园区、下曹工业集团铸造园区、西小坪耐火材料园区、晋玉焦化园区和中信集团焦化园区,将煤炭业和耐火材料业等传统产业纳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针对煤炭业,南娄镇还陆续收购了盂县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和玉西煤矿等煤炭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低成本扩张,走出一条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

(三)加工—制造型小城镇。

在工业主导型城镇中,结合第二产业比重及产业发展水平划分出以加工工业或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这类小城镇大多是临近资源型地区或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区位优势发展起相当规模的工业。具备良好工业基础的工矿型小城镇也有潜力向这类小城镇转型。改革开放初,迅速崛起的乡镇工业企业遍布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政策扶持不足,企业集聚程度低,加工—制造型小城镇的数量较少、发展程度低,而且大部分乡镇企业主要采用传统技艺和家族制管理,虽挑起了现代工业的“大梁”但抗风险能力差,难以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和实现规模经济,所以,落后的技艺、分散的管理和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是改良这类小城镇生存状态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晋昌镇是“中国锻造之乡”——定襄县的经济中心,镇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0%。建立在传统锻造技艺上的锻造业占据了该镇乡镇企业的“半壁江山”。锻造业“一枝独秀”的局面给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失衡。而行业内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规模小、高能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锻造业的发展。[5]金融危机后,晋昌镇对锻造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部分粗放型小规模企业被淘汰,优势企业的产品生产向高科技转变,以芳兰锻造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开发大新不锈钢锻件、精密环件等产品,使锻造业向装备制造业升级。

(四)旅游—工业型小城镇。

山西省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不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发展旅游业往往能带动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但是在山西省众多小城镇中,以旅游业和商贸业为单一职能的小城镇数量极少。本文将分属于第一大类、旅游职能强、人均生产总值高的旅游—工业发达型小城镇与分属于第二大类、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的旅游—工业发展型小城镇归为旅游—工业型小城镇。这类小城镇在凭借工矿业奠定的稳固经济基础上,进行旅游业和商贸业的“二次创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拓宽了当地收入的渠道。就该类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及其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一、布局相对分散,不利于吸引大量的游客,且由于基础设施、商贸业和旅游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而增加了旅游业的发展难度,因此区内旅游业总处于产业布局中“连带”的地位,资金投入匮乏、开发力度不足,难以成为小城镇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影响力远不及煤炭业深远,急需予以重点规划,全力维持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部分工矿型小城镇后期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跨越的支柱产业。

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完成了以煤铁产业为主导产业向旅游业引领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北留镇依托传统的煤铁产业跻身“明星乡镇”的行列后,积极投身二次创业。这个晋南的能源重镇同时也是一个享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古镇。全镇共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4个“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北留镇累计投入3亿多元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并与周边地域的旅游景点联合形成旅游专线,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城镇,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北留镇因之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重点镇”。

(五)商贸—旅游型发展型小城镇。

商贸业与旅游业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从纳尔逊统计分类结果可知,旅游职能强的地区一般商贸职能也较强。就各县区情况来看,除了在发达工矿业基础上兴起旅游业的小城镇外,还有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单纯地依托区内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旅游业和商贸业的小城镇。尽管这类小城镇以旅游和商贸为主要职能,但当地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很高,旅游业、商贸业规模较小。分析4个商贸—旅游发展型小城镇可知,这些地区又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县,其中五台县和太谷县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该类小城镇在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应注重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培育基础工业,从而能以实业支持旅游业、商贸业的发展。为了壮大当地的旅游业,还要与众多旅游—工业型小城镇联手,靠旅游资源的“集群”争取更多的客流量和货流量。

台怀镇地处五台山风景区的中心腹地,集中了五台山一半以上的佛教寺院,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名镇。镇内虽无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却围绕着当地旅游业而发展了特色农业和商贸业:利用清凉的气候条件、独有的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棕壤种植喜阴作物,开发出台蘑、台参、降龙木和般若泉矿泉水等一系列土特产;发扬太平街为寺院和信徒生产银器、铜器和铁木器的手工业传统;将杨林街等主要干道建设为商业街。这些举措都为佛教旅游品牌的打造增辉。在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际,台怀镇计划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寺院集群区,以集中的寺院古迹、隽丽的风景名胜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六)农业主导型小城镇。

农业主导型小城镇主要分布在晋北盆地和晋南地区。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多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后续发展起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当地受益于农业的同时也对产业结构埋下了风险。过高的第一产业比重意味着该类小城镇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经营目标旨在粮食增产而忽略了农产品多种用途的开发,农业技术落后、加工工业发展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因此,该类小城镇普遍经济落后,面临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重任务。某个地区农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当地的经济只能停留在基础产业的水平,而应将农业作为活跃整个产业结构的起点,提高农业技术、建立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加工工业,逐步推进与之配套的运输业、商贸业等行业的兴起,以农业带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6]

吕梁市柳林县留誉镇素有“米粮川”之称。从2008年起,联盛农业集团与留誉镇开始联手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建立以特色经济林栽植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和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循环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产业体系、开发以特色宜居名镇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化道路虽然极具艰辛,却为这一个黄土高坡上的偏僻小镇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诚然,地域的限制阻碍了现代化的步伐,但基于传统优势上的改革和光大是农业型小城镇打破落后风貌必须跨越的一步。

四、小结与启示

采用多变量聚类分析法与纳尔逊统计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专业化小城镇经济职能的分类,既能客观地将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小城镇予以归类,又能明确各个小城镇的职能特征和职能类型,从而便于小城镇专业化类型的命名和比较,对专业化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但分类过程中受到统计资料的限制,选取的指标仍待补充和改进。

[1]周一星、R.布雷德肖:《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载于《地理学报》1988年第4期,第287~298页。

[2]徐红宇、陈忠暖、李志勇:《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综述》,载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2期。

[3]张复明、郭文炯:《城市职能体系的若干理论思考》,载于《经济地理》1999年第3期,第19~23页。

[4]山西农业大学课题组:《农普课题:山西省小城镇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山西统计信息网,2009年。

[5]张向阳、景普秋:《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特征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载于《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孟宪玲、尹雯婕:《山西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及对策》,载于《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S1期。

猜你喜欢

亚类县区小城镇
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中国山地草地亚类分类研究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免疫球蛋白G亚型检测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Eval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polypharmacy and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IgG亚类特点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