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雨同奏”自主高效之歌

2014-10-10秦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雨景山林写作方法

秦伟

《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清新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根据阅读课文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自定目标,有的放矢

怎样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怎样在课堂上提高效率?我想,选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关键。

课前,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目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山雨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而且抓住了主要问题)

2.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来解决。(注重基础知识)

3.课前要收集关于雨的诗句或描写片段。(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及延伸)

4.如果课文的写作方法或语言特点是自己在写作中不常用的,要学着写一写。(读为所用,方能长进)

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带着学习目的,学生在课下就完成了上述目标2和目标3。

二、自学目标,交流目标

上课时,导入部分主要交流学生所收集的有关雨的古诗句和描写片段,形式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会怎样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经历纷纷发表见解:

学生一:按照雨来前、雨来时、雨过后的顺序写,重点写雨来时。

学生二: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作文更生动。

学生三:可以写雨景,还可以写雨中的人。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情在哪里?如果没有对雨的爱,语言表达中怎会有情?如果没有对雨的细致观察和用心倾听,又何来对雨的情?如果只是认为掌握了写作方法,会运用写作技巧,就能写出一篇感人的作文来,无疑是缘木求鱼。

根据学生制定的目标,我引导他们把目标1和课文的连接语融合,整理为:“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使目标更具体、更细致。出示目标1,小组合作学习,并做记录。

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我从( )这句话中体会到了( ),特别是( )这个词语或( )这个短语( ),说明作者( )。

在交流中,学生渐渐发现山雨是那么美,它像无字的歌谣,像优雅的小曲,“雨在山中,山在雨中” “山雨同奏”,作者对山雨的浓浓之情融入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中。特别是描写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学生交流如下:

学生一:我从“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这句话中体会到是雨给山林帯来了颜色,“改变”一词,突出了雨的主动性,好像雨和山林是好朋友,要给山林换一身新衣。

学生二: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墨绿、翠绿、淡青、金黄,还有火一般的红色”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通过仔细阅读这一段,我明白了因为“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流”字说明绿色是流动的,作者看到了绿,感受到了绿的美。所以作者“满眼是绿,满心是绿”,“绿”成为山林的主色调。

当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明白“绿”也流进了学生眼里,流进了学生心中。

三、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可以试着仿写,最后总结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收获。

教学反思:

自主高效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

首先,自定目标。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学习的要求通过目标展示出来,最终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学习过程中的喜悦。这种愉悦的体验会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次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针对性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向,使其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领悟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最后,针对性训练。读与写就像一对双胞胎,不可分离。读出文章的味道,品出作者的情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这应该是本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责 编 木 子)

猜你喜欢

雨景山林写作方法
枫 叶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看雨景
画一画,写一写
雨停了
大雨之夜
如果相爱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