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冻应该怎么冻

2014-10-09Jimmy

孩子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入秋凉席温差

Jimmy

“春捂秋冻”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养生习俗,很多有经验的家长表示,入秋“冻一冻”,孩子身体更好。但是儿科医生却表示,每年初秋都会出现一个感冒小高峰,大部分都是因为着凉引起的。

这“秋冻”还究竟要不要冻呢?

“秋冻”准确的含义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通过适宜的凉爽刺激,达到锻炼身体耐寒性的目的。但是,秋季以收敛为主,如果太敞开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小朋友,如果没有及时添衣,就容易感冒。所以早晚要多备一件衣服,白天送孩子入园后,将多加的衣物除去即可。

“秋冻”只是让皮肤接受外界的寒冷刺激,但是对于内脏,秋冻万万不可。从保护脾胃角度来说,爱吃冷食、瓜果、冷饮的孩子,入秋后要注意节制了,否则,会让本来就处于虚冷状态下的脾胃更加虚弱。

即使是外部皮肤,有三个部位也不能轻易受冻:

不能冻肚子。因为肚脐没有皮下脂肪,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

关节不要受冻。如果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短裤、裙子,会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

脚也不能冻。因为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脚冷则冷全身”,一旦全身发冷,就容易感冒。夏天还好说,入秋之后,孩子光脚的次数要尽量减少。

孩子天生怕热,虽然已经入秋,但还是会经常嚷着好热,要求开空调,或者喜欢睡在凉席上。这时家长就要多费点心,在保证凉爽的同时,避免着凉:在空调环境中,记得给孩子穿上长衣长裤,避免孩子直接坐在地板上;晚上睡觉时,空调尽量不要吹整晚;在清晨时分,要记得再给孩子盖多点。

入秋之后,最好撤去凉席,以免诱发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会发展成为燥咳。

平常易气短、食欲不振、手脚冰凉、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孩子,因为脾胃已经不和,不适合秋冻;有慢性支气管病、哮喘病等病史的孩子也不宜,因为一旦着凉,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有的孩子,一到秋冬就经常感冒,每个月1~2次,医学上称为“易感儿”,这类小孩也不能秋冻。

但这三类孩子,可以从夏末开始,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这也有助于提高耐寒能力。

南方秋凉迟,日间温差变化不大,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过快添衣,可适当延长“秋冻”时间。北方则不同,说冷就冷,昼夜温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冻”,以防感染风寒。

猜你喜欢

入秋凉席温差
入秋后养猪注意这些问题
如何选一款舒适的凉席?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夏天到 选张好凉席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别让“爱美病”带你入秋
时尚入秋心机get
铺凉席前别忘先驱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