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4-10-09熊振海邵则淮
熊振海 邵则淮
摘 要:着眼于《物理化学》课程自身学习难度较大和非化学类专业对学科教育基础课的需求特征,笔者探索了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本校某非化学专业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结以及与同期另外一个未采用该教学模式班级教学效果的对比,试图与同行共同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改进方法。
关键词:案例研究型 团队学习 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0-02
在传统化学四大分支中,《物理化学》对学生的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要求比较高,也比较抽象,因此,被公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与此同时,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拼命理解、记忆到的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律,也并不见得就会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需要掌握得特别熟练。
本校《物理化学》课程面向超过20个专业进行学科教育基础课授课,学生的知识基础、课程期望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教学需求都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给学生很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案例,在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种状况,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课程组决定对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为主和以卷面考试定成绩(卷面考试占70%)的方式,大胆引进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通过增加课外研讨的成绩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因材施教。
1 教学与考核方案的制定
为了确保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笔者在查阅兄弟院校研究论文[1~5]的基础上,重点参考了万里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并通过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精心筛选,并认真考察了该专业的一些情况,确定了30个知识点的近40个案例,供12个小组的同学自由选择。
1.1 实施方案
1.1.1 研讨小组分组规则
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在小组成员结构安排上,主要由学生自由组合。组长负责人任务分配、课后研讨召集和书面材料的收集;主持人和记录员分别负责课后研讨的主持和记录;发言人负责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撰写小组学习报告,并在课堂讨论中制作PPT进行工作汇报。
1.1.2 研讨主题的确定
(1)由主讲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拟订备选研讨主题,再提交课程改革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主题选择主要涉及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一些理论授课无法展开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各小组在研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备选主题做适当调整,并与主讲教师及时沟通。(2)主讲教师提前2~3周向各学习研讨小组分配研讨主题,各研讨小组组长进一步将本分组承担的研讨任务细分到每个小组成员,确保每个组员负责承担一个研讨主题下子题目的研讨资料收集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1.1.3 学习研讨资料的收集与学习(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1)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及其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讨主题开展资料收集工作。(2)每一研讨主题应制作一份学习研讨资料清单,资料数量为5~10篇。(3)要求收集资料的组员认真阅读并归纳总结所收集的资料。
1.1.4 各小组组长在本组资料收集工作结束后、课堂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召集本组成员就所承担的各项研讨主题进行课余自主研讨(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该课余学习研讨活动要由指定的记录员做好相应的分组学习研讨记录,并及時提交给小组发言人。
1.1.5 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
(1)每一个分组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并提交给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2)小组发言人在综合课余研讨主要观点、参考分组学习研讨记录和全体组员的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一份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规范格式文件略)。
1.1.6 自主学习小组课堂研讨活动的开展流程
(1)发言人就《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做简明扼要的发言。(2)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及主讲老师就该发言人的发言以及该发言人所在分组承担的研究主题相关问题展开提问,发言人及其小组的其他成员予以做答。(3)主讲教师就上述发言、提问及应答情况予以现场评分,并做简短总结。
1.1.7 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研讨活动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与上交
各小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应于本次研讨活动结束后,在小组组长、记录员及其他组员的配合下,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书面资料与电子文稿按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并制作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书面材料汇编》的封面与目录(格式文件略),上交给主讲老师。
1.2 考核方法
本课程主要从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和实验原理的掌握)和讨论(应用本课程知识点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详细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实施效果
本学期第十四周的课程中,我们专门组织了这学期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论文答辩,请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课程组教师和工程专业教师各一名做评委。同学们的表现总体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也给予了普遍肯定。
通过第一学期的探索,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2.1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学期下来,除个别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外,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同学都认真查阅了文献,并撰写了论文,部分论文已经投稿到学术期刊。大家实实在在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案例并进行了广泛而且比较系统的调研。相信这个过程对于开拓学生本人的视野、锻炼他们主动查阅文献、提高学习兴趣会很有帮助。(2)部分在“应试型”学习方面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在感兴趣的案例资料检索、材料组织、PPT制作方面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能。当然,原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也有表现非常出色的。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单一的考核模式,确实很容易埋没人才。
2.2 实践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初次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本学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吸取教训。
(1)探讨建立更多种类的教学考核模式,鼓励学生自愿选择研讨,不能强迫。(2)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跟进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虽然我们邀请了图书馆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专门进行了文献检索的讲座,也通过QQ群进行了部分指导。但是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课后研讨、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
(1)增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所占学期成绩的比例。考虑到前边所述的部分不善于试卷考试同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今后尝试将实验课单独设课的同时增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比重。(2)本学期本校同时开始了三个学时数、教学大纲和授课教师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授课班级。其中,A班进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教学,B&C;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卷面考试难度基本相同。通过对三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另有论文专门讨论)发现,A班学生在试卷考试方面的表现大幅低于另外两个班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①A班学生的培养计划中,物理化学课程是必修课,部分同学尤其是化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从学期开始就表现出部分排斥感。而B&C;班的学生是选修课,对本课程接受能力相对来说要一些。②考试成绩发布后,有部分学生反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试行,使得一部分同学以为这部分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完全由任课教师随意给分,应该很容易拿分。所以,没有给予卷面考试足够的重视(见表2)。
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A班学生在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找老师问习题等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应该说,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卷面成绩反映出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反馈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像“物理化学”这种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
3 结语
我们对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探索。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在学时数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构成太大冲突,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传统填鸭式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通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提高其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研究能力的锻炼。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比较恰当的选择研讨案例并给予学生较多的课外辅导,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对新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感。
参考文献
[1] 钱国英.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0(6):82-85.
[2] 钱国英,朱秋华,尹尚军.重构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6):36-38.
[3] 李淑兰,唐红梅.大学英语课程团队学习模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43-145.
[4] 王晓燕,邓旭东.基于学习型团队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8-19.
[5] 周露阳,李生校.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本科工商管理课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