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4-10-09潘浩
潘浩
摘 要:来华医学留学生因其特殊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障碍,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培养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在树立正确跨文化交际观念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汉语文化的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并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汉语第二课堂等手段来实现对医学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 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1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发展。除了来华学习汉语之外,我国的很多院校开设了来华留学的医学专业,招收以英文授课为主的来华留学生。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自2000年以来,医学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在所有学科中排列在第二位,仅次于文科类专业。然而,绝大多数的医学留学生完全没有汉语基础,对中国的文化十分陌生。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给我国高等院校医学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来华医学留学生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周围的语言文化环境与本国的语言文化环境有着很大差异,容易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深度焦虑症。[1]对于医学留学生,这种情况则显现得尤为突出。
来华医学留学生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首先是语言障碍。由于在本国从未接受过汉语言教育,留学生对汉语十分陌生,初到中国基本的交流面临巨大困难,这会导致留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情绪,对文化环境的生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会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对中国文化现象的不理解。留学生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与中国人有诸多不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存在着一定冲突,这些都造成了文化上的孤立。也是因此,留学生易对跨文化的交际产生畏难情绪。
2 对外汉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2.1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式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要具备有效沟通的语言能力。所谓有效沟通,是指有着比较规范的语音面貌和相对正确的语句组织能力的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为了完成交际,会对对方的语言错误给予一定的宽容,但这种宽容也受对方语言能力的限制。比如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说到“我比他一点儿高”还可以理解,如果说到“我他比一点儿高”,可能对方就会不知所云了。因此,正确、清晰表达的形成要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来实现。
2.2 汉语学习是接触中国文化的入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从组织形式到内在表达逻辑都渗透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与理解过程,汉语的学习说也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理解。如高兴、欣喜、愉悦、快乐这些近义词,从它们的使用环境来看,“高兴”是比较浅而直接的感受,“快乐”是深而长久的状态,“欣喜”是由外而内的快乐,“愉悦”又常常是由内而外的感受,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各种情绪体验的敏感和细致,而在英语中很多时候只要一个“happy”就足够表达这些含义。
汉语是医学留学生接触、理解中国文化的入口,要跨越中外文化隔阂,消除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障碍,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3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其进行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3]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与文化并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3 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现
3.1 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培养标准、规范的语音,二是要培养正确、得体的表述。
对医学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医学留学生的语音面貌大都带有浓重的母语色彩,比如大多数学生很难正确区分舌面音j、q、x与舌根后音zh、ch、sh、老西(老师)、敲市(超市)、多小(多少)”等偏误层出不穷,这在交际中非常容易造成中国人的误解。良好的语音面貌是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正确的表述是指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结构组织语言单位,语义完整、清晰。具体来说,这种正确主要表现在语序和用词上。汉语的语序比较自由,语言单位之间的结合相对松散,有些结构因为语序的不同则会产生非常大的含义差别。就用词来讲,容易造成误解的部分是词语的搭配,在什么语境与什么词搭配,也是进行区分练习的一个重点。得体是指能够在真实语境中,配合实际的交际场景,做出适当的反应。这就要求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国交际习惯和观念。
3.2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自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念。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有包容的国际视角,树立客观,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观念,树立客观,宽容和平等对话的跨文化交际观。面对各种有差异的文化传统和习惯,对外汉语教师要做到客观对待,而不能依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其进行判断或持有偏见。宽容的跨文化交际观,是指在多样化文化共存的局面下,面对留学生文化中与中国文化相冲突的部分,对外汉语教师要予以理解并宽容对待。所谓平等对话,是指即便各个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或者其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但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要平等对待,不能存在歧视。同时,也要将中国文化摆在与其他文化平等的角度上,不要自我降低,也不要过于抬高,要承认和理解每一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归根结底是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文化观念的传播,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中国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汉语学习中体会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国文化的思想观念。[4]在学习文化、历史、饮食等相关章节时,可以安排学生对中外相关情况进行对比。这样的文化渗透,能够使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并适应中国的文化、思维和观念,又在各种文化的对比和融合中树立客观、包容的跨文化交际观念,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医学留学生专业课程繁重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因为汉语和专业无关而轻视汉语的学习或者因为汉语本身的复杂而产生畏难情绪。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要激发留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一定要建立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所有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都要围绕交际进行展开,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使学生在课堂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单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培养留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是不够的。要积极地开展汉语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不但能够丰富留学生单调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生活的融入感,也更能帮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可以组织中外文化展,举办汉语文化大赛,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学生的社团活动,通过这些第二课堂的活动来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锻炼自身的能力,体会中国的文化和交际风格,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还可以举办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到各个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点进行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多走出校园,到中国各地游历,在直观的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会使留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面对医学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树立正确跨文化交际观的基础上,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断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我国国际教育事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崔敏.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J].职大学报,2013(3):40-43.
[2]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40.
[3] 郭风岚.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分层与陈述[J].汉语学习,2007(5):71-77.
[4] 孟建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机制—— 以“跨文化交际”课教学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3,34(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