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管理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索
2014-10-09林畅余芮周晓婧
林畅+余芮 周晓婧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校园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在校园的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电子空间中进行网上生活为基本内涵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文化。网络文化以其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及平等参与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对生存价值、生存方式、社会约束的种种反思和审视,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校园网的建设,从其信息发布功能模块的设置、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师生交流平台的建立等,都充分展示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掌握文化主动权,加强宣传工作,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及时化解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问题,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舆论环境,直接关系到高校稳定大局;通过网络文明引导,主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营造欢乐、祥和、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校园网的建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操作平台。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稳定的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二、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扫描
(一)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滞后于需求
近几年,高校在校园网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基本上完成了校园内的整体网络建设工程。虽然成绩明显,但仍然落后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一是设计规模过小或校园网络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而实际需求却增长很快。二是校园网络设计规模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软件开发滞后,作用没有发挥或功能不能满足师生的广泛需求。三是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一些高校在网络建设上投入以千万元计算,而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整合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突破,造成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设备闲置,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2]
(二)校园网站建设不够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校园网站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很多高校网页信息量小,更新滞后,缺乏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网速过慢,访问量较低,点击率不高,网页设计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不够。部分高校网站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形式方面缺乏特色,仅仅是一些日常新闻报道,而且更新不及时。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仅仅停留在提供思想理论资料、新闻报道等平面信息上,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另外,绝大部分高校网站的形式比较单一,强调信息的单向传播,而忽视了网络活动互动的特性,致使高校网络文化缺乏互动,响了学生参与热情。
(三)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冲击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极大地助长了大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同时,网络上还充斥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成长极为不利。一些网络游戏涉及暴力或色情等内容,使得部分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弱化,一部分学生网络沉溺,留级退学日益增多。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不良信息都将严重影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阻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缺乏专业的网络文化传播队伍
首先,高校普遍缺乏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相关业务培训缺乏。没有专业的人员来管理与维护校园网络日常运行,导致校园网建设滞后,管理不够完善。其次,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队伍、监管队伍不健全,信息监管不力,网络平台缺少互动交流。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引领网络文化,在网络阵地传播学校的政策,宣扬积极的舆论方向,导致不良网络舆情泛滥以致产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最后,网络管理方式不主动,对不和谐声音、消极言论缺少预警与引导。管理手段也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如屏蔽发贴者的IP地址、删贴等,缺乏耐心细致的交流引导,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民怨。
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校园网络管理机制
首先,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在维护高校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警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高度,把研究和解决校园网络管理、建设先进校园网络文化列入高校重要议事日程,力争掌握网络管理、监控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3]其次,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提高应用应对水平。校园网的建设在满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需要的同时,必须杜绝各种垃圾信息和色情、淫秽等不健康信息侵入校园网站。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和网络安全。不同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有较大差异,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仅仅通过教育教化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就可以完全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还必须要有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惩罚机制作后盾。[4]
(二)增加软硬件投入,加强校园文化特色网站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要得到很好的传播并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强大的硬件设备作为基础和完善的软件系统作为平台。首先,合理投入硬件设施,不断升级网络媒体硬环境,有计划地添置设备,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提高网络应用水平,转变传统教学和办公模式。尽快实现“信息建设”阶段向“信息应用”阶段转变。校园网除了具有Internet访问、内部网站、电子邮件、BBS等信息服务功能外,还应向网络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库、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和校园电子商务等方面拓展。[5]最后,加强校园文化特色网站建设。高校应建设网页美观、界面友好、内容高尚的校园文化特色网站。endprint
(三)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第一,培养学生网上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行为。网络能为高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校园网络,将涉及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德育内容、网络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等设计成易为大学生接受的课件或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以此训练他们的道德自律,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习惯。第二,形成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绿色校园网站,利用校园网向广大师生宣传网络道德规范,传播具有时代特征,体现高校特点,品位高雅的主流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6]要做好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上网,借助网络媒体对传播不健康信息现象进行谴责,在校园网内形成一种扬善祛恶的网络舆论环境,通过网上网下联动机制来带动校园文化的完善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引领网络文化科学发展
首先,建立一支专职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队伍。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切实解决高校师生关心的热点实际问题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可靠、熟悉网络语言、引导网络舆论的网络舆论评论员队伍。这支队伍一方面需要有高层次的专家队伍,以其较高知名度、思想性、写作水平来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他们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网上网下的工作,了解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建立一支灵活机动的兼职网络管理员队伍。充分发挥部分责任感强、技术过硬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同时发挥他们“双重身份”的优势,既要起监控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同时又能够及时反映师生意见、建议、要求,以弥补专职队伍力量之不足。兼职网络管理员队伍的职责就是在网上传递学校政策意向,制作和发布校园信息,参与网上交流讨论,引导网上舆论氛围,捕捉、反馈重要信息,从中发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7]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JDSZ3060)、2011年度三峡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GZ20110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学术论坛,1999,2:16-17.
[2] 林国锦,袁利民,王小燕.高校网络文明环境面临新问题及培养路径探析[J].浙江大学教育研究,2009,3:57.
[3] 刘小秋.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建议[J].山西科技,2001,6:36.
[4] 吴月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9:93.
[5] 杨玉洪.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11,4:126.
[6] 陈德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5:86.
[7] 江玉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沧桑,2006,5: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