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传染性禽脑脊髓炎的调查与防治
2014-10-09刘广喜田亚娜
刘广喜,谢 梅,田亚娜
(冀州市畜牧水产局,河北冀州053200)
2013年10月份以来,冀州市部分蛋鸡养殖场出现了产蛋高峰期鸡产蛋率急剧下降又迅速恢复的现象,给蛋鸡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为摸清这次疾病的发病规律,为以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全市30多个蛋鸡养殖场(户)70多个批次的蛋鸡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在调查的30多个场(户)70多个批次产蛋鸡群中,均是150~250日龄的鸡发生产蛋率急剧下降,300日龄以上的鸡无明显产蛋率变化,育成鸡无异常临床表现,无存栏育雏鸡。
1 发病情况
1.1 主要临床表现
1.1.1 产蛋率变化:产蛋高峰期(180~250日龄)的鸡群突然出现产蛋率下降,起初1~3天下降1%~2%,3天后每天下降3%~5%,至第8~10天产蛋率下降30%~50%左右,然后产蛋率开始回升,一般7~8天产蛋率恢复到原先水平,产蛋率变化呈“V”字型;产蛋率处于上升期(130~180日龄)的鸡群产蛋率上升缓慢或下降5%~10%,数日后产蛋率恢复正常。
1.1.2 其他临床表现:大部分发病鸡群采食量、饮水、精神状况、粪便、蛋壳质量无明显变化;部分鸡群采食量略减,蛋重稍轻。
1.2 流行特点
该病呈水平传播,成方连片发生,一个养殖小区或一个村有一户发生产蛋率突然下降又迅速恢复症状,其他场(户)产蛋高峰期鸡群均发生。
1.3 具体案例
冀州市冀州镇某村刘某存栏4850只244日龄产蛋鸡,2013年10月27日出现产蛋率下降症状,以后十几天产蛋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产蛋开始下降后第10天(11月5日)产蛋率下降到最低为66.8%,比病前10月26日产蛋率95.3%下降了28.5%。病后第11天(11月6日)产蛋率开始上升,病后第18天(11月13日)产蛋率已基本达到病前水平。
十几天产蛋量变化情况
鸡群除产蛋率变化外,采食量轻微下降,蛋重略有减小,其他无明显变化。
1.4 经济损失分析
以患该病鸡群产蛋率从开始下降至恢复原水平15天为例,最低产蛋率降低30%,日平均产蛋率下降15%计,平均每只鸡少产蛋2.25个,按每个鸡蛋0.4元计算,每只鸡少挣0.9元,1000只鸡少收入900元,10000只鸡少收入9000,在目前蛋鸡饲养经济效益低迷的情况下,这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
2 实验室检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怀疑这次以产蛋高峰期鸡产蛋率下降又迅速恢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鸡传染性脑脊髓炎,随即采集3个患病康复鸡群血清29份,送到青岛易邦禽病监测中心进行血清学诊断,通过禽脑脊髓炎ELISA抗体检测,结果27份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93.1%。上述鸡群均为接种过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疫苗。
3 诊断
3.1 鉴别诊断
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和产蛋减少综合征均会引起产蛋高峰期鸡群产蛋率下降,但是都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会引起蛋壳质量变化,有的伴有呼吸道症状,有的出现粪便状态、颜色的变化,都需要采取治疗措施才能康复,但产蛋率很难恢复到原先水平。而此病除了产蛋率变化外没有其他临床表现,不采取任何措施也能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质量有问题也会引起产蛋率下降,但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多个养殖场(户)同时发生,并且所调查的养殖场(户)使用的是多个饲料厂家的饲料。
3.2 根据临床表现产蛋高峰期鸡产蛋率急剧下降不采取任何措施又恢复到原水平,未接种过禽脑脊髓炎疫苗而检测脑脊髓炎抗体阳性率达到93.1%,判定这次疾病为蛋鸡传染性禽脑脊髓炎。
4 防治
近几年来,蛋鸡传染性禽脑脊髓炎时有发生,但是一直未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今年该病在我市多个鸡场发生,提醒养殖场(户)应高度重度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
4.1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本病流行期间,杜绝一切车辆及外来人员进入,如必须进入,应对车辆及人员进行严格消毒方可进入。
4.2 加强消毒工作
由于传染性禽脑脊髓炎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传染性可保持很长时间,因此在疫病流行期间或过后,要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减轻对以后引入鸡的威胁。尤其要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4.3 疫苗接种
在本病流行地区,蛋鸡可在8周龄至开产前4周用传染性禽脑脊髓炎弱毒苗接种,也可用禽脑脊髓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肌肉注射。弱毒苗不适合产蛋期鸡使用。蛋种鸡更得重视脑脊髓炎疫苗免疫,最好弱毒苗与灭活苗联合应用,防治种鸡带毒传染给商品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