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柑桔红蜘蛛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2014-10-09王俊华
向 玲,王俊华
(1.保靖县植保植检站,湖南 保靖 416500;2. 保靖县农业局,湖南 保靖 416500)
湖南省保靖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脉中段,湖南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与永顺县、古丈县、吉首市、花垣县、龙山县、重庆市秀山县接壤。总面积1 753.5 km2,具有自主发展柑桔产业的优越。全县柑桔种植面积1.13万hm2,占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2.6%,是保靖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柑桔产业的不断发展,柑桔红蜘蛛为害也越来越重,已成为保靖县柑桔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屏颈。
柑桔红蜘蛛(Panonychm citr McGregor)也称柑桔全爪螨或瘤皮红蜘蛛,其个体很小,体型呈卵圆形,体色深红,雌成虫长约0.3~0.5 mm,宽约0.2~0.3 mm,在瘤状突起上着生13对粗刚毛状背毛,有4对足;雄成虫较雌成虫小,长约0.3 mm,宽约0.16 mm。柑桔红蜘蛛繁殖能力较强,每头雌性红蜘蛛可产生20~40粒卵,每天可产卵2~3粒,在适宜的温度下,世代周期约为14~28d。柑桔红蜘蛛虽在所有柑桔产区均有发生和为害,但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因地域和气候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调查了解保靖县柑桔红蜘蛛种群消长动态,对科学指导保靖县防治柑桔红蜘蛛的为害具有现实意义。
1 调查与统计方法
1.1 调查方法
2011~2013年,每年调查9个月(1~9月),2014年调查4个月(1~4月),调查区域为柑桔成片种植面积在2 hm2以上的代表村组,每月调查3次,每次10~15个点,定点调查与重点(大片区)调查相结合,定时调查与发生为害时调查相结合,调查柑桔红蜘蛛百叶虫口量。在柑桔全生育期,调查柑桔落叶率、落果率和产量损失。
1.2 统计方法
将各点柑桔红蜘蛛虫口量数据加权平均,以月虫口量为计算依据,统计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不同年份的月变化曲线,从变化曲线探寻其消长规律,并从各月日均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日数4个气象因子的变化中分析形成柑桔红蜘蛛消长规律的可能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柑桔红蜘蛛消长动态
2011~2014年,共调查点数(片区)15个,各点柑桔红蜘蛛发生为害情况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通过对2011~2013年每年1~9月和2014年1~4月各点百叶虫口量的统计分析,同一时期各点百叶虫口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月份间变幅明显,将各点各月份百叶虫口量数据加权平均,分年度作消长曲线如图1。
从图1可知,柑桔红蜘蛛1~2月未发生,3月开始发生,虫口成倍增长,2011~2014年,均是3月第一次发现,发现时间,2011年和2014年为3月中旬、2012年为3月上旬、2013年为3月下旬。2011~2013年的百叶虫口量变化曲线显示,自3月起虫口量逐渐上升,5月达到高峰,5月后又急剧下降,7月少量发生,至8月,几乎无发生。2014年的百叶虫口量变化曲线格外不同,3月起急剧上升,4月呈爆发趋势,4月中旬,百叶虫口量达到2400头。
2.2 柑桔红蜘蛛消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通过对柑桔红蜘蛛发生为害同期的各月日均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和降雨日变化分析,发现降雨日与柑桔红蜘蛛消长关系不明显,相对湿度与柑桔红蜘蛛消长也未显示出明显的关系,从柑桔红蜘蛛发生到虫口量增长高峰期,相对湿度在69%~88%这间,变幅较小,且变化曲线与虫口消长曲线并不吻合。降雨量与柑桔红蜘蛛消长关系较为密切,其变化曲线与柑桔红蜘蛛虫口量变化曲线相似(见图2),但不完全吻合。经各月虫口量与日均温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786,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柑桔红蜘蛛发生以后,阴雨天气有利于其生长和迁移。
各月日均温则显示气温在20℃左右最适合柑桔红蜘蛛虫口量的增长(见表1)。日均温10℃左右,卵可孵化,20℃左右虫口量达到高峰,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虫口量逐渐减少,27℃以上时,基本不再发生。
表1 保靖县2011~2014年柑桔红蜘蛛发生时期各月日均温 (℃)
从表1和图2综合分析得知,柑桔红蜘蛛在气温20℃左右的阴雨天气,有利于大发生。在与最适温(20℃)相差3℃范围内,阴雨天气是柑桔红蜘蛛大发生的关键因素,超过这一温度范围时,气温则是影响柑桔红蜘蛛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2014年4月柑桔红蜘蛛的大爆发为害,显示了这一综合影响。
2.3 柑桔红蜘蛛发生为害对柑桔产量的影响
将2011~2013年1~8月各月全县调查的柑桔红蜘蛛百叶虫口量均数的范围值和相应的柑桔落叶、落果及产量损失情况列于表2,从表2看出,保靖县柑桔红蜘蛛百叶虫口量最少时为80头,最多时为800头。百叶虫口量超过200头时,会造成柑桔落叶、落果和产量损失,超过400头时,会造成明显减产。调查还发现,柑桔红蜘蛛为害程度偏重时,产品品质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2014年4~5月,温度适宜,阴雨天多,又遇春梢叶片展开、转色期,营养充足,柑桔红蜘蛛为害严重。百叶虫口量达2 000头以上,有些果园高达4 500头以上,属大发生年。未加以防治的果园桔树落叶率达45%~55%,落果率35%,预计产量损失30%。
表2 保靖县柑桔红蜘蛛发生为害对柑桔产量的影响
2.4 柑桔红蜘蛛呈爆发趋势原因
2014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百叶虫口数量2 400头以上,呈爆发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柑桔栽培管理不够科学。柑桔园区的清理和清洁未做到位,造成了柑桔红蜘蛛的顺利越冬,加大了虫口越冬基数。
二是天敌遭到破坏。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在防治柑桔红蜘蛛的同时,大量杀害其天敌,严重破坏了桔园的生物种群平衡。
三是柑桔红蜘蛛的监测力度不够。柑桔红蜘蛛世代重叠,繁殖系数高,且虫体小,尤其是卵、幼若螨更是不易被发现,果农往往到大量成若螨出现才仓促用药,但成螨已产卵,卵抗药力较强,防治了成、若螨,留下了大量卵,卵孵化后又继续为害[1]。
四是柑桔红蜘蛛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研究表明,在我国柑桔产区,柑桔红蜘蛛已对多数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螨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2-4]。柑桔红蜘蛛对专用杀螨剂的抗性也日益突出,其中对丁醚脲、三唾锡和双甲脒己产生低水平抗性,个别地区达到了中等水平抗性[5]。其对三氯杀螨醇、哒螨酮、噻螨酮的抗性更为普遍和严重。从而使防治难度加大。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柑桔红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研究,在保靖县,柑桔红蜘蛛在每年3月上旬发生,随着气温的上升,5月中旬达到第一次高峰期。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气温20℃左右的阴雨天气条件下,最有利于柑桔红蜘蛛的爆发性发生,2014年4月中旬,柑桔红蜘蛛发生正遇此环境条件,因此呈爆发趋势,预计柑桔产量损失达30%。
柑桔红蜘蛛主要吸食柑桔属植物的叶片和嫩枝的液体[6]。在柑桔新生嫩枝和叶片时,应特别注意阴雨天气和气温的变化,在气温20℃左右的阴雨天气条件下,重视防治。
柑桔红蜘蛛的化学防治难度较大,一方面应加快开发能够延缓螨类抗性发展的新型杀螨剂,另一方面应加强生物防治,培育天敌。
[1]隆旺夫. 柑桔红蜘蛛综合防治从春季开始[J]. 果农之友, 2010,(4): 46-46.
[2]陈年春, 黄华章, 彭云良. 柑桔红蜘蛛抗药性监测及主导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J]. 农药, 1996,(35): 15-18.
[3]林荣寿, 邓新平, 赵志模. 四川省柑桔害螨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J]. 西南农业学报, 1994,(7): 75-80.
[4]陈达荣, 钟捷英, 陈细生. 福州地区桔全爪螨对水胺硫碟抗性测定[J]. 植物保护, 1990,(16): 12-13.
[5]冉 春. 桔红蜘蛛田间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及其生化机理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2007.
[6]刘 斌. 柑桔全爪螨不同品系转录组及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 2012.